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麦新品种濉1216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06李乐
李 乐
(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许昌 461000)
引言
小麦新品种“濉1216”采用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从2004年开始,该品种的小麦在安徽省广泛种植,尤其是沿淮河地区、淮北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种植效果。整体上来看,“濉1216”新品种小麦产量高、品质良好、种荚饱满、抗病性能好,生长时间相对较短,生长期间对于水分的要求较少,在安徽省全省均可种植。本文结合田间高产种植技术,对于小麦新品种“濉1216”的科学施肥、化学管控、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进行系统分析。
1 小麦新品种“濉1216”的特征特性
1.1 选种育种
混合系谱法自杂种分离世代开始连续进行个体选择,并予以编号记载,直至选获性状表现一致且符合要求的单株后裔(系统),按系统混合收获,进而育成品种。这种方法要求对历代材料所属的杂交组合、单株、系统、系统群等均有按亲缘关系的编号和性状记录,使各代育种材料都有家谱可查,故称系谱法。“濉1216”就基于混合系谱法,进行多次改良,相对于选种育种过程当中的对照品1号、2号,具有更加卓越的种植特性。
1.2 特征特性
1.2.1 生长发育
小麦新品种“濉1216”的生长发育能力比较强,属于半冬性中熟品性,适应安徽当地的生长期限,全年的生长发育期可以达到222d,成熟期相较于早期的小麦品种来说具有显著的优势。相对于对照品种1号成熟期可缩短2.5%,相对于对照品种2号生长期可缩短3.2%。在生长的早期阶段,小麦“濉1216”生长势头比较旺盛,叶片呈现出深绿色,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光照,转化成营养物质,促进麦苗的生长。
1.2.2 抗寒能力
新品种小麦“濉1216”抗寒能力极强,冬季抗旱性较好,尤其是在冬天气温低于-1℃左右,具有良好的抗寒性能,在春季也同样具有良好的表现,对倒春寒表现整体较好。在春季平均温差在3~10℃,具有良好的抗旱表现能力。相较于对照品种1号,抗寒能力可以提升2.5%,相较于对照品种2号,抗寒能力可以提升4.5%。
1.2.3 抗倒伏能力
新品种小麦“濉1216”整体植株高度在82cm,茎秆弹性属于中等,相较于对照品种1号,茎秆弹性提高20%~30%,相较于对照品种2号,茎秆弹性降低10%~15%。因此抗倒伏能力中等,在3~6级风内茎秆的摇摆幅度在30°~40°,在6~7级风内茎秆的摇摆幅度在46°~70°。
1.2.4 根系生长情况
“濉1216”小麦植株的根系生长能力良好,株型比较松散,这种叶片的特点可以帮助其在夏季高温季节以及冬季寒冷季节具有更好的保水能力,后期根系的活力整体较好。可以在干旱季节获取比较多的水分,相较于对照品种2号抓取水分的能力可以提高10%,相较于对照品种1号抓取水分的能力可提高25%。从整个生长期的根系发育情况来看,相较于对照品种1号,根系发育程度提高1%,相比于对照品种2号,根系发育程度提高4%。
1.2.5 叶穗生长特征
新品种小麦“濉1216”叶色深绿,叶片宽、长,具有良好的抗病、抗旱能力,春季两极分化较慢,但是这种势头也可以避免叶片过宽受到冬季寒潮的影响。小麦抽穗晚、成穗率一般。但是相比较之下种苗更加饱满,具有更好的结穗能力。相较于对照品种1号小麦的抽穗时间约晚2.5%~3.6%,相较于对照品种2号抽穗时间约晚3.7%~2.6%。在冬季,小麦“濉1216”受到寒潮影响的概率不足20%,在倒春寒季节,受寒潮影响概率不足15%。
1.2.6 种子特征
新品种小麦“濉1216”麦穗呈现纺锤形,比较大,相较于对照品种1号,麦穗体量增加10%~20%,相较于对照品种2号,增大5%~7%。整体颜色上呈现出白壳状态,属于长圆形种子。种子的饱满程度一般,相较于对照品种1号种苗的饱满度处于80%~90%,相较于对照品种2号,种苗的饱满度处于102%~105%。黑壳率比较低,健康程度比较高,容重很好。因而在加工市场当中更受欢迎,可以显著增加面粉等小麦制品的洁白程度,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当代人们的饮食喜好。种苗在3要素构成方面,穗数642穗,粒数35.8粒,千粒重43g[1]。
