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甜叶菊品种发展概述及前景

2021-12-06李玉娇张宏彦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糖苷中山新品种

李玉娇,张宏彦,2*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2.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河北 曲周057250)

甜叶菊,菊科,叶片中含有甜菊糖苷,味甜而热量低,原产于巴西、巴拉圭等国家,1971年日本从原产地进行引种,1977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日本引进甜叶菊并成功种植,目前我国已成为全世界甜叶菊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河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南、黑龙江等地均有种植。迄今已发现甜菊糖苷40种以上,主要的甜菊糖苷有9种,其中叶片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甜菊糖苷为甜菊苷(STV)和莱鲍迪苷A(RA)[1],其中莱鲍迪苷A(RA)最为甘甜,更接近蔗糖,为消费者所青睐。

根据甜菊苷(STV)和莱鲍迪苷A(RA)在甜菊糖苷中的占比,将甜叶菊品种划分为普通型与优质型两类,甜叶菊品种划分为以下3类[2]:(1)高甜菊苷(STV)型甜叶菊品种。甜叶菊中甜菊苷(STV)的含量为60%~80%,生产中易分离提纯,而产品甜菊糖口感欠佳,略带苦味;(2)高莱鲍迪苷A(RA)型甜叶菊品种。高莱鲍迪苷A(RA)型甜叶菊品种口感更接近蔗糖,因此收到青睐;(3)高RA/STV型甜叶菊品种:高RA/STV有利于莱鲍迪苷A(RA)的提取和分离再生。

1 甜叶菊品种研究的重要性

我国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和出口国,但甜叶菊品种市场存在品种杂乱、退化严重等问题,此外我国拥有自我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还较少,严重制约着甜叶菊的种植开发和推广。而甜叶菊优良品种的研发选育与优质的甜菊糖苷的生产紧密相连,加强对高糖苷含量、高产量及抗逆性强的甜叶菊种源的筛选、选育、研究,是加强甜叶菊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2 我国甜叶菊品种的发展过程

2.1 我国甜叶菊品种的演变及特征

1977年我国从日本、泰国引入辽阳1号、冀郸、鲁淄、苏武、浙禾、湘汝、蜀剑、新石、云日、云宾、闽浦、粤花等不同类型的甜叶菊品种10多个。

1985~198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对这些甜叶菊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结果显示,新石、云宾的产量最高,云日的糖苷含量最高[3]。1989年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云日品种中成功繁育选育出新品种中品1号,总苷含量为17.89%,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甜叶菊主要种植品种[4]。此时来源于日本的守田系列品种RA苷/总苷量较高,其中守田2号是高产品种,守田3号是高RA苷含量品种[5,6]。

2002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利用中山1号与守田3号杂交成功选育出中山2号。该品种早熟、RA苷含量高,具有抗逆、抗病性强、耐不低于5℃的低温、宜生根、分枝多等特点,适宜栽培密度为135 000~165 000株/hm2,平均产量为2 700~3 000 kg/hm2[7]。

2009年谱赛科公司成功选育出谱星一号。该品种全生育期120 d,分枝多,叶小,抗逆性强,平均产量为3 283.05 kg/hm2,适宜在江西等地种植。

2011年安徽省蚌埠永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选育出惠农1号、润德1号、惠农2号和惠农3号;安徽大学和安徽江淮分水岭农作物品种试验站联合成功选育出甜菊新品种明菊1号,其为中偏晚熟型品种,叶面积大,根系发达,适应性广,喜中性土壤偏酸土壤,喜高温,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29℃,产量约为3 270 kg/hm2[9]。

2012年东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功选育出甜菊新品种江甜1号,该品种生长势强,抗倒伏,抗病性强,生长期间不易发生病害,耐高温、耐旱能力、抗倒性强,耐涝力弱;人工脱叶方便,叶茎比高,干叶产量为6 00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150 000株/hm2[10~12];安徽大学采用离子诱变选育法成功选育出甜菊新品种安甜菊2号,该品种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喜中性或偏酸性土壤,适宜种植温度为19~25℃[13]。

2013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中山4号为母本、中山3号为父本杂交成功选育出中山5号。该品种分枝能力强,抗逆抗病性较好,适应性广,为高STV苷甜菊品种,适宜种植密度135 000~165 000株/hm2,干叶产量为4 110 kg/hm2[14]。

2014年东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江甜1号中的紫红色变异株成功选育出甜菊新品种江甜2号(鉴定编号:苏鉴甜菊201402)。该品种苗期喜氮,适宜早栽,适宜种植密度为105 000株/hm2[8,15]。

2015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利用中山4号与中山3号杂交成功选育出甜菊新品种中山6号,该品种喜湿润,忌水、旱,适应性较强,病虫害少,扦插生根及分枝能力较强,适宜种植密度135 000株/hm2,干叶产量为3 334.5 kg/hm2,是高总苷、高RA苷型甜叶菊品种,适宜在江苏省甜叶菊产区种植[1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利用中山3号与中山4号杂交成功选育出甜菊新品种甜种1号,该品种适应性、抗逆性强,适宜在北方种植[17,18]。

2.2 我国当前从事甜叶菊育种的主要单位

当前,我国从事甜叶菊育种的主要单位或机构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又名南京植物园,1977年最先引种甜叶菊并试种成功,此后一直从事甜叶菊育种等工作,研发了‘中山’等系列甜菊品种)、四川农业大学(该校的吴卫老师团队,针对盐碱地区成功选育出抗盐碱及抗病性甜叶菊种苗)、安徽省原野甜叶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出原野系列甜叶菊品种)、安徽省品种选育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技术中心(选育出惠农等系列甜叶菊品种)、甘肃省农垦亚盛有限公司下清河分公司、黑龙江大学农作物研究院等。

2.3 我国甜叶菊的主要育种方法

我国甜叶菊主要的育种方法有选择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群体改良、杂交优势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19]。诱变育种中有化学诱变剂育种、粒子辐射诱变育等方法,比如采用EMS诱变剂育种、重粒子辐射物理诱变育种等[20,21];多倍体育种是用秋水仙素对甜叶菊的种子和再生组织等进行处理,以获得多倍体研究的育种方法[22,23];群体改良是育种家反复试验,挑选优势群体,剔除不良单株,进而对甜菊群体进行改良。此外,还有采用组织培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生物技术方法进行甜叶菊品种的选育。

3 甜叶菊品种的未来发展趋势

产量高、糖苷含量高、糖苷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是未来甜叶菊育种目标。甜叶菊的高产则要求株型理想,抗倒伏,分枝性强,再生性、宿根性好,叶面积较大、叶厚,营养生长期长,中晚熟品种[25];甜叶菊的优质则要求干叶产量高、叶大而厚、抗逆性强、糖苷含量高、味质甘醇等,二者有机结合,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猜你喜欢

糖苷中山新品种
圆茄新品种——“京茄黑宝”种植栽培技术
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的结构特征、生物合成、毒性及加工对其含量的影响
青菜新品种介绍
pH对毛蕊花糖苷稳定性影响及降解产物分析
麻疯树叶中3个新的糖苷类化合物
甜叶菊中9种甜菊醇糖苷积累与其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