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育”同构,让心育落地生根
2021-12-06祁兵
祁兵
摘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心育”与其他“五育”并举,“六育”同构,不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注重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学校建立了六大方面完备的课程体系,使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而完善,得以扎实有效地进行。同时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创建以主持人引领、专业教师助力、全体德育工作者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环制”。
关键词:“六育”同构;核心素养;全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4-0070-03
一、“六育”理念概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在多年办学实践中,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始终贯彻落实国家“五育”教育方针,确立了“让每一名孩子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坚持“全人教育 彰显个性”的特色办学思想,不断发展和创新学校的办学理念。
随着教育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育+互联网”和“后疫情时代”不断改变着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方法,教育的任务与目标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提到教育的重要位置,“心育”的实践研究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
在教育实践中,四十七中学不断创新,勇于开拓,逐步形成了以“全人教育”为育人方向,以丰厚学生“彰显个性”的全方面积淀为特色,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心”引领健康成长的“‘六育同构 课程赋能”办学理念,即一同构建“德智体美劳心”“六育”的课程体系,赋予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一理念确立后,学校将“心育”提到“德智体美劳”相同的位置,“‘六育同构 课程赋能”,学校各项工作紧紧围绕这一办学理念而展开,学校积极建设“六育”课程体系,使“心育”在我校落地生根。“六育同构”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为“全人教育”办学思想丰富了内涵,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
二、“六育”同构的实施
(一)“六育”同构,凸显“心育”的重要性
为将“心育”工作提到重要的位置,我校将“心育”与“五育”并举,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不仅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以适应各种环境,适应各种挑战,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挖掘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课程赋能,将“六育”课程化
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我们将“德智体美劳心”整体构建,建立了六大方面完备的课程体系,使“心育”教育系统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有效进行。学校以课程为依托,开设系列的心理教育健康课程,即积极心理团体辅导课程、生涯规划探索课程、学习力指导课、考前放松训练课程等,为使“心育”教育形式多样,丰富有效,贴近学生,我们还利用社团和广播站加以拓展,以社团形式开设了五门课程:注意力训练课程、表达性艺术治疗课程、亲子沟通课程、沙盘游戏团体辅导课程、“心海扬帆”志愿者服务课程,建立了“心灵驿站”学生广播站。
(三)建立“姜华心育工作室”,让“心育”落地开花
学校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创建以主持人引领,专业教师助力,全体德育工作者参与的“心育”工作“三环制”。
姜华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学校以“姜华心育工作室”为中心,通过专业教师互动研修、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青年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明确全员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共同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充分发挥家校共育功能,积极向家长传授亲子沟通技巧,帮助家长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科学智慧的育子方法等,全面构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与环境。
学校还利用公众号、广播站、省市各媒体,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工作。
三、思考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什么越来越重要
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尤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一大重点内容。学生不但要身体健康更要心理健康,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首先心理要健康,培养健康的身体与培养健康的心理同等重要。
学校的任务就是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功能和发展性功能,而不是等到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才开始关注,才去进行教育和疏导。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处的环境与阶段、需要具备的能力与方法、可能会面对的问题与困惑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时时进行,才能让学生内心充满阳光,助其快乐成长。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需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
由此可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项独立的教育活动,而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其有效实施依赖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构建“心育”课程体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心育”将随教育方针的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的一大主要內容
我国的教育方针从“三育”发展到“五育”,作为统率我国教育的总目标、总方向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1957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3年,国家在教育方针中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首次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
正是在国家倡导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心育”也一定要跟上,五育并舉,“六育”同构,让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四、启示
1.我校实施的“全人教育”就是面对全体学生,全过程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贯彻和落实国家“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我们又将“心育”有机地结合在“五育”并举之中,“全人教育”从设计层面深入教育实践,从而树立“全人心理教育观”,为培养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指导,也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我们采取“一规划二适应三积极”的心育模式,即培养学生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尽早树立职业规划发展目标;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积极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调节和表达情绪,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
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3.四十七中是一所优质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批骄傲的学子,得益于我们用“心”培育学生阳光乐观的心态。
当今的中高考是逃不掉的话题,学生课业负担明减暗增,应对中高考的压力更需心理调适,以健康的心理去应对考试,才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因此,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强化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促进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人的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当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就会让应试成为一种技能,让课业成为常态的训练。因此,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心”全面发展,才能有助于他们在未来适应各种挑战,适应各种生存环境,这也正是将“心育”放在与“德智体美劳”同等重要的教育位置的理由。
斯宾塞说: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为学生一生幸福生活做准备。
编辑/卫 虹终校/刘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