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基本素养探索
2021-12-06段小伟
摘要:钢琴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主要矛盾是,教师的“教”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钢琴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要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教学环节上精心设计外,还应注意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增进教学的凝聚力。同时,学生也应积极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紧密配合教师的教学。因此,高师钢琴教学的成败是“教”与“学”两个方面密切配合的结果。
关键词:教师;学生;声音观念;学习能力
一、引言
钢琴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同时,钢琴教学也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钢琴教师的良好素质是教学成功的一个方面,而良好素质学生的密切配合是另一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良好素质的钢琴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技艺、高尚的情操和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并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富有吸引力;学生则应该主动与教师密切配合,听从教师的指导,课后严格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出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共同研究、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协调一致,才能提高练琴效率。因此我们既要探究钢琴教学中教师的素质,又要探究学生练琴时需注意的事项,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练琴效率[1]。
二、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敏锐的听觉
音乐是听觉艺术,无论是奏出,还是唱出的音乐都是通过听觉来感知和评判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通过听觉反馈来调整学生的弹奏动作和操作方式,是通过听觉来辨别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的变化,处理主旋律与伴奏之间的关系。如:当学生演奏复调作品时声部层次不清晰,线条不明显,教师的耳朵如果不灵敏,就很难准确地听出问题的所在,当然更谈不上依靠听觉来帮助学生调整手指的力度,将音乐的主题强调出来,奏出音乐中各自独立的、清晰的、多声部音响效果。可见听觉是演奏技巧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钢琴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双有高度审美和鉴赏力的“耳朵”,但仅仅有了灵敏的听觉还是不够,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听?当学生回课弹奏乐曲时,教师应该从整体性上去要求,从音乐风格、作者的意图、音乐的意境等方面去倾听、去引导学生的思维,准确地表达音乐,而不能只机械地强调手指的动作。因此,教师平时要多听名家的演奏,多听各类型(独奏、独唱、交响乐等)的音乐会。总之,听得越多,听辨能力就越强,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二)正确的声音概念
正确的声音概念在钢琴演奏训练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钢琴教学就是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演奏概念和声音概念,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耳朵就不可能对学生弹奏的声音有正确的判断,没有正确的判断就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方法去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由此可见,正确的声音概念来自灵敏的听觉,也可以说鉴别声音的优劣、对错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听、多区别、多思考、多分析。正确的声音概念是由听辨能力、实践经验加上逻辑思维(清晰的理解认识)共同构成的。有了正确的声音概念,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的,什么样的声音是错误的,在教学时有了衡量的标准,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通过反复练习,得出正确的调节经验,才能奏出美好的声音。
(三)丰富的演奏经验
钢琴教师不仅在听觉和声音概念方面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同时还要注意积累演奏经验。不仅是钢琴教学,凡是属于技能技巧的教学都必须重视感性体验。虽然一个出色的演奏家并非是一个称职的教师,但对于钢琴教师来说为了正确的示范,为了寻求好的音质必须经常演奏,方能有所体会。只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引导学生摈弃错误的感觉,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尤其是在把握学生弹奏时的一些极其细小微妙的感觉时,教师如果没有亲身体验是无法准确、有效的去引导学生进行认知感受的。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教师仅是把已获的钢琴演奏理论和间接知识作为首要的教学方法而没有结合自身的亲身体验,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因此,教师坚持练琴、演奏不但能积累实践经验还可以扩大教材的选择范围,得心应手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在教学中才能更好更快的帮助学生完成音乐表现和技术课题的训练。
(四)深厚的文化底蕴
钢琴教师给人们的印象就是讲解如何触键发音,如何打好基本功,如何规范演奏技巧等,其实绝不于此,即使对一个初学者也不能仅仅只讲手指技术,而更需要从音乐表现上来要求学生。这绝不意味着不要教演奏方法,不要练技术,恰恰相反,要练,而且必须刻苦的练,但不要忽略了音乐感觉的带动。当教师帮助学习者理解乐曲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时,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教学语言才能生动、形象、感人。尤其当教师讲解钢琴作品时谈到文化艺术方面的大背景和框架、風格时,根据作品的内容要求,通过音响资料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都需要教师懂得很多有关文献,只有大量浏览文学作品,看得多、听得多加上文化功底,处理作品时才不会干巴巴、言而无味,才能准确生动赋予感染力地将自己的经验精炼而又传神地表达出来。总之,钢琴教师的专业技术要厚,知识面要宽,要有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才可能满足学生的广泛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才能多方面教育学生,使他们全面发展[2]。
(五)学习、研究教育学
一位称职的钢琴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知识还应该学习研究教育学,把教育学知识及研究的成果运用到钢琴教学实践中去并结合钢琴专业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对所教的每个学生都要进行仔细分析、了解他们每个人的生理特点、实际情况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以便采取准确有效、针对性强的教学措施,因人而异的进行施教。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学原则和方法,教给学生技术和艺术方面的能力,还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效率而且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学到了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基石。一些著名的教育家特别强调要把学习方法作为学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掌握技术与艺术,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也就是说应该让学生懂得怎样学,通过练好一首乐曲的全过程,领会如何才能弹好乐曲,把这个过程作为学习思考和研究的对象,教师通过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总结出乐曲的各种课题和演奏要领,演奏出真正美妙的音乐。
