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性景观在综合医院中的设计探究
2021-12-06林冠源张仲远叶威宏王志鹏李娜陈仕姣
林冠源,张仲远,叶威宏,王志鹏,李娜,陈仕姣
(南华大学,湖南衡阳 421001)
当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加速了大变局的演变。全球人们对健康与卫生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随着公共卫生形势的严峻,居民对生活环境以及护理康复环境日益关注,因而设置相应的康复性景观进行园艺疗法由曾经的备选越发成为当今医院景观设计的必选。且由于不同的疾病会对不同的病人或特殊人群的行动造成不尽相同的制约,因而纯自然的环境并非所有人群都可一以贯之,以人工和自然结合的康复性景观成为病人接触自然环境的重要场所。
1 综合医院康复性景观概述
康复性景观是一种涉及到景观、医学等多学科交融的特殊景观类型,可应用于医院、公园、居住区等场所。综合医院中的康复性景观可起到辅助治疗的功效,以主动引导或被动诱导的方式,使人们参与其中。
2 康复性景观的重要性
康复性景观的发展历经了漫长的历史,且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充分实践。历史证明,康复性景观行之有效。回顾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罗马军队中的独立病房,修道院回廊花园。那时的医疗环境就体现出对医疗效果的极大助力。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指出,战争中友军死亡的真实原因为感染和没有适当的护理,在其担任院长期间初步改善,环境便大大提高了病患的生存率,从此医疗环境的发展不断改进。乌尔里希的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对人的压力有缓解作用,医疗环境逐渐从仅提供优良安全的环境,到逐步提升对自然景观的设计营造。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生活的大改善,康复性景观愈发多样化、质量化、美观化。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康复性景观以及园艺疗法更是盛行,针对不同人群建立了不同需求的康复花园。这一系列康复性景观的设立,无疑成为了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3 综合医院中户外活动人群分析
人与自然相关的因子或自然景观对改善人们的压力、情绪、心理精神都有良好的效果。为了有助于病患、医疗工作者及家属的健康,应总结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及绝大部分病患的主要需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打造一个满足医院这种特殊环境并服务于相关人群的医疗花园。
3.1 患者
患者是医院康复性景观中最重要的使用人群,大多数的患者在接受生理治疗的同时,更需要对其心理上的治疗,为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帮助。所以,进行医院康复性景观设计时,要考虑设计改造医院的景观小品配置、各区域空气质量、道路规划等方面。医院患者的年龄分层较大,疾病程度各不相同,对医院内的康复性景观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同时,有必要设置一些个性化康复设施的需求。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让患者在生理治疗的同时,心理上也能得到很好的疏导,这样更能促使病情往积极方向发展。
3.2 家属
绝大多数的患者由家属陪护,照顾患者的起居生活及与患者交流,患者家属作为医院康复性景观使用比例较大的人群,其使用感受同样重要。要想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属释压环境非常必要。康复性景观区域内,应提供方便患者家属之间交流的区域,能够舒缓医院患者以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
3.3 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作为医院中的主要服务人群,兼顾着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医院中有一个良好的户外休憩场所,更有利于医护人员开展工作。
4 综合医院康复性景观设计要点
4.1 综合医院整体景观布局设计
规划综合性医院时,在遵循相关设计规范的同时,也要考虑规划出一定大小的康复空间,这是综合医院康复性景观存在与否的前提条件。
