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规模创新高 开放取得新进展
2021-12-06郭琦
○ 文/郭琦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俄蒙经济走廊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大力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作用进一步加强。
一、外贸规模不断创新高,连续三年保持千亿元以上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对外贸易稳步发展,规模不断创新高。内蒙古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15年的792.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20年的1043.3亿元,年均增长5.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五年间,内蒙古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4889.2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长26.1%;其中,出口、进口总额累计分别实现1730.8亿元和3158.4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时期增长12.5%和35.0%。随着内蒙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潜力不断释放,2018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2019年创出历史新高1097.8亿元。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出现回落,同比下降4.9%,但仍保持在千亿规模以上。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进出口总额绝对量及增速
二、资源性商品进口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出口成为新生力量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商品呈现新亮点。内蒙古毗邻国家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居世界前十;俄罗斯森林资源面积世界最大。“十三五”以来,内蒙古占据地缘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蒙古国、俄罗斯继续保持第一、第二两大贸易伙伴地位。“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资源性商品进口额累计实现295.0亿美元,占全区进口份额的63.2%,比“十二五”期间提高3.6个百分点,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占外贸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出口多以农畜产品为主;改革开放中期,机电产品成为外贸出口主导;2016年农产品出口后来居上。2011年内蒙古农产品出口3.1亿美元,占当年全区外贸份额6.6%;2016年农产品出口7.5亿美元,所占份额升至16.8%,首次超过机电产品,在全区出口产品中占主导地位;2018年农产品出口额达到历史最高9.3亿美元。“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农产品出口额累计实现42.9亿美元,高于机电产品4.7亿美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0倍,成为内蒙古外贸出口的新生力量。
三、贸易伙伴进一步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持续升温
“十三五”以来,内蒙古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蒙古国、俄罗斯稳固的成为第一、第二大对外贸易伙伴的基础上,努力向全世界开拓新的贸易市场,贸易对象进一步多元化。截至2020年,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贸易触角遍布亚、欧、非、南美、北美和大洋洲,贸易伙伴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持续升温。“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累计实现463.8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额的64.2%。
四、民营企业稳步发展,第一大外贸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1991年,内蒙古外贸民营企业崭露头角;2008年,民营企业占全区外贸份额达50.6%,首次成为拉动全区外贸发展的主要力量。“十三五”期间,各类经济主体在外贸领域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民营企业第一大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17年,民营企业占全区外贸份额升至75.9%,达到历史之最;其中,出口32.3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值的66.2%,对当年全区出口增长贡献率达81.3%,进口73.0亿美元,占全区进口总值的81.2%,对当年全区进口增长贡献率达112.0%。“十三五”时期,内蒙古民营企业进出口额累计实现516.3亿美元,比“十二五”时期增长24.3%,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71.4%,比“十二五”时期提高5.0个百分点。
五、传统贸易稳步发展,新型贸易孕育新活力
产业带动大、受益面广的一般贸易一直是全区外贸进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十三五”期间,内蒙古一般贸易进出口额累计实现428.6亿美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30.6%,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59.3%。同期,内蒙古边境小额贸易发展缓慢,进出口额累计实现20.8亿美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1.2%,占全区进出口总额28.1%;内蒙古加工贸易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份额由“十二五”期间的5.3%下降为4.0%。
与此同时,内蒙古加快发展新型贸易方式,全面推广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建设跨境电商生态产业链。“十三五”期间,阿里巴巴、敦煌网、环球资源、中国制造、亚马逊等第三方大型跨境电商平台陆续在内蒙古开展业务。2018年,内蒙古被国家批准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素有“软黄金”美名的羊绒一直是内蒙古传统出口创汇优势产业。2019年5月,依托羊绒原产地,内蒙古金川羊绒产业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在呼和浩特市金川工业园区正式设立。凭借阿里巴巴跨境电商的精准数据库,使优质卖家完美对接线上买家,助力本土羊绒企业实现更多出口创汇。新型贸易将孕育新的活力,推动内蒙古外贸稳步发展。
六、全方位开放取得进展,双向投资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方位开放取得进展。2020年末,全区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3329家。“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年平均实际利用外资28.3亿美元。在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外商投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外商已把目光转向内蒙古加快发展和新兴发展的行业,从投资行业看,主要是服务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等,新兴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内蒙古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十三五”期间,在内蒙古对外投资中,中方实际投资额36.1亿美元,比“十二五”时期提高了53.0%。内蒙古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走出国门,在境外建厂创业并取得成功。合作方式呈现多样性,由最初的易货贸易,转变为现汇贸易、加工贸易、旅游及探亲购物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技术贸易等并举。合作的领域日益拓宽,由最初的服务业、制造业、餐饮业、批发业转向能源、交通、高科技行业。合作的主体趋于多元化,由最初的私营公司、私人购物团为主体,逐步转向由官方及民营大经贸公司、大企业集团为支撑的多成分、多层次对外贸易发展新格局。
七、内蒙古口岸建设步伐加快,发展能力增强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疆,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通联俄、蒙的重要节点。截至2020年底,在全区4261公里的边境线上,已有19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通关方式并存的口岸开放格局,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口岸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投入建设资金约74亿元人民币,进出境货物累计4.1亿吨。内蒙古始发的中欧班列由2016年的33列提升至2020年300余列,开行线路20余条,累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100亿元人民币。口岸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方面,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对外贸易经受住了世界贸易额大幅萎缩、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一系列挑战,外贸规模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外贸环境将面临新的挑战,内蒙古将依托重点口岸和合作园区,加快国际通道、对外窗口及沿边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为打造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在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市场中争创发展新优势。
注释: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