三、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坚强的自信心
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听到身边某些基础好的学生的演奏,自卑心理会油然而生,虽然课堂上能体会、理解教师的意思,但练习时总感到自己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已过,演奏器官不灵活,手指不听使唤,即使再努力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因而不肯花精力去琢磨和练习,但又不愿意在教师面前暴露自己的想法,只是很消极地做到,教师讲学生听罢了。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耐心的开导,让他看到自己的优势:成人有较强的分析、理解和自觉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看到希望,相信自己有驾驶乐器和乐曲的能力,有勇气战胜生理上的弱势,充满信心地利用优势开发潜能。这样学生就能逐步克服自卑心理,抱著有志者事竟成的决心,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遵循规范的方法,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二)与教师默契配合
有的学生虽然入学前学习过钢琴,但是不规范、演奏动作不正确,声音不锐耳,入学后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改毛病,有的甚至要重新从基本功训练开始。当教师给不良习惯和错误的演奏动作做纠正时,学生会感到很别扭、很困惑,因为多年的弹奏习惯已养成,突然去改变它,重新建立正确的演奏动作,体会新的感觉,无疑会有力不从心之苦,原来能弹的作品现在不能胜任了,原来演奏时听到的赞扬声也消失了,甚至怀疑老师的教法是否正确。当教师发现学生与自己的距离渐渐疏远时,就要及时进行耐心的引导,让他们知道习惯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实践证明,往往根深蒂固的错误演奏,由于习惯会感到得心应手,而正确的东西开始学习时并不习惯,尤其要改毛病,就会更感到力所不能及,但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磨练,得出正确的调节经验,变成下意识的习惯性的东西,正确的弹奏动作和感觉就会建立起来,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技艺风貌。所以学生一定要很赤诚地对待教师,相信教师的能力,让教师充分了解自己以便将一切有碍于弹奏的坏习惯、错误动作全部改掉。
(三)学习的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最符合钢琴演奏技术发展的,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训练程序是每一个学习者都要严格遵循的。不仅演奏的技术方法有 “循序渐进”的规律,而且对音乐的鉴赏力也具有由浅入深的逐步性和连续性。音乐表现方法也同样需要不断地积累一些实际经验来逐步加以发展,过早的弹奏力不胜任的乐曲,不从实际出发,最容易培养出一种没有内容的演奏,演奏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多能够集中全力把音从头弹到尾,不出问题已算不错了,其他方面自然无力顾及。在教学中有不少实例,如有的学生急于求成,不愿意学习小作品,过早地追求难度大、超越自己能力的作品,始终都只是在演奏音符。
(四)独立学习的能力
钢琴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且学生的课时少,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讲授一些演奏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学生课堂上练习的时间极其短暂,课后就需要大量的练习。因此,勤于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学生要想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的耐心培养,学生以敏锐的听辨能力为前提,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逐渐学会辨别声音的优劣,明确声音概念才能进行独立学习。但是技能技巧问题既有难度又很复杂,绝非一朝一夕能掌握的,必须明确练习目的,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加上自觉学习的精神,才能获得想像的效果。当学生对基本的演奏技能有了自学能力,就要进一步培养独立处理乐曲的本领,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比较好的方法是拿一首学生不熟悉的难度适中的乐曲,由教师范奏,然后让学生说说听后感,指出乐曲的情绪情感、风格、特点、作者意图、音乐表现,教师作以详细的解释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艺术处理,再由教师给予指正。经过一段类似的训练,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独立(不需要老师插手)进行思考研究、分析处理,直至能比较完整地、正确地表达出来。
总之,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只要对音乐的理解是正确的,风格是对头的,在演奏中都应该尽量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在乐曲的设计处理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自己的基本看法,但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处理意见,尤其是对较成熟的学生,更应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独立处理乐曲的能力。
(五)坚强的意志力
无论是钢琴学习还是钢琴演奏,都贯穿着意志行动。也可以说意志是演奏者的心理动力,它直接影响钢琴演奏的成败。可见,意志行动在演奏者的钢琴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意志行动与钢琴学习的目的是分不开的,学习钢琴的目的是激励演奏者前进的动力,对钢琴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明确目的。加之意志力的协调控制,通过反复刻苦磨练,学者就可能达到教师要求的。在处理作品的音乐表现、情绪情感的揭示方面也与意志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演奏者兴奋时意志高昂意志力就强,信心十足,就可增强意志行动。反之,情绪低落、无精打采,意志行动就会受到抑制。在训练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都要靠顽强的意志去解决。如果遇到难度大的课题,仍能坚忍不拔、毫不退缩、顽强地去克服,不但能抑制低落情绪,还可以提高意志行动。为达到学习目的施以坚强的行动,因为它是实现愿望的有力保证。
以上几种情况可以看出从技术训练到艺术表现都必须有意志行动的积极参与,意志力贯穿于钢琴教学和演奏活动的整个过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是最重要的。同时,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必不可缺的。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密切配合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越密切和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教学效果也会越好[3],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学习,最终拥有良好的音乐素质,体现出“教”与“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冷冉,张娜琴 .论钢琴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教育研究,2019 (4) :18-23
[2]吴卫东.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评论,2018(7):23-31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8年12月
基金项目:
2019学年肇庆学院质量工程及教学改革项目“钢琴即兴伴奏技巧的教学训练方法改革研究——以肇庆学院音乐学院为例”(项目编号:zlgc201951);2020年度肇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课堂类)“钢琴伴奏.《我和我的祖国》”。
作者简介:
段小伟,男,讲师,本科,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