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2021-12-06李霜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书籍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论述并没有进行一个全面地、专门的论述,但是它包含了很多丰富的生态思想,这些生态思想对我们当今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并将这些思想与黄金林村的实际相结合,从而指出黄金林村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倡导以及五位一体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变得逐渐热门起来。黄金林村是一个贫困村,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政府的扶持、村干部和村民的努力,黄金林村在今年已经脱下了贫困村的帽子,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当地生态的破坏,这严重影响了黄金林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而要实现黄金林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可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来进行思考。在马克思的思想著作的里,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完整的论述,但是通过仔细研读,可以找到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生态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概述

在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之前,首先来谈谈生态观,生态观是指整个人类对于生态系统运动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则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看法,它主要表明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两者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人面对自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而是可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

三、当前黄金林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没有形成生态文明的理念

黄金林村地处偏远地区,大部分农民群众因为没接受高层次的教育,缺乏环保意识,生态观念落后,这就造成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尊重自然规律,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为了满足自己无穷的物质消费,无止境的向大自然进行索取,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排污水,使用大量的塑料袋,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给大自然带来了极大的创伤,生态文明理念严重缺失。

(二) 缺乏完备的制度保障

法律制度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光从樹立理念是不够的,还必须要采用强制手段,这个强制手段就是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还相对落后,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一个完备的制度体系来进行约束制约,黄金林村就是如此。它没有对农业垃圾、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使用过的农药瓶子,肥料袋子,乱堆乱放,破坏土壤,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要解决这一情况,就必须要建立一系列对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和管理的法律制度。

(三) 土地资源遭到破坏

黄金林村的工厂少,因此,受到的工业污染较少,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生产行为的农业农村污染。黄金林村为了发展农业,大量使用污染土壤的有害物质如农药、化肥、除草剂和塑料薄膜,这些有害物质对土地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其本身会对土壤造成破坏,使土壤的质量下降、肥力下降;其次,农药和肥料使用过后遗留下来的包装没有进行一个专门的处理,乱堆乱放,它们自己不能进行自我腐蚀,久而久之,就破坏了耕地质量。

除了农药和化肥对土地造成了破坏以外,塑料薄膜也对土壤造成了破坏。主要体现在用过之后的塑料薄膜由于没清理干净,就遗留下来了很多碎薄膜,这些薄膜依附在土壤上,与土壤混合在一起,这就导致土壤组成成分被改变,土壤透气性降低,从而使得农作物难以进行通畅的吸收水分和养分,阻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四、黄金林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一)加快形成生态文明理念

黄金林村想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一个好的成效,首先要从思想上入手,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环保理念,才能对行为加以引导。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我们应该重视生态道德教育,让全社会都具有生态文明理念。

除了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以外,还必须宣扬绿色消费理念。消费与人们息息相关,如果不对消费加以引导,也会产生很多破坏生态文明的情况。从某种角度上讲,正是因为人们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导致我们现阶段的生态环境恶劣,所以,想要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情况,就要从人们的消费意识入手,要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让人们树立起绿色消费的理念。

(二)建立健全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

想要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光靠人们自身的自觉是不行的,还必须有法律制度的制约。完善的生态法律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和体制机制。对此,我们首先要健全的生态法律体系,没有完备的生态法律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就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因此,政府可以在国家现有的生态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再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去制定一些适合当地生态发展的地方法律体系,确立统一监管、整体保护的管理体制,完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的规定。其次,要建立全面地生态制度建设。生态制度建设是生态法律体系的基础,因此,政府应该着力建立相关的生态制度,比如建立生态规划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安全评价制度、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通从不同方面来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采取不同形式来提高公民参与环保的热情,引导公民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三)倡导低碳农业,改善土地质量

土地质量下降是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之一,因此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要解决要土壤污染问题,要提高土地的质量,就必须接受新的生产思维,转变生产方式,比如采用低碳农业的方式。什么是低碳农业呢,它就是指存在生态概念的新型农业,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利用生物多样性在我国广大农村中生态农业的作用,减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外来化学物质与外来物种的引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和化肥量以及地膜的使用规模。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发现低碳农业要求的是低耗、低排、低污染,具体表现为我们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尽可能少的使用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取而代之的是采取生物农药,生物治理,而以前不能分解的薄膜也改为可降解的先进的塑料薄膜,且化肥的施用量不能凭借经验随意施用,而是通过科学研究,严格按照种植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地质量情况,来对化肥的施用量做出规定。除此之外,还应该倡导新的生产模式,向农民传输立体种养的农业生产新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作者简介:

李霜霜(1997年—),女,汉,重庆巴南,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法哲学,重庆师范大学,所在重庆市,邮编400047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