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作地区克瑞森葡萄怎样才能“走”出去?

2021-12-06赵名花刘军丽梁玉英牛秀丽

果农之友 2021年7期
关键词:焦作焦作市果品

赵名花 刘军丽 梁玉英 牛秀丽

克瑞森葡萄,又名克轮生、绯红无核。20世纪90年代引自美国,焦作市农林科学院于1999年从山东引进,在焦作市马村区建立第一个百亩试验示范园。该品种自然大粒无核,自然粒质量5克,膨大剂处理后在6克以上,果面鲜红亮丽,果肉硬脆甜,品质上乘,耐贮耐运,双节成熟,是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之一。栽培实践表明,克瑞森葡萄品质优良,产量高、效益好。地头批发价8~10元/千克,亩纯收入6000~7000元,高的超过1万元。可观的效益带动了焦作市县区先后发展克瑞森葡萄近千亩。克瑞森葡萄栽培,成为许多果农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随着近些年葡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新的优良品种相继涌现,尤其是与克瑞森同期成熟的阳光玫瑰、红宝石无核葡萄的发展,使得一直以地摊或采摘为主销售渠道的克瑞森葡萄种植者越发感到了销售压力,每年的销售要到11月下旬才结束,价格低至5~7元/千克。焦作地区的克瑞森葡萄(图1、图2)怎样才能“走”出去?驶向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此,笔者调查了焦作地区克瑞森葡萄的产业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1 焦作地区克瑞森葡萄产业现状

1.1 栽培现状

克瑞森葡萄属欧亚种,抗性不如巨峰系品种,要求较高的栽培管理水平。因此,发展较为缓慢。目前焦作地区栽植面积近千亩,年产量2000吨。主要集中在焦作市马村区、中站区北朱村、孟州市化工镇竹园村、解放区灵泉碑村、温县赵堡乡、修武云台镇等地。

栽培模式:大多数克瑞森葡萄种植户仍是露地栽培模式,全市只有马村区白庄村几户种植者采取简易避雨棚栽培模式。架式为“L”形棚架和“V”形架两种。行株距2.5~4.0米×1.0米。

1.2 栽培技术

1.2.1 重施基肥 该品种施基肥投入较巨峰高。亩投入1200~1500元(巨峰亩施基肥投入600~800元),施肥种类为干鸡粪或腐熟鸡粪,配合施入50千克的过磷酸钙、5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近些年,生物肥料逐步为一些农户所接受。追肥以磷钾为主,注意控氮肥,根据其生长发育时期分次施入。追肥亩投入约1000元。

近些年,通过重施有机肥,控制氮肥施入,调控生长势等措施,克瑞森葡萄能够达到高产稳产。不少克瑞森园亩产量3000~3500千克。

1.2.2 整形修剪 焦作地区克瑞森葡萄冬季修剪,充实的0.8~1.2厘米粗度的枝条通常留2~4芽剪截,或6~8芽長梢修剪,再拉平结果母枝,冬芽结果枝率较高;调查中看到,多数园夏季修剪及时,枝梢整齐,但是为追求产量,多数留枝密度较大,平均10厘米一个梢,11厘米一个穗果。

1.2.3 花果管理 6叶期打顶、浇水以拉长花穗,不采用药剂拉花。疏花疏果简单,将花穗上部1~2个大的分枝去掉即可,其他分枝及果粒不作处理,成熟果穗质量750~1000克,甚至1000克以上。这也是果品质量差的重要原因。

1.2.4 病虫害防治 克瑞森葡萄抗病性中等,露地栽培要预防霜霉病、白腐病及酸腐病,较避雨栽培增加了一倍的喷药次数,因此也增加了果穗受污染的程度。用药种类,均为无公害果品允许使用的农药。但是有的果农也存在用药不科学、滥用或随意加大用药量的情况,造成了果面伤害。

1.3 果品质量

总的来说,焦作地区克瑞森果品质量较差,达不到果商的质量标准。果穗大小不一,果粒不均匀,果面不干净且密挤,着色不一致而成为青红果穗。由于负载量大,内在品质差、口感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于20%。

1.4 销售现状

销售模式以地摊销售为主,采摘或零售为辅,2017—2018年,地头批发价8~10元/千克。这两年受其他新发展的葡萄品种的影响,价格下降至5~7元/千克,价格低,果难卖,一直靠摆摊卖到11月下旬才能卖完。即使有批发商来,也是将相对好的果批发走,价格6~7元/千克。2020年个别克瑞森园的少部分果品以8~9元/千克(约5000千克)价格被果商收购。而同时,山西运城、四川西昌的克瑞森葡萄却以10~14元/千克的价格批发给大的果商。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栽培技术模式落后

焦作地区克瑞森葡萄种植多是露地栽培,病害难以控制,果品质量没有保障。克瑞森葡萄转色成熟期若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果实酸腐病暴发,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如2017年9月下旬至10月的阴雨天气,以及2020年的多雨天气,给不少农户造成了损失,最后以4元/千克抛售。山西运城、四川西昌的克瑞森产区近几年全部实现了避雨栽培,果品质量好,销售价格高。

