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1-12-06井玉萍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6期
关键词:萧县农业发展

井玉萍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农村发展,安徽 合肥 230036)

引言

十九大报告会议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3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1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浪潮,在此期间萧县于2020年4月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给中国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萧县是安徽省宿州市的下辖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镇守安徽省的北大门,却是安徽省9个贫困县之一。在脱贫攻坚的浪潮中,萧县完成了脱贫的任务。萧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在完成脱贫任务之后,迎来了乡村振兴的任务。乡村振兴需要解决“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其中农业是基础,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基础性作用。

1 萧县农业发展现状

萧县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辖区,地处安徽省北大门,毗邻徐州,位于长江三角洲、淮海经济圈的中心和华北平原的东南部,素有“四省通衢”之称。萧县总面积1885.3km2,辖20个镇、3个乡。2020年,萧县地区生产总值4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3.24亿元,占比较大。其中主导产业有粮食、水果、蔬菜、畜牧业、棉花、畜牧业等。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前景较好。

1.1 萧县农林牧副渔产值情况

2010—2018年,萧县的农林牧渔总产值以及各部分产值都是逐步增加的,与2010年相比,农林牧渔总产值增加了54亿元,农业产值增加了24亿元,林业产值和牧业产值分别增加了29212万元和12亿元,渔业产值增加了8272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加了14亿元。由2018年的数据资料可以得知,农业产值占比47%,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近1/2,说明萧县的种植业经济收益较高。排名第2的是牧业,占32%,这与萧县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萧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光照充足,降雨量充沛,适合粮食小麦的生长,对于畜牧业发展较有利,为本地肉羊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与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关,当地村民有养羊食肉的习惯。萧县是安徽省养殖大县,目前形成了波尔山羊、三元杂交猪、西门塔尔肉牛、黑白花生奶牛、樱桃谷鸭等高效品种和特禽、长毛兔、鸵鸟、土元、蝎子等特种动物及珍稀动物养殖基地。渔业产值仅占1.5%,这从侧面反映了萧县渔业资源较少,渔业附加值不高。

1.2 萧县主要经济作物产量

萧县的瓜果类作物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从2010年开始逐年增加,到2017年达到顶峰,这与萧县的地方政策及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瓜果类种植难度小,相较于粮食作物收益高,农户多选择种植此种经济作物,但其受季节性影响较大。2018年,由于政策的原因,地方的瓜果产业发展受市场因素影响,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宿州市总体的瓜果产业总体产值仅为659256t。萧县2018年瓜果产业播种面积是2478hm2,2017年的瓜果产业播种面积12159hm2,产量是744033t,瓜果产业播种面积减少了将近1万hm2,产量减少了1万t,2018年萧县经济作物的产量总体都呈现下降趋势。

1.3 萧县农林牧渔增加值

萧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逐年递增,2010年增加值为308432万元,2018年增加值达到632442万元,增长了将近1倍。其中,服务业增加值最多,增长了近40倍,这是由于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服务业,给予政策扶持,地方政府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从业人数增加。农业增加值较多,受科技进步的影响和种植机械化的普及,农业发展状况良好,农业近几年产量增幅不大,产量较平稳。萧县盛产小麦,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全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20个小麦示范县之一。渔业增加值较高,在2017年达到高潮,渔业发展势头较好,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水产品,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林业和牧业,增加值较多。在整个农林牧渔业中,农业增加值最多,其次是牧业。

2 萧县农业发展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地理位置

萧县位于淮北平原北部,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徐州,徐州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徐萧建立了城际公交,往来十分便利。西部与砀山县和河南省永城市毗邻,南面同淮北市、濉溪县交界,东南部与宿州市埇桥区相连。因此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与江苏、山东相邻,位于4省相交之处。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发中部地区,为萧县的发展带来机遇,2016年9月10日萧县北站即高铁站开通运营,萧县北站占地面积8000m2有余。萧县于2014年申请恢复火车站的客运功能,恢复并扩建了原火车站,于2019年12月投入使用。北站和火车站的建立使得萧县和华东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迅速缩短,促进了萧县的发展,对于萧县融入徐州都市圈和泛长三角经济区具有很大作用。

