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芦笋营养品质及栽培技术
2021-12-06郓城县农业农村局张善波
文/ 郓城县农业农村局 张善波
一、品种特性
芦笋,学名石刁柏,百合科天门冬属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一种食用和药用蔬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绿芦笋有着“蔬菜之王”的美誉。据测定,每1 公斤鲜芦笋中含有蛋白质25 克,高于普通蔬菜3~8 倍,并含有大量氨基酸。芦笋中维生素含量是普通蔬菜的6~18 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偏低,这种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的特点,恰恰符合现代营养学对保健食品的要求。并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硒元素等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芦笋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有芦丁、槲皮素、山柰素、香橼素等,具有对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免疫力、调节血脂的功能。芦笋叶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极佳,可用来制作芦笋饮料、芦笋茶,还可以提取其营养成分作为营养强化剂使用。
我国现有芦笋品种“鲁芦笋一号”“芦笋王子F1”“冠军”“硕丰”“井冈山701”等等。国外杂种有“泽西骑士”“阿波罗”“泽西巨人”等。
二、栽培技术
绿芦笋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与栽培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把握息息相关。良好的品种是优产的基本保障,精细的田间管理是高产的基本措施,合理的采收加工是高效益的基本途径。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采取不同栽培和管理方法,利用保护地栽培技术,以实现芦笋产量高、品质好、效益大的综合目标。
(一)育苗
选择好品种,将种子通过浸泡法、机械法和酸碱腐蚀法软化,并使用化学药剂消毒后开始育苗。在郓城一般采用大田直播育苗,苗龄长达150 天,起苗易伤根,而采用营养钵或营养土块育苗,可以节省20%以上的种子,且苗龄仅需60 天。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短期内获得大量的幼苗。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及年降水量少的地区,采用营养钵育苗,冬季寒冷时播种于温室,然后再定植大田,可提高定植成活率。
(二)定植
定植前首先要选择土地,芦笋属于多年生宿根植物,根系发达,要求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性好,营养物质含量高。郓城地区由于小苗的耐寒性差,一般选择在春季定植。南方温暖地区可选择春植或秋植。栽培田深翻20~25 厘米起垄,垄宽1.2~1.4 米,株距30~40 厘米,每亩栽植1200 株左右。定植时需要把握土地、季节和密度这三个关键因素,也可采用三角形定植方法,使芦笋的地上部分生长范围和根系伸展范围最大化。
(三)管理
1.促成栽培。为了提高绿芦笋的产量,促进绿芦笋的生长发育,可选择采用促成栽培技术。一个是日光温室假植促成栽培,一个是覆盖促发技术。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促进芦笋嫩茎提前抽生,同样在大棚下栽培,通过地膜覆盖的芦笋比不覆盖的对照可以提前15 天左右出笋,始收期提前,嫩茎产量,尤其是前期产量可以提高26.6%,栽培效益可以提高23.2%。通过谷糠覆盖和地膜覆盖都可不同程度提高芦笋中可溶性糖、芦丁和类黄酮的含量,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有所下降。
2.病虫害防控。芦笋中常见病害有茎枯病、褐腐病等,病害防控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含氯的化肥不仅可以提高芦笋的产量,还可以有效的防治茎枯病。对于芦笋的虫害问题,可采用灯光诱杀、喷药等方式防控。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控可结合滴灌技术,实现水、肥、药一体化。
3.采收。绿芦笋的采收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而定,华北地区在4~6 月采笋。郓城县采笋时间一般在4 月5 日到10 日开始,定植后第一年采笋天数为40~50 天,第二年60~70 天,三年以上可采2~3季笋。采笋时要注意留茬高度,过高会腐烂,一般在地表下2~3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