景观设计师不能以其他景观的设计意识来设计综合医院康复性景观。在兼顾良好的景观环境同时,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环境行为需求,在医院设计中优先考虑患者,其次是家属、医生等人群。通过调研,医院中大多数患者行动不便,因此在康复性景观的规划中,不宜将重点设计的康复性景观规划离住院部太远,应就近设计。而远处的景观可结合医院内的高层建筑内视线角度的特点,结合植物的高低错落,以及植物颜色的变化,供给那些实在无法走出病房的病人以视觉上的观景机会。
4.2 综合医院园路系统设计
综合医院园路的设计,可建成健康环步道的形式,主要道路尽量以回环型的形式出现,满足医院内职工或者其他人群的活动需求,导视系统可以适当设计得具有趣味性,使医院环境不至于那么枯燥,从而鼓励人们走出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在满足无障碍通行情况下,可在地面以阴刻或者阳刻的形式设计文化地毯,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也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
4.3 综合医院景观公共设施设计
4.3.1 康复性景观中水景的设计。水是生命的源泉,具有灵性,是康复性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患者放松心情。由专业的水景公司设计,让水可以发出特定的音乐符号。或通过叠水的设计,营造身临自然的效果,同时,水景会吸引附近的动物,使患者在听觉、视觉甚至触觉上都能达到享受的目的。
4.3.2 康复性景观中休息场所的设计。康复景观里面一定要有足够的休息场所,如增加园内座椅的数量,因为医院内大多是行动不便的人群,医院的户外景观座椅尽量选用防腐木,选用环形或曲线的设计,促进人与人的交流,也能提升户外环境的亲和力。在设计医院休息场所时,要考虑场所的遮阴问题,特别是皮肤烧伤的患者不能接受太阳光的直射,良好的阴凉环境至关重要。4.3.3 康复性景观中的安全措施。医院环境比较特殊,不仅要追求美观性,更要注重安全性。在比较偏僻的角落或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可适当增加报警装置,保障在人们发生危险时可及时呼救。
4.4 综合医院康养植物的配置策略
4.4.1 视觉型。很多植物的器官均具有其不同的特点,外部形态、颜色季相变化丰富,由植物的形态美、季相美、纹理美、意境美等构成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可缓解疲劳;大量的绿化植物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增强体质。园林绿化中常见的观花植物,按其不同花色配置的园林空间能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蓝色能让气氛更加宁静,使人平静;红色能振奋精神,动态感强烈;黄色会增加食欲;绿色会提高思维能力,减缓心跳;白色镇静催眠。植物组合而围合成的不同空间可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如阔叶大乔木树阵的顶平面空间无方向性,会产生压抑感;松柏类的列植营造出狭长空间,具有引导性,。
4.4.2 触觉型。当植物被触碰时,独特的质感会给体验者带来植物生命的感受,感受到世界多样的生命和美丽的自然形态。有些植物揉碎则能散发奇特的气味以及带有植物精华的汁液,当皮肤与这些植物汁液接触,会给予皮肤一些良性作用,也有保健功能,例如芦荟、仙人掌等。不同质感的树干、树叶、花果也能丰富触觉体验,如梧桐树叶毛糙宽大、树干光滑,香樟树叶光滑油亮、树干粗糙。
4.4.3 嗅觉型。植物的叶子、花、根所散发出来的独特气味可以产生一些不同的效果,这些气味有些能够清醒头脑,有些能够制造温馨的氛围,有些气味可以营造欢快的节奏,有些却能够促进食欲。如香樟叶、桂花、艾叶具有明显气味,在医学上已有运用,在景观环境中应用具有很大潜力。
4.4.4 滞尘吸污型。可选用大叶型的植物,其枝条上的皮孔与叶面上的气孔吸可收空气中有毒的、受污染的物质,利用自身体内的氧化还原形成可供人们呼吸的气体。另外,大叶型植物可在叶面上吸滞大气中的颗粒物,对改善空气环境有显著效果。在设计综合医院时,可在靠近马路的一侧种植具有吸收颗粒物的植物,如无花果等。
4.4.5 抗风降噪型。种植根系较发达的植物,可起到固土、防沙及涵养水源的作用。冠幅宽广,且叶子浓密的植物可降低医院外围的城市噪音对医院内部的干扰。低频噪音一般是通过地被植物反射从而削弱噪音,部分噪音可能会被土地吸收;中频噪音会被植物的枝叶反射从而削弱噪音;高频噪音能被树叶和树干隔绝。高灌木枝叶茂盛,能有效阻挡医院外围的城市噪音对内部的干扰,一般种在马路边上作为背景树。
5 结语
我国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在康复性景观的设计和研究上起步较晚,我国目前较多的还是一些理论研究。因此更应该充分考虑环境行为学等对康复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的交叉,康复性景观必将在未来中国医疗以及休闲景观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