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建设中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分析
2021-12-06闵颖
闵颖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4)
为了满足大众现代需求,构建绿色健康生活变得非常紧迫,公园既可以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又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完成构建美丽城市的任务。
1 公园管理模式发展相关概述
1.1 事业型管理模式
公共管理在我国一直实行政府投资养护管理,采用“包干到底”的管理模式。运用事业型管理模式,导致公园各项开支严重依赖国家财政拨款,政府为公园提供各类公共服务所需的资金,公园工程规模大,需要的建设资金也就更多。但因为公园具备公益性特征,经营利润较低[1],所以,政府财政压力往往较大。另外,由于公园管理没有跟上时代需求,从宏观层面进行管理会影响工作实施效果,这与负责公园管理人员创新意识不足,且对工作积极性不足有一定关系。在此种情形下,养护管理人员对待公园工作主观能动性差,因而难以保证公园具备良好的绿化效果,也由此导致后续工作难以顺利实施。
1.2 交叉型改革模式
城市公园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程,在公园建设转型阶段需要适应经济环境,满足经济发展内在需求。我国在20 世纪初便已经陆续围绕公园管理体制推出改革方案,由此将公园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割裂开来,在此过程中工作层与管理层也不再统一。政府管理部门围绕公园进行宏观调控,完成公园日常经营与后期养护工作,通过市场招投标的方式,将公园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工作移交给第三方,让专业团队负责公园运营工作,这既能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又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进而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开展[2]。
1.3 市场化运作模式
我国在2000 年便已经采用企业化运营模式负责公园管理工作。与传统事业型管理模式截然不同,公园会根据运营需求成立管理机构或公司,通过“自收自支”的方法解决以往公园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充分激发工作活力,不断创新运营模式,成为公园深化改革,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的内在驱动力,将有限的资金价值发挥到极限。
2 公园运营现状
2.1 公园发展现状
目前,公园主要分为2 种,一种是专类公园,另一种是综合公园,前者地域性、功能性较为突出,比如,儿童公园、科学公园、森林公园等,其可以满足部分人群需求;后者需要考量大众需要,将公园分化为科普区、休息区、娱乐区、儿童游乐区,在大力推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打造绿色环境,完善公园内的基础设施,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对公园的需要[3]。
2.1.1 内部设施。公园内的景物是模拟大自然进行建设,让城市居民可以贴近自然。公园已经成为绿化城市的关键内容,每个城市应根据当地气候环境、人们需求、地域文化进行设计,相关因素使得公园需要在管理方面进行差异化调整。公园的设立一般会具备居民娱乐场所、绿化环境、基础完备的设施,在公园中人们可以看到花草树木或是各类动物,借助其中的基础设施活动、锻炼身体。
2.1.2 管理情况。公园管理模式根据我国给出的文件要求进行合规、专业化管控,公园管理模式参考地方条例,严格按照国家立法确定行政管理内容,选择管理手段,以公益属性作为管理模式设计的基础,在城市绿地下设计管理目标。公园的管理权属于授权经营与国有属性,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按照公园管理法案要求,考量《郊野公园条例》《国家重点公园管理办法》,合理调整行政管理。因为公园的特殊性,其经费主要来自行政拨款,而社会资助与公园运营所得的经费仅占总费用的极少部分。
2.2 公园运营中出现的问题
公园在运营中由于管理不当,出现了亏本运营的情况。大部分公园在选址时,缺乏对交通便利性的考虑,公园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导致公园游客稀疏。公园出入口区域设计也存在一定问题,没有设身处地的从游客角度思考,景区出入口安置的大门较为狭窄,游客出入公园会出现不适感,降低游园的体验感。公园并没有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导致公园无法对城市大众构成吸引力。不仅如此,公园在管理层面也出现不小的问题,人力资源管控方式不当。公园管理者没有根据园区工作量合理配置工作者,园区安排的工作人员过多,致使部分员工在园区运行中无所事事,会严重影响园区设施维护、树木养护等工作,还会增大公园经济负荷,很可能出现负利润的情况。
3 优化公园经营运营的策略
3.1 采取非营利机构经营手段
公园经营运营期间,必须清楚自身持有的优势,灵活选择经营手段,非营利机构经营就是公园提高运营水平的可行手段,公园对外开放不收取门票费。在非营利机构经营模式下,可以展现政府以民为主的工作理念,还可以让市民享受城市现代化建设带来的福利。公园在非营利机构经营模式下运行期间,需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公园根据国务院提出的政策要求,在保证基本属性的前提下,提高内部最低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居民日常活动需求。在城市公园朝服务型发展过程中,可以为更多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丰富城市居民的精神世界。
城市公园需要在调整经营管理模式前变更管理理念,形成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公园向城市大众免费开放。公园向公众开放后,原来负责收门票费用的人员可以负责公园卫生清洁、各设施维护管理、环境改造等工作,提高公园管理能力。以绣山公园为例,公园经过改建,改善园区内部环境,采取免门票的做法,获得市民的好感。
公园需要形成动态管理意识,分析自身阶段发展情况并进行战略布置。根据市民对公园健身、舒缓心情等功能方面的需求,增设康体设施,让城市居民在公园内活动健身。公园还会定期开展主题活动,比如,以花卉为主题开展植物花卉展览,市民通过活动可以近距离观看绿色植物与鲜花。公园运营期间,积极与公众联系,整理公众的反馈信息,发现自身在非营利机构经营方式下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调整,由此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3.2 模仿旅游业创设经营运作模式
园林景观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任务之一,公园是城市基础设施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公园进行规划设计需要立足实际进行科学考量。然而我国大部分公园在设计期间考虑不周,没有关注休闲与游戏场地的规划,在园林景区设计与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让园区游客获得亲近大自然的体验感。公园可以模仿旅游业创设经营运作模式,发挥自身长处,按照公众对公园功能方面提出的要求,调整公园内部结构,为大众创造亲近自然的机会,打造森林公园、主题公园,开展农家乐。通过郊野化娱乐,让市民在城市中感知大自然;凭借农家乐等项目,提高公园盈利水平;通过娱乐化发展,提高公园经济效益。在公园中央处打造园林化步行街,一方面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景观游览方面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步行街扩张公园的利润空间,为公园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储备活动资金。
3.3 模仿商业运作流程创设经营模式
公园运营管理必须按照自身性质,调整管理模式,提高公园经营水平。公园所在辖区的机关部门应关注公园经营情况,在公园选择对外开放、免去门票的举措后,成立专项基金,筹集资金。利用基金募集到的资金完成公园日常管理、维护等工作,使各类活动可以顺利开展。公园管理可以采用委托经营的手段,在此过程中参考商业管控模式,根据公园自身优势、特性进行管理规划,给出盈利方式。比如,在公园中增设游乐项目,促使居民在公园内消费,拓宽公园利润空间。公园经营管理中,通过活动开展、展会建设,吸引商家参与公园管理活动,并投入一定的资金。在公园各项工作进行期间,合理设计盈利模式,考量地点时段及公园内拥有资源,完成差异性设计,突出公园优势,吸引大量人群,在游客人数增多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公园收益,为管理等工作储备资金。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下,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虽然物质富足,但精神匮乏,公园的出现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缓解紧张神经的休闲场所,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但当下很多城市公园经营方式不当,导致公园属性难以良好的发挥出来,成为市民休憩的场所。公园管理人员需要认知到公园经营阶段出现的问题,围绕发展目标定位,选择非营利机构经营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