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吕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些思考

2021-12-06王五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吕梁市龙头企业产业化

王五明

(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十八大以来,国家持续加大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建设进展明显,乡村振兴开局良好,脱贫攻坚目标圆满完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吕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吕梁市曾经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市辖区内13个县(市、区)有10个贫困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6个,吕梁市贫困人口规模48×104人,占全省贫困人口规模总量的20.7%,是全省贫困人口规模最大的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吕梁市围绕“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创新特色产业管理、提高经营模式理念”的农业总体发展战略,全面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等,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确定了小杂粮、畜禽养殖、红枣核桃、设施蔬菜、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和药茶八大特色产业的发展体系,初步构建了“一区三带”(一区:即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三带:沿黄红枣带、沿吕梁山东西麓核桃杂粮带、平川果菜、畜禽和农产品加工带)优势产业带和十大区域农产品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汾阳、离石、柳林为主的优质谷子基地,以岚县、临县、兴县、方山为主的优质马铃薯基地,以临县、兴县、方山、柳林为主的优质豆类基地,以交城、文水、岚县、方山为主的肉牛育肥基地,以方山、兴县、临县、离石、交城为主的连翘、黄芩、黄精、芍药等中药材种植基地,以临县、文水、孝义为主的枣芽、沙棘叶、核桃分心木、槐花等药茶种植基地。目前,全市现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4家,市级骨干龙头企业142家,涵盖了核桃、红枣、畜产品、杂粮、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蔬菜、沙棘等产业的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销售收入占到全市总量90%以上。2016年—2020年,吕梁市农业产业环境总体发展良好,农、林、牧、渔业产值年均增幅保持在12.5%以上,“标准化、集中化、规模化、机械化”为吕梁的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9年吕梁市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90×104t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了200×108元,相比2015年,均实现了翻番增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收入得到稳定增长。“十三五”期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吕梁市“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创造了利好条件。

2 吕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特点

2.1 龙头企业发挥了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吕梁市多数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了更多农民加入到农业产业化中来,给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做到技术到户、服务到户,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如兴县山西晋绥枣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与农户签订产销订单方式,与5 000多户枣农、6 000多户粮农建立了利益合作链条,其中有4 800户贫困户,涉及贫困人口16 000多人;中阳县山西惠仁核桃食品有限公司,核桃原料主要从中阳县种植的1.33×104hm2核桃林收购,惠及10×104户农民,公司雇佣的近百名工人也来自本地,其中包括20多名残疾人。

2.2 涉农企业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

各涉农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从当初的“小作坊”起步,经过多年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一是不少企业在多处建有分厂和基地。如山西天骄食业有限公司在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有超3×104m2的天骄科技园,在新疆泽普县组建了天娇红泽普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达到15×108元,年销售达到4×108元,其红枣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二是具备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如山西铭信禽业有限公司,集种鸭繁育、鸭雏孵化、商品鸭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熟食制造、羽绒加工于一体,实现了产业化经营。三是设备工艺自动化程度较高。不少企业的生产从原料的清洗、分拣、烘焙加工、无菌灌装、自动检测等工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2.3 企业产品向多元化发展

有的企业通过不断的科研创新和产品开发,由原来的单一产品发展为多元化产品,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扩大了市场。如孝义市的山西旺达农副产品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旺达”“大杂粮仓”杂粮米系列、早餐营养片系列、“晋贡”红枣系列、小米系列、核桃系列、“牧童乡”“一方水土”醋系列、“乡村磨坊”石磨面系列等知名品牌和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形成9大系列100余种产品。有的企业由原来的单一农产品加工,向多种经营发展。如山西汾阳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由白酒酿造、经营为主,扩展到了酒文化观光、旅游等其他行业。方山县的聚隆农产品有限公司除繁育种薯、种植土豆、加工淀粉外又向光伏发电和蔬菜大棚进行了拓展。

3 吕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 流动资金严重缺乏

一是贷款困难。银行贷款门槛相对较高,手续又较多,各地金融机构的贷款额度权限不一样,企业通过贷款取得流动资金或固定资产的再投入相对较困难。二是固定资产投入挤占了流资。如山西万通养殖有限公司前些年经济效益较好,想抓住机会扩大生产,于是投资征用土地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结果经济形势下滑,资金遇到了困难,严重影响了生产经营。三是企业相互担保贷款,导致连锁影响。如山西仙塔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曾给另一企业担保,因另一企业经营困难,无法还贷,使仙塔企业受到连带,被银行冻结账户。又如汾洲裕源土特产品有限公司和山西山宝食用菌生物有限公司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3.2 企业运行基本正常但存在开工不足的现象

根据调查了解,除个别企业生产不正常外,其他企业运行基本正常,但大多是以销定产,开工不足。如交城县山西万通肉牛养殖有限公司,肉牛存栏能力8 500头,2019年实际肉牛存栏只有500头。山西惠仁核桃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额应为10×108元,2019年销售额仅超1×108元。山西维仕杰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在交口县的生产基地共有4条生产线,目前仅有1条生产线运行。

3.3 营销渠道不够宽泛

一是广告宣传资金投入有限,产品社会影响力不大,不能形成品牌效应。二是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的销售模式,销售渠道单一,方式不够灵活。三是企业缺乏专业的营销团队,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市场竞争力较小。如山西晋绥枣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销售主要是由企业人员送往当地的超市,或者是有固定的经销商来订购,全年基本没有广告投入。另外小企业仿冒现象也比较突出。