2.2 管理技术更新滞后

焦作地区克瑞森葡萄引进之初的2~3年,因为该品种自身存在的抗性差、产量低等缺点,使果农的效益受到了影响,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技术人员通过探索研究,解决了克瑞森葡萄花芽分化质量差、产量不稳的问题,2003年之后,实现了高产稳产。但是在实现高产增收的同时,没有及时转变思路、更新技术、应用现代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如没有及时应用精细疏花疏果技术、生物肥料使用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调节剂科学使用技术等,来提高果品质量,实现由高产增收向高质增收转变。

2.3 没有完善和规范的标准化技术

没有适宜焦作地区气候特点的克瑞森葡萄生产标准化技术。一是针对高端果商对果品的要求,一些关键环节的技术还有待完善,如促进果品上色及果粉均匀技术(图3、图4)、果面的果点或果锈问题;二是经营理念落后,多数果农重产量、轻品质,标准化技术落实不到位;三是各农户投入金额及技术管理水平不一,肥料、农药、调节剂等生产产品种类各异,使用时期也不统一,果实品质参差不齐,即使有的果农理念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生产出优质的果品也因数量少,不能够走批发销售的渠道。

2.4 管理组织化程度差

焦作地区克瑞森葡萄种植,多是葡农个体种植,生产和销售处于无组织状态。小生产大市场矛盾突出。生产和销售市场脱节,很难做到产、运、贮、销一体化,产品竞争力弱。即使有的地方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但规模小,有的明存实亡,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够。外地果商很难收到外观及品质标准一致的果品,个别勉强收购的价格也很低。

2.5 经营销售渠道单一

克瑞森葡萄的销售一直以来都是以地摊式的销售为主,或凭借人际关系少量批发走箱。规模化、品牌化营销还是空白。培育地方品牌,创新营销模式,也是焦作地区克瑞森葡萄产业今后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3 发展建议

3.1 推广避雨栽培技术模式

严格地讲,河南省是葡萄的次适生区,雨热同季。露地栽培会引发多种病害,不利于生产优质果品,这已经是葡萄种植者的共识。近两年,简易避雨栽培在焦作地区已经起步,焦作市农林科学院葡萄连栋避雨棚试验园,一年只喷3~4次药。2019年马村区白庄有几户克瑞森葡萄种植者也加装了避雨设施。2020年雨水大,暴雨频发,避雨栽培的克瑞森园,霜霉病不发生或发生较轻,叶片保持较好。避雨栽培模式是现代葡萄栽培的趋势。

3.2 制定焦作地区克瑞森葡萄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

一是根据高端市场要求制定果品质量标准;二是针对影响果品质量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制定综合技术方案,并指导执行;三是把标准化技术规程贯穿于整个栽培过程,实现优质安全果品生产,借鉴相关省份的先进技术,研究集成以下关键技术:适产高质增效技术、枝蔓管理标准化技术、花果精細管理技术、生物肥料施用技术、肥水一体化技术、调节剂合理应用技术、中医药肥防控病虫害技术。

3.3 建立克瑞森葡萄标准化栽培示范园

在焦作市不同区域建立克瑞森标准化栽培示范园2~3个,面积50~100亩。立足示范点,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一批能够掌握克瑞森葡萄标准化技术的果农队伍,严格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各项措施,打造优质、安全、高效样板园,辐射带动焦作地区克瑞森葡萄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3.4 建立克瑞森葡萄产业专业合作社

在克瑞森葡萄主产区建立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使其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加强和完善服务,充分发挥其在葡萄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统一的组织管理,标准化技术的培训,葡萄管理关键环节的跟踪指导,果品质量监督,资金帮扶,宣传推广,规模化销售等。

3.5 培育焦作市克瑞森葡萄地方品牌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焦作地区克瑞森葡萄产业若还依靠“单打独斗”式经营将难以发展,必须形成地方品牌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各地克瑞森葡萄示范户应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克瑞森精品果,同时依托行业组织,注册自己的品牌,从而带动克瑞森葡萄产业品牌化经营和销售。

3.6 多渠道创新葡萄产业营销模式

葡萄产业营销除了批发销售外,将现代葡萄产业和餐饮、旅游、休闲娱乐、拓展训练、农耕体验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效益,也是值得借鉴的营销模式。在城市近郊或交通便利的区域,充分挖掘葡萄文化价值,将葡萄景观欣赏与休闲采摘相结合,做好休闲娱乐式营销。同时,利用现代网络,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网络销售渠道。

总之,依托专业的组织统一管理和服务,生产克瑞森葡萄精品果实,多种营销模式作保障,焦作地区克瑞森葡萄“走”出去的愿望不久将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焦作焦作市果品
当上演员的小鸭子
焦作市企业家太极拳协会揭牌
做强果品生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祖孙乐
果品也有气候品质证书了!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浅谈如何改善少儿服务工作
如何包装让水果卖得更远?
焦作市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