2 小麦新品种“濉1216”的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机
新型小麦品种是安徽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春季的生长季节较短,以1a1熟为主,主要分布在气温普遍较低的地区,为了提高产量,只有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促进小麦再上一个质量的新台阶,才能够促进产量的提高。
要因地制宜适时的早播,春节前后如果气温较高可以通过调节播种的时间,提高小麦的产量,当地表土解冻6cm左右深时抓住良好的播种时机,尤其是在冷暖交替比较频繁的情况之下,小麦种子可以通过春化过程实现提早成熟。小麦新品种“濉1216”特别适合这种早播的过程,可以通过提早播种的方式力争早播,适当浅播、早播,出苗率高。相对于对照品种1号,通过适时早播的方式,小麦新品种“濉1216”成熟率可提高10%~15%,生长期可延长10%~20%,产量可提高10%~40%,相对于对照品种2号,通过适时早播的方式,小麦新品种“濉1216”成熟率可提高12%~15%,生长期可延长12%~20%,产量可提高12%~40%。通过这种适时早播的方式可以使得春麦早扎根、早成熟,避免后期受到冻害、涝灾、洪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2]。
2.2 合理控制各种数量
在进行种子播种之前,要选择优良的小麦种苗,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百粒重的方式来尽早确定良好的种子。在播种前7~10d,要选择良好的天气进行晴天晒种,晒种时间一般要2~3d,种子达到表皮干燥,并且要对种子的饱满程度进行二次检查,通过这种晒种的方式可以对表面种皮的微生物和有害病虫合理防治。通过晒种的种植方式,小麦新品种“濉1216”的发芽率可提高30%~40%,发芽趋势可提高10%~25%,发芽速度可提高10%~70%,进一步降低种子处理的成本,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3 种植管理
在种子种植的过程中,行距要控制在25~30cm,播种深度要控制在3~4cm,行距如果过宽可能造成播种的成本上升,行距如果过密可能造成植株之间不透气、遮光,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播种深度如果过浅可能造成表土被吹开,小麦种子无法发芽,而如果播种的深度过深,有可能造成小麦苗无法顶出,影响小麦的发芽趋势和发芽速度。这样的方式可以尽可能提高小麦的出芽率。撒种子的过程要尽可能做到均匀,保障密度和间隔一致,避免过厚或过薄,影响小麦的发芽率。在播种后还要通过及时镇压来保障发芽的整齐性。只有做到苗全、苗齐、苗壮,才能够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质量,促进后期产量的提高,增强小麦种子的抗倒伏能力和抗寒能力。
在田间管理阶段,通过压青苗的种植方式可以促进春小麦根系与土壤的密集接触,通过压青苗的方式接触面积可平均增加20%~30%,并且促进根系发育。一般来说,通过压青苗小麦新品种“濉1216”产量可提高10%~20%,并且小麦的综合抗灾能力也可以显著提高。在小麦新品种“濉1216”种苗80%以上的麦苗达到2叶1心状态时,可以采用V型增压器,采用中心向两边快速镇压的方式达到碎土保墒的实际目的。并且压实种苗、培育壮苗,在压苗6~7d后麦苗达到3~4叶片时再进行1次压苗,采用二级重型V型增压器进行二次压苗。在小麦苗的密度比较大时,可以采用加重快速镇压的方式做到机械作业,并且在露水时不压苗、落水不压、土粘时不压,关注这些压苗的注意事项可以显著提高压苗的实际效果,如果麦苗的镇压作业及时,可以在4叶期、拔节期前完成,可以显著提高小麦苗的抗倒伏水平[3]。
2.4 科学施肥
在对新品种小麦“濉1216”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施撒农家肥和化学肥料,通过这种结合的施撒方式进一步提高小麦的产量,在播种时可撒1000kg优质的农家肥,并结合撒15kg·667m-2的化学肥料的方式进行组合施肥,化学肥料要富含氮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25~30kg。在小麦苗生长过程中,要结合发芽情况进行追肥,在小麦苗2叶1心时,追氮肥50~60kg。在孕穗期追加氮肥15kg。在开花期间要对叶片进行喷肥,进一步延长叶片的实际功能,缩短小麦的成熟期,增加小麦苗的实际粒重。在后期的生长发育期间,可施洒0.2%~0.3%的磷酸二甲或1%浓度的尿素,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小麦苗的壮实程度。用量在50~56kg·kg-1,喷洒1~3次促进肥料效果提升。在小麦苗生长繁殖期间,以磷钾肥为主,二氢钾250g·667m-2、丰收宝1只混合施肥,可以促进千粒重的增加,此时注意不要增加氮肥,避免小麦贪青晚熟。
