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行道树调查与应用分析
2021-12-06赵子亮刘丽云
赵子亮,刘丽云
(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山东德州 253000)
行道树是为了美化、遮阴、防护而栽植于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行道树可进行光合作用、阻滞尘埃、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又能形成绿荫,吸收反射太阳辐射,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还有减轻噪音,美化市容的作用。行道树还发挥重要的文化作用,可代表城市的个性与特色。
1 材料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冠县隶属于聊城市,位于冀鲁豫三界交界处,东靠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窗口,西临中部偏西地区,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全境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总面积1152km2。冠县是我国鸭梨之乡、毛白杨之乡、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截至2012 年,林木覆盖率达40%。冠县境内土壤类型分潮土、盐土、沙土3 种,以潮土为主。县境属温带季风区域大陆型半干旱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选取冠县具有代表性的12 条主要道路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查,通过所学知识和查阅资料详细记录分析冠宜春路、工业路、振兴路、滨河路、红旗路、武训大道、东环路、北环路、西环路等12 条主要道路的行道树的种类、生长情况和景观效果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鉴定,冠县主要道路行道树树种共有20科30 属33 种。其中乔木共14 种,灌木18 种,藤本1种;大部分科中只有1~2 种植物,木犀科、豆科、松科、蔷薇科的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尤其是蔷薇科植物种类最多有6 种;常绿树种10 种,落叶树种23 种。可观枝干树种6 种,观树形树种5 种,观叶树种8 种,观果树种4 种,观花树种11 种。其中最常见分布最广的行道树有法桐、国槐、白蜡、女贞,都为抗性强,无污染的常见树种。
2.2 道路绿地形式
教育路、滨河路、北环路、武训大道的道路绿地基本类型为一板二带式,工业路北段道路绿地类型为二板三带式,冠宜春路、工业路南段、振兴路、西环路、红旗路、杭州路、苏州路的道路绿地形式为三板四带式,东环路为四板五带式。虽然道路绿地形式多样,但是大部分道路都没有将上下行车辆分流,唯一将上下行车辆分流的武训大道却是机动车与非机动动车混合行驶。各个方向和各种类型的车辆相互干扰,十分不利于交通,存在安全隐患。
2.3 道路景观分析
道路绿地形式大多为三板四带式,其特点是具有较大面积的绿化带,植物种类多,层次丰富。在这些道路中,其中教育路、冠宜春路、红旗路、滨河路的非滨河路段由于是位于冠县的中心位置,土地资源有限,都是由乔木、花灌木和较窄的绿化带组合配置。其中教育路北段行道树应用种类较多,有些杂乱无章,而且教育路本身路面面积较窄,有些行道树过于高大,整体显得有些拥堵;南半段行道树都为女贞,给人的空间感比较适宜,但过于单调。冠宜春路、红旗路、滨河路的非滨河路段,都是由乔木加常绿绿篱或常绿灌木组成,景观显得有些单调,缺少花灌木。优点是乔木修剪管理方面很好,树冠开张、造型美观,能够起到很好的遮阴作用。其他道路基本都具有大面积的绿化带,由乔灌草结合,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景观效果良好。常见的形式为竹子或雪松为背景,各种花灌木采用自然式种植方式配置其中,加以几棵造型的松树与景观石相搭配,形成一幅优美的画面。但有些道路常绿树种应用过多,花灌木种类过少,显得有些清冷。
2.4 树种管理状况分析
小部分道路由于各种外界原因导致部分绿篱生长状态不好,出现枯黄死亡现象。振兴路由于养护管理不到位,导致绿篱参差不齐,影响景观。法桐的树池由于预留空间较小,随着树木生长对人行道上硬质铺装以及路缘石造成了破坏,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交通,也十分影响城市景观。冠县东北部为工业区,东环路与北环路紧邻各种工厂,通过的车辆也是各种重型卡车,噪声很大,粉尘较多,导致行道树上布满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以至有些植物生长状态十分不好甚至死亡。由于缺乏管理,绿化带内目前杂草丛生,使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进一步减少,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缺乏管理的花木会逐渐死去,绿化带也会渐渐荒芜,这不仅影响城市形象,更是对绿化资源的浪费。