3.4 企业税负较重,基地建设困难

不少企业反映他们承担的税负较重,特别是白酒行业,实行的是消费税从价从量双重计征。如汾阳王酒业有限公司2016年上缴税费6 695×104元,消费税4 469×104元,其中消费税从价计征3 607×104元,从量计征862×104元。企业反映从量计征部分为重复交税,占到消费税的23.9%。项目建设需要到自然资源部门办理建设用地和农业设施用地的相关手续,受到占地政策和办理环节等因素制约,多数企业存在土地手续问题。如文水县牲畜交易全产业链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在完成投资超300×104元后,被告知所占用的土地属于一般耕地,不属于建设用地,需要重新调整地块,文水县的建设用地指标短缺,县政府以及土地部门,一直无法落实,影响着项目建设进度;山西新大象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30×104头生猪生产线建设项目,因大象公司准备上市,公司对加工类项目的用地要求十分规范,即必须是建设用地,而当地建设用地指标短缺,县政府以及土地部门一直无法落实。

3.5 科技人员严重缺乏,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据统计,吕梁全市共有农业企业1 000余家,能够达到国家级标准的企业寥寥无几,从业人员中大学毕业的管理和科技人员不足5%,人才匮乏已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龙头企业大多建厂于乡村,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工资待遇也不高,使企业缺乏吸引力。如山西大象农牧集团虽是山西省有影响的龙头企业,但其基地大多建在县乡,主动到该企业就职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很少。二是不少企业现有管理、技术人员的培养还基本沿用传统的模式,凭经验靠习惯,以老带新,新理念新知识接受较少,能力素质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三是大多数龙头企业都是家族企业起家,管理人员有不少是本家族人员,不同程度存在排外思想,有本事的人才难以安心。

4 吕梁市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4.1 政策持久度

为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吕梁市出台《吕梁市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打造扶贫示范基地、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自建项目、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创业创新、扶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引进省内外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引导非农企业转型投资农业、加大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积极创建科技研发中心、支持农产品出口创汇业务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引进人才、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创新品牌、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用电支持、加大农业龙头企业信贷支持等15条政策措施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助力脱贫攻坚决战完胜。

4.2 全面推广风险补偿产业扶贫贷款“吕梁模式”

2017年,农发行总行将吕梁市列入全国产业扶贫试点区域,市政府与农发行山西省分行议定,建立吕梁市农业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力争在“十三五”期间,筹集规模不低于5×108元,农发行按照全市补偿基金总额的5~10倍给予信贷支持。2017年,各级财政筹资首批补偿基金1.18×108元,目前基金规模达到1.5×108元。同时,在市农发行的积极协调下,简化办贷流程,畅通办贷通道,为“吕梁模式”建立了绿色通道,提高了办贷效率。目前,“吕梁模式”共为95户企业发放贷款11.3×108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难题。

4.3 狠抓企业家培训工作

每年积极组织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参加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级研修班。每年举办全市农业干部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班。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举办全市农业干部和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班,2019年在浙江大学举办全市农业干部和龙头企业负责人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专家讲授、现场教学、参观考察、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训效果受到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

4.4 狠抓产销对接,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先后在海南、上海、贵州、长沙、北京、商丘、晋中等地举行了农产品展销和贫困地区产销对接活动,并成功举办了六届吕梁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有力地提升了吕梁市农特产品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以及在岚县、交口、交城、临县、文水等举办的全国马铃薯主食化产业联盟年会、夏菇品牌推介会、白木耳采摘文化节、红枣旅游文化节、第八届国际沙棘协会大会等,都有力推动了“吕梁红枣”“吕梁核桃”“吕梁杂粮”等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

5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围绕关键环节,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吸纳农民特别是贫困户以加盟、入股等形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劳力等资源,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5.2 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难题

一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力度。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活动,为龙头企业融资搭建平台,多途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企业与银行间的专项贷款绿色通道,协调银行对现有贷款保留规模、延长期限、降低利率,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倾斜扶持。金融机构可以根据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效益、诚信度等情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企业的贷款额度、担保方式,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方面,灵活掌握,适当给予优惠政策,实行差别化服务。可根据企业信用度在贷款期限上给予放宽,促进龙头企业发展。二要创新担保方式,充分发挥市农业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作用,为龙头企业贷款提供方便。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在风险分担、放大倍数和业务开展等方面加强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三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通过贷款贴息、项目建设补助和奖励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品牌创建、基地建设、“三品”认证和市场开拓。

5.3 加大企业人才培养力度

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到企业就业,帮助企业培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市场销售人才。加快建立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管理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筹资融资、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品牌创建等内容,应定期组织龙头企业家赴外地进行考察和专题培训,着力提升队伍素质,促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5.4 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加大农业产业现代化的推广步伐

通过进一步渗透高新技术,例如现代计算机、传感器、微电子等,农业产业将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随着光学传感器、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水果、蔬菜、谷物、油料的挑选、分级,将依靠计算机来实现完全自动化。检测、控制和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进一步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品质量、加快生产效率。

猜你喜欢

吕梁市龙头企业产业化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乡村文明新风尚——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移风易俗新事多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王拥军深入吕梁市调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