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创“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工作新局面
——杨时云厅长在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21-12-06

江苏农机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机化十四五机械化

1 奋力拼搏,“十三五”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回顾“十三五”,江苏农机化围绕“一项行动、两大工程”,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全省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过去的五年,农机化扶持政策效应持续放大,农机装备基础更加稳固。积极实施财政补贴、金融保险、税费减免、用地用油等农机化扶持政策,购机补贴政策拉动农民购机投入近200亿元,大功率、高性能、智能化、复式作业农机装备快速发展,新增大中型拖拉机5.3万台、联合收割机7万台、水稻插秧机4.2万台、自走式喷杆植保机1.5万台、无人植保飞机0.8万台、粮食烘干机2.1万台,为粮食稳产保供和特色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农业机械化发展带动了农机装备产业的发展,江苏作为全国重要的农机装备生产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过去的五年,农机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持续拓展,创新示范能力更加扎实。中国(江苏)国际农机展览会成功举办两届,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经过国际展览联盟认证的农业装备类展会;创建了8个省级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中心,省级集中资源投入建成了江苏现代农机科技示范园和86个省级农机科技示范基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应用。实施各类农机科技项目300多项,从开发、试验、推广三个立体层面支持农机新装备新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和集成应用,开发农机新装备新技术200多项。稻麦丰产高效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多个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省科学技术奖、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

过去的五年,农机化服务水平持续提高,稳产保供能力更加有力。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约2 000个,全省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超过1.3万个,综合服务一二三产的能力持续增强,农机服务经营总收入超1 500亿元。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从2015年的69%提高到82%;高效植保、产地烘干能力分别达70%、63%,较2015年分别提升25%、42%,位居全国前列。

过去的五年,农机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管持续向好,安全生产形势更加稳定。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县)16个、省级13个,农机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从2015年的97起102人,下降到2020年的3起3人。省级农机试验鉴定能力稳步提高,具有15大类130种农机产品的试验鉴定资质和19个创新产品的专项鉴定能力,共完成农机产品试验鉴定3 738项次,发放省级试验鉴定证书2 698张。

过去的五年,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公共服务成效更加凸显。成功举办三届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和基层农机人员1.6万人次,经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合格并取得农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5.9万人次。组建72支1 000余人的农机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为农户提供免费服务10万人次以上。

2020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三农”工作“急、难、险、重、硬”任务之多,多年少见,全省农机条线经受住了考验,农机化工作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十三五”农机化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抗疫防疫中,投入高效植保机械超过6万台次,无人植保飞机5 000台次,参与近1万个村庄的防疫消毒作业。在粮食稳产增产中,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创建工作圆满收官,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粮食生产耕、种、收、植保、烘干、还田等六大环节全程机械化水平达82%。在重要农产品保供中,设施农业、果菜茶、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及农产品初加工生产机械装备快速增长,机械化率总体超过54%,位居全国前列。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积极培育联耕联种、代耕代种、合作联社、家庭农场服务联盟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试点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占比达70%。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推动了农业投入品精准化、减量化、集约化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善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农业安全生产中,农机事故大幅下降,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压降20%以上的目标任务;变型拖拉机在全国率先“清零”,比全国计划进度提前5年。

2 认清形势,推动“十四五”全省农机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大局”的高度深刻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提高认识,准确把握新时期农机化发展新形势,科学谋划好“十四五”农机化发展。

2.1 准确把握“十四五”农机化发展新形势

农业机械化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硬支撑,是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新起点、农业农村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省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物质装备条件、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进入深化拓展期,农村民生保障进入品质提升期,工农城乡关系进入重塑融合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和需求结构必将同步发生深刻变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农业机械化发展赋予了新使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必然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农民劳动观念深刻变化,稳生产、提效率、降成本、增效益的需求更加强烈,必将加速向机械化生产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肩负了新的历史使命。

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明确了新目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要求江苏力争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19年,农业农村部与江苏省政府签订现代化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程度和装备水平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科技应用、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机装备的需求日趋多样,技术要求不断提档升级,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打造8个千亿级农业产业,形成兴旺发达、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新舞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城乡区域布局一体化,促进乡村发展;进一步推动人才、资金、土地等各种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破除城乡要素流动体制机制障碍。“机器换人”将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在现代种业、高效种养、精深加工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更加凸显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的新姿态。

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拓宽了新空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政策指引。面对国内外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保障粮食绝对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首要任务,农业机械化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市场供需平衡至关重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产品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将更加有利于激活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农业机械化发展领域更宽、空间更广。

新技术新装备创新应用,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大型高效、精准、节能型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取得积极进展,我省农机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已处于国内前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遥感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得到应用和探索,大田精准作业、畜禽水产智能养殖等方面取得了很好成效。新技术新装备创新应用推动了农业机械化与“三农”的融合发展,增强了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动力。

