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整治对策
2021-12-06罗道华
摘要:农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但目前农村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治理相对滞后。本文在介绍了农村环境问题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环境问题成因,阐述了改善农村环境问题的几点整治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原因;整治对策
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当下较为重要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阻碍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当地环境问题、现状条件等必须引起重视。当前农村农业生产污染影响环境,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比较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加强农村当地生态环境的建设,整治存在的问题,对营造和谐家园而言至关重要。
1 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1.1农业生产污染影响环境
一方面,使用农药,加剧了农村水体环境的污染。化肥中氮肥的使用量占总量的50%-70%,但其利用率很低,仅占30%,剩下约有70%的氮素进入了环境。农业生产使用过的农药瓶、化肥袋、大棚塑料薄膜、塑料袋等随着垃圾到处乱扔或者直接填埋在土壤中,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还会造成土壤污染。另一方面,生物能源的不当使用也会加剧农业生产污染。大量农作物被村民弃置不用,或随意堆放,或就地燃烧,不仅严重影响交通、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还极大程度上造成了水环境、大气污染。特别是秸秆燃烧、生活垃圾的燃烧产生的大量烟气中含有有害气体。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比较严重
目前,垃圾包围农村已成为令农民十分头疼的事。不断成熟的市场经济,正在改变广大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农村生活污染主要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带来的污染(卢思齐等,2019)。目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渐渐上升,村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以致农村生活垃圾从数量、品种上均成倍增加。但是农村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依旧薄弱,依然按照以往的生活方式,将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乡村道路两旁、池塘边、沟渠边或直接排放到湖泊、河流中,从而使得农村生活污染日益严重。
1.3 农民环境意识淡薄
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中,由于受到农村环境条件影响,农民的环境意识在社会各类人群中仍是处于最低一层的。而且,就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发展状况来看,农民的环境意识还是一种自我保护型的。更多的人只是关心自家小范围的环境卫生,忽视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更别谈对重大环境问题的关注了。而农民作为农村环境行为的主体,其环境意识水平低下的影响因素却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也有主观与客观的因素。
1.4 农村畜牧业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
国内畜牧业、养殖业发展较为旺盛,引发农村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一般状况下,农村当地的畜牧业养殖具有分散性高、规模较大的特点,畜禽排泄物并未经过后期处理便进行露天堆积,增加了污染程度。未经处理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细菌及微生物。其一,空气污染。畜禽废弃物会向空气中散发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的恶臭气体,污染养殖场及周围空气,影响养殖场员工的身心健康。其二,污染水源。农村养殖业发展后,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也会进一步加剧农村水源的恶化,进而影响到饮用地下水的质量。
1.5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突出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植被的保护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于植被保护工作做的不到位,开始占用大量的耕地来发展房地产业。虽然对于我国的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使农村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面对不断增长的人口,为扩大耕种面积、增加税收,人们开始将原本的山林进行破坏,用来开垦种地,不仅破坏了原有的植被,还进一步造成了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地荒漠化,造成污染。国家和政府虽然出台了很多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使得农村环保绿化的效果不显著。有的农村地区年年植树种林,有的农村地区已经好久没有栽树搞绿化了。
2 农村环境问题的整治对策
3.1加强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针对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必须一改往日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与发展,将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列为首位,是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是多资源利用的生产体系。首先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第二,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肥利用效率。
2.2加强农村环保体制的建设
必须加强农村当地环保体制的优化,进行统筹化、协调化的管理。保证当地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共同进步。需要在农民群众中间建立健全的相互监督机制,从基层进行管理,切断污染源头。因此,提高农民大众的思想覺悟、组织性、规划性是必要措施。与传统农业相比,当下应该推崇机械化农业生产,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机械化作业如果没有响应的监管措施,也会引发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为此需要加强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健全关于农村生态环境方面的干部考核机制,建立分工明确、多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把维护农村环境、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的收集、禽畜养殖污染治理、生态公益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等各项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范畴。
2.3加强农村生态污染治理项目的开发
对农村当地而言,及时规划生态污染防治工程至关重要,政府方需要鼓励零排放无污染企业的建立。首先,转变传统补贴方式。我国政府对农村生态污染治理的财政政策支持,应从单纯治理污染向支持绿色经济、无污染和零排放产业转变,支持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的绿色循环农业,关、停、转高污染和高消耗的企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化肥,避免无节制过量使用,避免化肥、农药进入到水网、空气当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新农村的发展规划中,需要切实考虑农民利益,在当地投入绿色环保企业。加强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惩治和处理。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惩治,建立符合农村当地生态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
2.4 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必须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唤醒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立足于广大公众的参与,充分发挥公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要在广大农村干部中树立“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将环境保护摆在促进发展的重要位置。使公众成为中国环境保护的主力军,环境保护工作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要积极宣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大力营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不断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2.5 持续加强农村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
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一要抓好村镇发展的长远规划。根据各村镇经济能力和群众意愿,明确各村镇的规划标准和发展方向,把村镇的环境建设纳入各地的生态村镇创建规划中,科学确定村镇发展目标,明确村镇布局、污染治理和绿化美化等实施方案。二要切实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公共产品的资金投入力度,把农村污水就近处理纳入城镇污水管网中。三要结合新农村规划要求进行处理,从提高农村当地可持续发展水平出发,必须加强资源节约体系、环境友好体系的规划,建立满足时代发展的农业结构。按照当下生态文明要求进行新农村的规划,将农村当地的经济发展转到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方向。
3 结语
总之,农村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不仅仅限制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他害直接威胁到农民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必须找到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从多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途径,综合整治,保障农民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申娜.当前农村环境自主治理路径探索及实践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9):46-48.
[2]赵连阁,邓新杰,王学渊.社会经济地位、环境卫生设施与农村居民健康[J].农业经济问题,2018(07):96-107.
作者简介:罗道华,1984年10月出生,工程师,长期从事环境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