2.5 科学灌水
小麦“濉1216”可以实行早灌水、早追肥的方式,以促进小麦苗的早熟。通过节水灌溉的方式,在拔节、育穗期间对于春小麦进行合理的种植管理可以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春小麦消耗水量最大时期是拔节与孕穗期间,如果这期间缺水会影响小麦的后期灌注和生长,影响小麦产量。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开花期要严格进行浇水灌溉,生长期要注重满足各个时期对于水分的需求,如在小麦2叶1心时期应早灌头水,适当追肥。
小麦苗的田间管理还要做好排涝工作,在成熟期前如果田间积累的雨水过多,可能导致根系缺氧,造成植株干枯死亡,因而在田间积水时要及时进行排水处理,可以通过明渠排水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暗渠排水的方式,做到合理控水。
2.6 病虫害防治
化学除草方式是田间管理的重要方式,小麦“濉1216”田间生长的杂草类型主要为节节麦、野燕麦等。在4月中旬小麦拔节前要通过药物的方式来进行除草,一般可以采用250g浓度3%~6%的二甲四氯,或60~70mL浓度6.9%的骠马乳,对受害的秧苗进行喷洒,或者使用20%浓度的它隆乳油进行防治[4]。
小麦种植的过程中,还要对锈病、白粉病、全蚀病、蚜虫、粘虫等进行有效预防。一般可以采用15%浓度的粉锈宁来对白粉病进行有效预防,可以配比粉锈宁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田间喷雾。病虫害严重时,可以配备10%浓度的粉锈宁进行撒药,连续2~3次喷洒可以取得良好的作业效果。在小麦白穗期间使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g,对于全蚀病进行有效预防,兑水50~60kg后对麦田进行浇灌,可以达到有效防治效果;采用50%浓度的抗蚜威对蚜虫进行有效防治,配比灭多威乳油1500~2000倍液进行稀释,可兑水50kg进行田间施撒,达到有效的防治目的。
近年来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由于秸秆还田病原的基数相对较多,小麦的赤霉病发生频率较高,因而在进行药物喷洒过程中,可以在小麦扬花期进行再次配药,采用37%浓度的抗菌灵可湿性粉剂1.95kg,配备20~50kg的安全乳油,可以达到良好效果,安全间隔期约在21d左右。
2.7 适时收获
在小麦种植期间,要本着浅水插秧的原则进行合理把握。小麦抽穗期间,在成穗80%时进行干湿交替的烤田策略,对于植株生长情况进行密切监管,以达到养根、保叶、壮籽粒的目的,在收获前7~10d可以进行断水晒田,避免田间过湿,泥土的含水量过大,影响实际收获。目前的小麦品种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通过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显著增加小麦产量,提高小麦品质,促进小麦丰收。要强化技术研究,不断促进新品种开发的效率,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合适的收割时期可以降低小麦的损失,达到丰产丰收的效果,提高单产。在收获期间如果遇到降雨,可能造成成穗发芽,降低小麦的质量,降低产量和小麦的实际价格,因而可以结合机械收割加人工收获的办法保障小麦的增产增收。在小麦收获前要提前7d做好复播玉米播种灌水工作,同时要做好田间地处理,通过机械作业的工作方式对地膜、种子和杀虫剂进行优化,为下一阶段的复播做好积极的管理工作。小麦新品种“濉1216”收获季节常会出现暴雨、冰雹、大风的天气,造成发芽、霉变甚至掉穗等情况,造成严重损失,因而在小麦熟期就要进行收获,并且通过晾晒、包装、贮藏等方式达到合理的优质高产效果[5]。
3 结论
综上所述,小麦新品种“濉1216”整体表现良好,具有良好的抗寒性能,抗倒伏性能,产量好,只有科学施肥,进行合理的田间管控,并强化病虫害管理,才能够提高小麦的实际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