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价值分析
2021-12-06张海强
张海强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正确、及时的加强思政引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具体重要意义。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思政教育 大学生群体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敏锐把握全国众志成城抗击公共卫生事件这一危机事件,充分挖掘和利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的题材,将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举措、感人事迹、生动故事转化为教学中,将其作为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奋斗品质。
思政教育选用的时候应遵循导向性、教育性、真实性和适度性原则。在运用的过程中应遵循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问题导向与教学内容相一致、逻辑性与层次性相统一及开放性与延展性相融合的原则。可以从爱国主义教育、制度优势教育、文化自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法治观念教育五个方面来考察思政教育元素并选编。
一、加强思政教育树牢思想防线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坚定政治信仰、确立高尚理想追求,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并积极关注和参加社会实践。公共卫生事件是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是严重的突发事件。这次灾难中,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白衣天使坚定逆行,各路支援者向险而行,社会各界紧急驰援,谱写了无数个感人至深的鲜活故事,这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育题材和元素。高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的题材,将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重大举措、感人事迹、生动故事转化为教学案例,有机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奋斗品质。
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这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尚未得到重视,相关理论探讨深度不够、实践探索操作性不强,因此,这也是本课题提出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原因。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在中国知网目前对公共卫生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以“思政教育”和“突发事件”为主题词,搜索到的相关文献也不足 30 篇,现有的成果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突发事件的内涵及特征研究:任皓、李浩森、刘建军、朱喜坤、朱力、陈涛等学者对突发事件的概念、性质、分类和应急措施等进行了研究,并一致认为突发事件一般从时间上看,发生突然,从结果上看,影响严重,从应对策略上看,具有不明确性。
(2)突发事件对大学生群体产生影响的研究:国内相关学者从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角度对此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吕世明、张爱萍、刘泽奖、任兆璋、韩秋莹等学者赞同突发事件会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心理焦虑、认知干扰、行为过激思政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和功能研究:张广文、周石其、曾素芬、杨建义、刘建军、马丽、饶武元、杜旭宇等学者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思想引领、精神塑造、规范调控等功能,突发事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契机,一方面它能够促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提升,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突发事件具有维护校园稳定、正确引导思想和行为、提供精神支持和心理保证等作用和功能。
三、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各国一直都在开展不同形式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或概念,他们大多以凝聚人心、巩固政权、化解矛盾、稳定社会为政治目的,以社会科学科目为载体,以“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等为形式。国外关于突发事件的概念、预防机制、应急管理模式等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国政府一方面着力从生命救援、财产安全、交通恢复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采取应对措施,另一方面也注重从民众观念、心理意识和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积极疏导,以减轻突发事件的次生危害。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从研究的广度来看,新的视角不够,对新时代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影响与大学生的新特点等挖掘不够,把握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契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不足。
第二,从研究的深度来看,运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还存在“讲故事”和“讲理论”两张皮的现象。
第三,从研究的内容来看,针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系统地梳理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中可用于思政教育的案例研究。
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任务与现实意义
新时期“00 后”大学生的新特点
第一,关注自我、心理逆反,不接受束缚。“00后”大学生出生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年代,相对富裕的生活条件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与传统的70、80后群体不同,“00后”大学生不再拘泥于从课本、老师及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汲取知识,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0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网络中获取知识,了解世界。他们非常注重自我的感受,追求自由,个性鲜明,对于新鲜事物他们敢于尝试,不再盲目遵循旧事物的规范準则,善于探索,并且在探索中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尊重“00后”大学生的自主性,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不能一味地把抗击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优秀事迹强加到他们身上,这样不但不能让他们感受到杰出人物的光辉与温暖,这往往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教学方式来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例如,当下“00后”大学生普遍追捧短视频,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征集战“疫”故事的短视频,学校创建专门的账号进行宣传工作,由此可以使战“疫”故事更生动、形象、有吸引力。
第二,善于批判、习惯质疑,黏着于网络。
“00后”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一代,普遍存在着较强的网络依赖性,在虚拟世界中他们敢于批判、质疑与自己相悖的观点,从而在双方的辩论中取得新的认识。对于家人朋友的话也是带着质疑的态度进行实践,而不是一味的盲目顺从。据企鹅智库发布的《00后&05后研究报告:超新生代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十年》显示,只有36%的青少年阅读新闻的方式为广播、电视、杂志、报刊,50%-70%的青少年通过微信、新闻APP或网站阅读新闻,41.5%的青少年通过微博了解时事,一半多的青少年在课余时间会选择刷短视频、社交聊天、追剧、打游戏、浏览APP来消磨时间。所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二就是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来对“0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新时代大学生黏着于网络这一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大学生普遍用的APP来开展,同时也可以创新方法,将新冠肺炎战“疫”的优秀事迹制作成电视剧、动漫、电影等,提高大学生对抗疫优秀典范的关注度,用更接地气、更易理解的方法把优秀典范的故事讲好讲深讲透。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冠肺炎战“疫”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ZZJH-306 );新乡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高校辅导员研究)培育项目《新冠肺炎战“疫”中的大学生思政主题教育元素研究》研究课题资助(课题批准号:XXMU20FA04);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论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