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冶重点专项河北省项目管理探析

2021-12-06郭丽果李建芳张悦魏岩张月辰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项目区科技人才项目管理

郭丽果,李建芳,张悦,魏岩,张月辰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071001)

科研管理作为项目组织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1]。近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8〕127号)[3]和《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绩效评估规范(试行)的通知》(国科发监〔2020〕165号)[4]等一系列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对科研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5]。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之一。该专项以确保粮食安全、提高资源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统领,汇聚农业农村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资委、水利部、中国气象局等多部门的研究和行政资源,衔接基础理论、区域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大层次,开展科技创新,为破解粮食丰产增效提供科技支撑[6]。河北省作为我国粮食主产省之一,承担了“十三五”粮丰专项“区域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中2个项目的科研攻关任务。为了适应新时期科研管理改革,河北项目区在前期项目管理基础上,深入学习“放管服”改革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落实“放管服”的项目管理举措,助力科技发展。

1 项目管理举措

1.1 创新科研管理机制

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有助于提高科研水平,推进科研项目发展进程,对于项目突破创新,取得高水平成果具有重要意义[7]。河北项目区推行全过程管理机制、项目衔接机制和信息化管理机制等一系列举措,为科研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1.1.1 全过程管理机制科研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和档案管理,还包括人员管理和考核评价管理等[8]。加强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对于推动科研进程,保障项目实施效果以及提高科研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9,10]。河北项目区通过设立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方法和制度等举措,建立起项目全过程管理体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对项目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组织和监督,邀请专家咨询把关,确保各环节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依据项目计划及实施进度要求,对科研项目进行目标管理,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检查督导工作。并且及时梳理成果,提炼升华,凝练创新成果[11]。

1.1.1.1 加强项目经费使用和支出进度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地方以及本单位制订的政策文件要求使用经费,确保各课题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对于进展缓慢的课题进行监督提醒等。

1.1.1.2 确保档案的完整规范。自项目申报以来,河北项目区课题管理办公室就十分注重对档案的规范管理,提醒各课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包括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图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保证科研档案的系统、准确、完整和及时。

1.1.2 项目衔接机制为确保“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一体化组织实施,河北项目区构建了项目衔接机制,把两批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向纵深部署。

1.1.2.1 共同组织管理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和协调联动体系。河北项目区建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课题管理办公室,对两批项目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联动。成立科技咨询委员会和项目技术核心组,为项目和课题实施提供技术保障[12]。

1.1.2.2 研究内容紧密衔接。两批项目针对“品种组合”“绿色防控”等研究内容均设有相关课题。“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试验的先进技术和总结的技术模式由“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集成示范推广,并通过与项目参加单位、农业龙头企业等联动发展,实现项目技术成果落地开花[12]。

1.1.2.3 联合开展工作。两批项目组成员,共同开展“一田三区”建设,联合召开总结汇报会;在小麦、玉米生长关键期组织联合示范观摩、联查测产等活动;联合开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技人员的培训工作等[12]。

1.2 完善管理制度和创新管理方法

在前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河北省实施“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努力简化监管程序,在不削弱监管效果的前提下,将科研人员从负责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从事科研工作,为充分激发科研活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为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制定了《“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河北省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重点从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及决算等方面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措施,正确引导科研人员依法依规进行项目申报及后期研究,不断规范经费使用,促进科研成果产出能力的提升。管理制度的完善,为项目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也为“放管服”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3,14]。

在管理方法上,河北项目区不断加强对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在建立“河北粮丰科技信息网”(www.hebeif.com)的基础上,开设了“河北粮丰”(hebeiliangfeng)微信公众号,进行粮丰新闻宣传、通知发布、转载相关政策文件等;组建了项目负责人、课题主持人和科研骨干在内的微信群等交流平台,保障信息沟通和共享,提高项目参加人员之间的沟通效率,以便顺利解决各项研究问题;汇编《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方便科研人员了解相关政策文件规定[12],科学合理的使用经费,提高项目实施效果。

此外,项目组还将信息化引入到项目组织实施中,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助力先进技术宣传推广。2020年河北项目区为了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更好地指导农户生产,搭建了网络科技培训平台——“粮丰云讲堂”,邀请粮丰专家和科研骨干进行授课,针对小麦、玉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及时、精准、高效的技术扩散,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到农业知识技能,得到专家的技术指导。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增加了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了信息的准确度,解决了农户对于技术服务的需求问题,推动了粮丰技术信息的传播,缩短了农户与先进粮丰技术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培训效率,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1.3 强化专业人才队伍

1.3.1 管理队伍河北项目区成立了课题管理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和河北农业大学抽调人员组成,并专门招聘了专职财务和文秘人员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为不断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更好地服务项目课题,项目管理办公室成员定期参加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召开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深入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参加农业农村部组织的重点专项现场观摩会,深入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参加河北农业大学财务处组织的财务培训,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

1.3.2 科研队伍优秀而稳定的科研队伍是项目申报和实施的重要基础。两批项目均由河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30余家共同参与,组建了集教学、科研、推广、应用等多部门,栽培、土肥、植保、育种等多学科,省、市、县多家单位为一体的研究团队,形成“多部门结合、多学科协同、多单位联合参与”的攻关模式。参加人员博士研究生占比为31%,硕士研究生占比为40%,团队整体科研实力较高。

2 建议和思考

2.1 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

做好项目的科研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增强科研服务意识,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还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目标,使科研管理真正成为农业科研团队整体向前发展的助推器[9]。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保证。

2.1.1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定期组织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新政策的培训,研讨重点研发计划管理规定,深入解读上级文件精神,使科研管理人员利用政策指导科研工作;学习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系统操作,为研究人员提供准确的、有针对性的财务咨询解答;加强公文写作培训,不断提高对科研项目的宣传质量[15]。

2.1.2 培养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成了实现组织行为过程中重要的成功要素。项目管理人员作为项目组、农户、涉农企业和项目管理机构之间沟通的桥梁,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必不可少。培养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科研成果的集成、示范、转化与应用。

2.1.3 建立考核评价和交流机制通过建立定期考核评价机制来督促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检验培训效果。定期交流工作进展,并制定下阶段工作计划,针对现有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这样不仅又能使科研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更精,还能使科研管理人员在科研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2.2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

为了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增加的管理风险,应该逐步探索构建纵向联通、横向联动的沟通交流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建议整合课题资源,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库,更好地服务项目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细致规划网络信息平台模块设置,能够快速精准的通过相关信息模块优化组合,制定出最佳解决方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技术扩散,加速信息扩散速率。以促进项目技术创新度、与产业关联度和对产业发展贡献度的提升。

2.3 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未来科技队伍的中坚力量。青年科技人才决定了未来科技队伍的实力和水平。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不仅是建设科技创新团队的需要,同时也是科技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16]。在人才评价、选拔、流动新机制上,积极为青年人才的成长疏通职业发展通道,将确有真才实学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及时提拔。不断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措施,在实践中发现青年人才;将项目、资金等向青年人倾斜[17],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不断成长。鼓励青年人才主持申报各类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培养其科研组织与领导能力,加大对青年人才的资金支持,吸引和稳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促进创新思想的交流、知识和技术的融合和集成,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与科研组织能力。特别是加强交叉学科的科研团队建设,增强带头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领作用,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

猜你喜欢

项目区科技人才项目管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农业水权分配方法研究
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中芬科技产业园:科技人才与产业技术的“强强联合”
完善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全面增强科技人才活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