武训大道其中一段道路绿化是由龙柏作绿篱、大叶黄杨球与少量月季和其他花灌木相互搭配形成景观,月季本身为喜光性的植物,但由于种植过密,且月季位于其他花灌木的下方,导致生长状态不佳。部分道路拐角处会布置一些造型的松柏类植物与景观石搭配,但由于缺乏修剪,导致造型植物的形体不美观。部分道路中红叶石楠球也缺乏修剪,导致只有春季新叶靓丽,生长季大部分为绿色,观赏价值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没有种植其他花灌木的街道全为绿色。振兴路上的紫叶李病虫害问题较大,叶片大多成了残损状态。但大部分道路乔木整体树形修剪十分开张,可完全遮盖人行道和非机动车,形成完美的荫蔽。
2.5 行道树功能分析
2.5.1 行道树的作用。生态功能方面:滞纳粉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减弱噪音,增加空气负离子含量。美学功能:构成不同空间,实现景观多样性,增加视觉美感,软化建筑物生硬感。社会功能:组织交通,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经济价值。
2.5.2 冠县行道树功能分析。冠县在行道树选择上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功能要求:大部分道路拐角都布置有小块意境优美的景观区(黑松、白皮松、雪松或马尾松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搭配景观石再辅以其他少量花灌木形成景观)既能开阔转角视野又能丰富道路景观美化城市容貌,还能弱化建筑的粗糙感。北环工厂外种植国槐、法桐、白蜡、速生杨等抗性强、滞纳粉尘能力强的树种组成的树林,可以更好地隔绝工厂与道路,景观十分丰富,还能为行人和非机动车遮阴。但缺少地方特色,选用的行道树大部分为北方各个城市普遍使用的树种,尤其是法桐,虽然法桐是比较完美的行道树,但是应用过多显得千篇一律。
3 问题及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冠县在行道树上的选择应用基本满足了各个方面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道路养护管理不到位,导致景观效果不佳,缺少地方特色,乡土树种应用不足,大部分道路行道树没有树池保护,易遭受外界因素影响,小部分道路配置不太合理。
3.1 以乡土树种为主,科学引进新树种
行道树的选择既要适应生态环境,又要体现地方特色。要加大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开发力度,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选用生长速度适中、寿命长、能较好体现地方特色的树种。南京的法桐、上野的樱花,很多城市因为行道树构成独特的美景,成为这些城市独有的名片。而冠县被称为中国毛白杨之乡,但应用较少、应用的形式比较单一,而毛白杨也是一种比较优质的行道树,林片种植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且雄株可以避免飞絮问题,可以在东环北环的树林中加种一些毛白杨,既可以满足行道树的大部分功能要求,还可以成为冠县的一大特色,成为一种文化资源。还要结合冠县的地理环境因素、气候特征、整体景观类型等适当引进新树种,增强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行道树景观效果,但也不能盲目引种,避免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3.2 提高养护管理的能力水平
科学的管理养护能够增强树势,延长树木寿命,保持道路景观长期稳定的效果。适当加大行道树养护管理方面的投资,定期进行修剪、养护。可以对绿化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主要针对病虫害防治、行道树修剪造型、行道树栽植技巧、行道树搭配等方面,提高管护人员的管理水平。修整固化硬质铺装遭到破坏的路面,清除凸出地面的根系;红叶石楠等彩叶植物的新枝颜色靓丽,随着枝条的生长,颜色会逐渐变为绿色,每年需要修剪2~3 次,促进其萌发新枝,保证其观赏价值;造型植物也要定期修剪,使其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3.3 因地制宜,合理搭配
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保证选用的各种植物能够健壮生长;由于冠县道路大多具有大面积的绿化带,应多选用观花观叶的树种搭配乔灌草,既能形成连续的优美景观,又能形成多样的空间结构,进一步丰富物种多样性;合理搭配常绿树种与落叶行道树树种;依据植物生长习性进行栽植,如桃树、月季等这种喜光的树种应保证其光照条件,才能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加强行道树空间配置,加强运用季相变化特征明显的树种,增强植物景观的变化性,冠县秋季景观并不丰富,可以加种一些秋色叶类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