2.2 科学谋划“十四五”农机化发展新格局

当前,各省各地都在积极谋划“十四五”农机化发展。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推动农机化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是我们应有之责,全省农机化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两大行动”,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田园乡村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加快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到202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稳定在5 500万kW,农机具配套比更加合理,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机使用效率显著提升,农业机械化基本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是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重点发展大中型、智能化、高性能、复合式农机装备。100马力以上拖拉机、乘坐式插秧机、联合收割机、无人植保机分别新增3万、2万、4万、1万台以上。推广饲料草加工、饲养、环境控制、粪便收集处理、畜产品采集以及病死畜禽处理等畜牧养殖机械5万台套以上,饲料投喂、水质调控、捕捞、清淤等水产养殖机械5万台套以上,蔬菜种植、中耕施肥、田间管理、采收等蔬菜、水果、茶叶生产机械设备6万台套以上,农产品脱出、清选和保质等农产品初加工机械6万台套以上。二是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升。把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力争达到90%。打造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升级版,主要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70%以上,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85%以上,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稳定在60%左右。加快突破油菜、花生播种、收获环节机械化,整体协调推进花生、油菜、大豆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植保、秸秆处理全程机械化。全省设施农业、果菜茶、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力争达到70%。三是农机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加强农机新型服务组织建设,建成装备设施先进、服务链条完整、要素保障有力、运行管理规范、规模效益良好、示范引领明显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 000个,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区域农机维修中心建设,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全省农机服务经营年总收入稳定在300亿元以上。加强农机科技、管理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作业服务能力,培训各类农机人员5万人次以上。四是农机安全水平显著提升。牢固树立农机安全发展理念,围绕农机质量安全,增强农机鉴定和标准化供给,完善农机质量监督体系和手段,满足新技术新装备服务需求。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责任,推进“三个责任”落实。到2025年,基本构建“七化”农机安全治理体系;镇村农机安全监管网络100%全覆盖,“平安农机”示范县占比在75%以上;农机安全隐患清单、整改清单常态化建立,隐患整改率100%;公正文明规范执法,重点机具执法检查率不低于5%;农机安全协调联动机制基本建立,道路外农机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保持在低位运行。

3 担当作为,开创“十四五”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化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奋力开创农业机械化工作新局面。

3.1 紧盯乡村振兴,强化组织领导

一要建立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围绕政策创设、重大专项和重点工作安排,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将农业机械化纳入各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重点工作和考核内容。要在农业农村项目立项、标准和规范制定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中,充分融合体现农机化内容。二要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加强与科技、工信、发改、教育等多部门联动,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融合协调创新机制;健全农机、种植、种业、渔业、畜牧业、农田建设部门以及科研院所、推广服务机构和企业等参与的农机化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协调解决农机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建立持续稳定的农机化财政投入机制。重点保障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建设、秸秆机械化深翻还田作业、现代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农机人才队伍及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强化绩效考核和评价,提升政策实施效应。

3.2 紧盯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化农机全程全面服务

一要加强全程化技术指导。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成立相应专家指导组,聚焦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研究、标准和规范制定、技术培训和决策咨询,形成全程全面、上下联动、相互支持、协调推进的技术指导机制。二要加强全面化服务引导。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系统性引导作用,尊重农民、合作社和企业意愿,加强示范引导,提高各类主体参与和推进农机化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三要加强全媒体宣传引导。注重总结推广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各类典型做法和有效经验,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分类指导和舆论引导,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农机化工作风貌,形成昂扬向上、争先创优、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3.3 紧盯农业稳产保供,强化“宜机化”基础性建设

一要引导培育“宜机化”品种。围绕适宜机械化播种、中耕植保、收获、秸秆处理、籽粒烘干以及初加工等需求,从品种粒型、株型、抗性、成熟一致性、脱粒难易程度等方面,提高新品种宜机化特性。二要扎实推进“宜机化”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畜牧与水产养殖设施等方面制度、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的制修订,进一步明确田间道路、桥涵闸、田块长度宽度平整度、无人植保飞机停机坪、农田内外“三沟”排灌设施建设、农业设施大棚及畜牧与水产养殖等“宜机化”要求,以标准规范推动新建一批高水平的“宜机化”基础设施,扩展大中型农机运用空间。三要加强服务设施“宜机化”配套。坚持县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农机具存放和维修、农作物育秧育苗以及农产品产地烘干、初加工、冷链保鲜等为一体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并纳入现代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提高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服务水平。

3.4 紧盯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强化农机保障能力建设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鉴定、安全监理等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农机“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水平。一要推进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发挥农机技术推广公益性队伍主体作用,构建一主多元协同推广机制,增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活力;创新农机“三个课堂”、“田间日”等体验式、参与式农机推广新方式,切实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创新推广服务模式,增强省农机科技推广志愿队伍活力,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江苏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品牌。二要推进公益性农机鉴定服务。加快新型农机产品的检测鉴定、评价推广,加快精准农业、智能农机、绿色农机等标准制定,构建现代农机装备标准体系。督促农机装备行业大力开展诚信自律行动和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品牌创建专项行动。三要推进农机安全监理能力建设。各地在农业综合执法改革中要切实加强农机监理岗位建设,确保职责平稳过渡、工作无缝衔接,确保农机安全执法力量不削弱、工作不断档、水平不下降。监督指导各级监理机构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坚持“走出窗口搞服务”,注重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提升便民服务和信息化工作水平。

3.5 紧盯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强化农机队伍建设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要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要加强“三农”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强政治性和政策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要始终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持续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二要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努力补齐知识技能短板,加快提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综合素质水平,准确把握当前内外部环境诸多不确定性,紧密结合农机化发展实际,切实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努力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三要提高工作实践能力。密切跟踪“三农”及农机化形势变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推动问题解决。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在发展农机化中的创新成果,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推动农机化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成之惟艰,实干为要。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两争一前列”要求,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开创农业机械化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农机化十四五机械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创新开展山区特色农机化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农机化推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