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2021-12-06李国权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拔节期肥水麦田

李国权

(连云港市农作物技术指导站,江苏 连云港 222023)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需求量显著增加。推广优质小麦无公害栽培技术,对提升小麦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消费者健康意义重大。

1 小麦种植技术

1.1 择地

选择土层深厚并且结构疏松的中性土壤,确保所选择栽植地块排灌便利,远离污染企业。

1.2 优选良种

结合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确保所选择品种具备良好的丰产性、抗倒性、抗逆性、耐肥性。需严格选择籽粒外形饱满均匀、无病害的大粒种子,以确保种子出苗迅速、整齐。

1.3 整地

深耕可促进根系发育,以增加根系数量,确保其可实现深扎,从而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深度控制在“打破犁底层”为最佳。在耙地过程中,需确保“耙透、耙匀”,保证土壤“上虚下实,底墒充足”。平地作畦。保持地面以及畦面均较为平整,畦长30~50 cm、畦宽2 m为最佳。

1.4 合理施肥

在小麦种植中,为确保其苗期健壮生长,中后期秆壮穗大,必须为其施入充足的底肥,同时适当追肥,保证获取高产。底肥主要采取有机肥,可配合施入适量化肥,以快速培肥地力,促进小麦增产。

1.5 适时播种

在北方冬麦区适宜在9月—10月播种;在黄海平原冬麦区适宜在10月初播种;秋暖年可推迟播种3~5 d,而秋冷年则可提早播种4~5 d。若地块肥料较强,可推迟播种3~5 d,地块肥力较差或盐碱地需提前播种3~5 d。若品种冬性较强,可提前几日播种;而冬性较弱,则可推迟几日。

1.6 合理密植

第一,需准确计算适宜的播种量;第二,需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以提升播种质量,在播种时必须严格把控播种深度,确保播深均匀,播种后浇入充足的底墒水,做好各种地下害虫的防治工作;第三,在小麦各生育期,均需确保其适宜的群体结构。

1.7 麦田管理

1.7.1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包括:①冬前管理。小麦开始分蘖后,麦苗可能长势偏旺或偏弱,需尽早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弱苗转壮,对旺长问题有效控制。针对缺水型弱苗以及脱肥型弱苗,可结合浇水追施分蘖肥,待浇水结束后需及时松土;若旺苗过于密集,需及早疏苗;对于早播型旺苗以及肥大型旺苗,可通过深除断根、镇压等方式,以减少冬前以及春季分蘖增长,对无效分蘖有效控制,避免倒伏,提升小麦产量。②冬季管理。适时冬灌可提高土壤内水分含量,维持地温稳定,沉实土壤,保证小麦安全越冬。一般在立冬后日平均温度7℃~8℃时进行大面积冬灌,待小雪后日平均温度为4℃~5℃时结束。通常在低洼地及黏土地,需适时早浇,而在砂岗地注意晚浇;因脱肥缺水而引发的弱苗问题,需适时早浇,而壮苗则需适当晚浇;盐碱弱苗以及晚弱苗,若墒情良好,则通常不浇[1]。③返青期管理。首先,要松土,以便土壤吸收阳光中的热量,促进麦苗早返青,将其春季生长期延长;其次,需保证墒情,确保土层内有较多水分,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进其根系发育;在返青期至拔节期,下雨或浇水后,均需及时锄地,锄地深度以3 cm为最佳。

1.7.2 中期管理

中期管理主要包括:①起身期。在高产麦田或中低产麦田内,对于脱肥弱苗、晚茬弱苗以及老弱苗,若其返青期落实肥水措施需结合浇水,为其施入300~375 kg/hm2的标准氮肥。高产麦田以及高肥地,中若麦田前期施肥较多同时其群体较大,无需施入起身肥水,若麦田群体过大、生长过旺盛、存在倒伏危险,除对肥水有效控制外,还可采取镇压措施,将30~40 g 15%的多效唑粉剂兑水15~25 kg后喷施于田间,以控制节间过长;②拔节期。在拔节期施入肥水,可使小麦增产20%~30%,中产麦田以及低产麦田可增产50%。对拔节期强化管理可有效提升小麦产量。通常在拔节期施入250 kg/hm2的尿素或480 kg/hm2的标准氮肥。若所种植小麦叶色为深绿色、叶片宽大、存在下垂现象,需注意“少施肥、晚浇水”。若小麦营养体较小、总茎数较少,需适量少施入;③孕穗期管理。孕穗期管理的主要目的即保花增粒。此时田块内具备良好的肥水条件,可为花粉粒正常发育奠定基础,提高其结实率,增加其穗粒数量。在孕穗期气温较高,此时小麦对水分反应较为敏感,需保证小麦具备充足的水分,及时做好浇水工作。

1.7.3 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主要包括:①浇水。在小麦的抽穗灌浆期,其所需要水分较多,同时此阶段气温较高,蒸腾量较大,必须为小麦提供充足的水分,以提升小麦结实率。在高产麦田内,只要保证土壤具备良好的保水性,浇入充足的孕穗水后,仅需在灌浆期浇1次透水即可满足需求。若土壤保水性能较差,气候干旱,可再浇入1次抽穗扬花水;②施肥。可结合抽穗扬花水为小麦追施90 kg/hm2的标准氮肥,也可根外追施1.35 t/hm22%的尿素溶液。为提升小麦千粒质量,需在其抽穗至乳熟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③适时收获。适时收获可有效提高粒质量,增加小麦产量。蜡熟中期是最佳的小麦人工收获时期,此时小麦茎叶以及穗部颜色均变黄,叶鞘基部仍然携带有绿色,大部分麦粒腹沟颜色转变为黄色,其胚乳硬度增加,籽粒含水量约为36%。若采取机械收获方式,一般选择腊熟末期[2]。

2 病虫害防治

2.1 农业防治

2.1.1 选择良种

在小麦种植中,尽可能地选择具备较强抗性的品种。若采取大面积种植方式,应禁止连片种植同一品种,以保证品种多样性以控制病虫害。

2.1.2 测土配方施肥

需深入分析栽植地块土壤,结合测土配方技术施肥,帮助地块补充所需微肥,增加生物肥及有机肥的施入。发现患病植株必须立即清除并销毁。在深秋季节,对地块整地深翻,以降低病虫害基数。

2.1.3 实行轮作

可将小麦与油菜、大豆、大蒜等作物轮作,以减少土壤内病原数量。

2.1.4 及时清除杂草

发现麦田杂草必须及时清除,以防病虫害发生,同时营造良好的麦田植株生长环境。

2.2 物理防治

充分利用害虫趋色性和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于田间分别悬挂色板、设置振频式杀虫灯或者黑光灯等诱杀害虫[3]。同时,可通过性信息素诱杀剂影响害虫的正常交配,实现对虫害的防控。

2.3 生物防治

在小麦生长后期,可利用七星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防治螨类及蚜虫,通过青蛙捕食蛾类等。

2.4 化学防治

采用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包衣处理,以防治纹枯病、黑穗病等。在小麦生长中,针对白粉病、纹枯病、锈病等,可在发病初期喷施甲基托布津、三唑酮等。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可采取甲基硫菌灵等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

猜你喜欢

拔节期肥水麦田
夜间增温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四川水稻分蘖-拔节期低温连阴雨时空特征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早春水难肥,了解原因最重要!正确肥水,这三样必须补
吊兰节水节肥栽培技术
关于加强黄河下游淤背区土地肥水管理的探讨
麦田欢歌
冬小麦高产与超高产需肥水规律分析及措施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