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设思考
2021-12-06孙维
孙维
(湖南景辉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
相关数据调查显示:1990-2015 年,全球森林资源面积大约减少了1.2 亿hm2,与全球森林面积减少不同,我国森林面积增长了约7467 万hm2[1]。数据显示,我国森林面积一直在缓慢增长,而数据下面却隐藏着森林资源方面的问题,比如,森林资源分布不够均衡、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会影响森林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阻碍森林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1 国内森林资源现状
1.1 分布不够均衡
国内森林资源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历史、经济、自然条件因素等,导致森林资源总体表现为发展不均衡的态势。我国东北、西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其他地区则较为匮乏,由于不同地区的森林资源差异较大,使得整体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1.2 总量较少
我国森林覆盖率及人均森林占有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并且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2]。由于国内森林资源缺乏有效管理,导致森林资源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森林资源质量低下,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困局。
1.3 结构分布不合理
国内森林植被种类虽较为丰富,但特殊林木占比偏低;部分地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致使特殊林木品种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许多林木分布于偏远山区,开发难度大大增加。
2 森林生态资源的重要性及主要功能
2.1 森林生态资源的重要性
首先,森林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备受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的背景下,对森林生态资源的规划利用与保护力度不断增加,并在实践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创造了良好的外界环境。同时,森林生态资源是水土、大气等环境保护的关键,对整个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水土流失治理、土地沙漠化防治等方面作用尤为明显。其次,森林生态资源是森林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自然经济发展的关键。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角度考虑,森林产业发展离不开森林生态资源,而森林产业对自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可以为森林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继而促进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2.2 森林生态资源的主要功能
森林生态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我调节、生物圈调节等功能。
2.2.1 自我调节功能。森林生态资源的有效集合,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生态系统,而森林生态系统可以有效调节生物之间的关系,使生态环境达到平衡状态。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期间,可以起到涵养水源、调节当地气候的作用。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主要表现在3 个方面:一是森林具有较大的树冠,能平衡分配降水,而森林中的苔类植物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水分,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二是森林土壤结构较为疏松,大量的雨水能够渗入土壤,形成降水的二次分配[3];三是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保护环境的功能,树木能吸取土壤中大量的微量元素,有效改善土壤物质。
2.2.2 生物圈调节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圈载体,其自身调节功能影响着生物圈的点点滴滴,比如,绿叶植物在光合作用条件下,可吸收由太阳能转化的糖分,然后为食草动物提供食料;对于动物尸体,经土壤长时间的腐化,转化成各类肥料,被植物根茎吸收。显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类资源的参与形成了一个循环的生态发展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发挥出强大作用。
3 森林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严格遵循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设的相关基本原则
3.1.1 因地制宜原则。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森林资源的特点,采取合理科学的方式,调控林木种植比例,有效发挥林木的多种效益。如基于林木种植,根据一定比例,合理种植特用林、防护林、经济林。
3.1.2 效益统一原则。在森林生态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3.1.3 合理规划原则。以林业建设发展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林业发展方案,调整运行系统,进一步保证林木结构的合理性。
3.2 重视森林生态建设与经营工作的融合发展
在林木种植过程中,合理协调育苗、造林、改造之间的关系,坚决杜绝“掠夺式”作业,使林木种植实现有效协调发展,重视优质苗木培育,并对低质低产林改造加以重视,合理压缩林木砍伐面积,使得森林资源的培育更具有效性,进一步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了促进森林生态建设与经营工作的融合发展,需要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及时转变观念,对林业进行科学经营。具体做法:(1)相关部门提升认识,及时转变发展理念,以“集约”“高效”“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最大化实现森林生态资源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4]。(2)以分类经营作为基础,践行生态优先工作原则,重视发展与保护的协同推进,实现科学经营,并使林业实现集约管理。
3.3 优化森林生态资源管理方案
从提升森林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建设效率角度出发,优化森林生态资源管理方案。比如,构建森林资源网络管理系统,实时监视及管控森林资源,有效控制和预防相关自然灾害的发生[5]。与此同时,基于森林生态系统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合理构建新型森林生态保护工程,合理科学规划相关地区生态环境,增强森林资源保护效果,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结合相关地区具体生态环境状况,合理安排森林采伐作业,或根据相关地区环境条件,选择较为适宜的树种,对林木进行合理调节,有效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另外,既要合理调整地区产业布局,又要合理分配林业种植种类,使林木产业结构更加丰富,从而提升林木管理质量。
此外,在森林生态资源管理中,资源林政管理是重点环节,需充分重视。一方面,强化流通领域林政执法力度和山场管理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合理规划林地资源,以“生态优先、限额采伐”为基本原则,持续深化森林资源管理改革,通过应用森林资源网络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效益。
3.4 提升森林灾害防御能力,有效开展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
一方面,为了提升森林灾害防御能力,针对目前现有的天然阔叶林与珍稀名贵树种等资源,加大保护力度。合理增加天然阔叶林面积和珍稀名贵树种数量,丰富生物多样性。对于营造林,需合理科学设计森林防火林带,提升森林防御火灾能力;另一方面,为了有效落实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需构建完善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的防治检疫工作原则,依法监管、强化责任,将防治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责任意识[6]。重视资金投入,引进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方法,全面提升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效率及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森林生态资源现状特点,从开发利用、保护建设角度考虑,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的基本原则。同时,对森林生态建设与经营工作的融合发展加以重视,优化森林生态资源管理方案,提升森林灾害防御功能。另外,进一步加强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以此确保森林生态资源实现合理开发利用,有效提升建设效率,最终为我国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