2.1.2 气候条件

农业发展气候适宜,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域,冬暖夏凉,适宜农作物生长。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光照资源充足,全年降雨量适中。

2.1.3 人文特色

萧县常住人口为105万人,人口优势明显,萧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从事农业的人口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萧县古称萧国,拥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三千多年的建城史,是汉文化和孝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书画之乡、中国葡萄之乡等。县内有龙城画派,书画艺术历史悠久。

2.1.4 农业基础

萧县自古就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田占地面积广。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机械化普及力度高,萧县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业水泵、节水灌溉类机械普及率高,农业发展条件良好。

2.2 劣势分析

萧县自然环境条件较好,但近年由于城乡规划的政策,农村土地资源被进一步分化,农业用地规模进一步缩小,其中果林用地减少快。农业用地规模小,产量不高,受季节影响较大。且近几年的城乡规划,使得农业用地规模锐减。

2.3 萧县农业发展的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使得农业得到了发展,萧县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加大农业方面的资金技术投入,使得农业资源被进一步开发利用。另外,科技进步为农业带来发展的条件,无人机技术可以监测农作物的长势,无人机喷洒农药减轻了人们的劳动负担。

2.4 萧县农业发展的威胁

2.4.1 农业基础落后

萧县地区的农业发展较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发展农业,农业获得了大发展,但近年来农业的地位有所下降,农作物的规模减少,一些农业用具一成不变。

2.4.2 城乡规划,农业用地锐减

萧县近几年大力发展规模化农业,土地流转非常盛行,虽然使得土地利用率提高,但由于后续的工作没有跟上,农产品价格低,农民收入不高。受市场的影响较大。作为一个果林产业占比较高的县,近几年县政府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果林被大量砍伐,产量锐减,果林用地被用于工厂厂房的建设。大部分地区也存在着农地撂荒,农民外出务工的现象。

2.4.3 农民素质较低

萧县地区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而当今时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是高科技技术型人才,人才是基础,对推动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的农业需要的是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对农民的要求变高。萧县自古就是农业大县,农民的知识水平较低,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年农民,这部分农民普遍年龄在50岁以上,所受的教育普遍是小学阶段,文盲率很高。这也导致了萧县农业发展缓慢,农产品产量不高。

3 萧县农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萧县在脱贫任务完成之后,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积极主动与时代接轨。萧县应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对此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3.1 打造现代农业示范亮点

加快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全县全年蔬菜、水果种植面积超过6.67万hm2;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2016年“萧县葡萄”申报了地理标志产品,明亮面粉公司的“皖强”、虹光企业集团“虹光”、金玉米公司“金玉米”申报了安徽省著名商标;全县31个乡镇示范园整合投入各类资金11.29亿元,累计投资过千万的示范园14个,投资过亿元的示范园4个,233个村级示范点累计投入3.87亿元。稳妥推进葡萄文化产业园、丁里生态园、萧县黄河畔白山羊深加工等项目的招商引资,目前投资1.5亿元的年屠宰80万只优质肉羊和5万头优质肉牛加工基地项目,已完成加工车间及附属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农展推介企业和企业产品,提高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知名度。

3.2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农业经营体系,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能力。萧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人口流动频繁,特别是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这导致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大幅减少,农地撂荒现象较普遍。在此背景下,开展规模化农业用地建设意义重大,针对萧县农民大量流失,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承包大户对闲散的农业用地进行承包经营,开展规模化种植。

3.3 拓宽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结合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明确以杨楼镇镇区为中心,面积约20km2的核心发展区和以丁里镇镇区为中心,覆盖蔡洼红色旅游景区、金生绿源休闲观光基地,面积约15km2的核心发展区。

3.4 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提供必要的帮扶措施。对农业生产经营进行指导,加大对农业用地情况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当下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给予支持,对于一些承包大户要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针对萧县特色瓜果业,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对其进行果树种植的技术指导,对于后期的销售要主动帮助果农开拓销路,为果农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萧县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春天的脚丫
百褶裙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华艺园林建设的萧县街头游园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安徽萧县通联站站长——刘云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