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媒体时代数字文创设计融合传统文化能力的培养
2021-12-06王抒婧
王抒婧
一、数字文创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要素
近年来,在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互联网应用渐渐融入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当中。在这种背景下,近几年,以计算机为载体的数字文创产品渐渐开始流行。在我国不断提高生产力,加快发展建设,并努力成为世界创新强国,推动文化创新走高质量发展路线,实现创新以及全面引领的时代背景下。强调创新招牌的文创产品应用得到重视。独特的数字文创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成为当下重要的创新议题。当代传统文化产品创新设计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技术创新设计、文化创新设计和人本创新设计。这三个方面在数字文创产品中,分别对应了科技、文化与用户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
(一)文化溯本求源
中国风作为当今东亚地区一种常见的设计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艺术设计门类中,它强大的辨识性源于其背后独特的东方审美和悠久的中华文化影响。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运用是一个溯本求源的过程,是挖掘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最好途径,中华文化是我国文化创意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传统文化作为文创设计的灵魂要素,要求在具备美感、辨识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还要具有情感性。要对传统文化信息进行夸张重组和再造等应用于艺术设计当中,直接或间接地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设计中应当扎根于对传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的研究,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将文化与情感融入产品的形象设计和使用习惯中,使其饱含丰富、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元素。
(二)用户有的放矢
文化产品一般是指传播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的消费品。这种消费品往往是文化传播最具持久力的媒介,不同于其他广告媒介,文创产品兼具实用性和消费传播性,立足于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从日常生活、游戏娱乐、视觉观赏等角度出发,将文创产品的功能与文化传播相结合。日本著名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致力于研究无意识设计,着力研究产品在功能性设计方面的改良。文创产品功能上的大众化,会使得产品更适于多数人群,文创产品身上的美被赋予了现代人独有的理念,让所传播的传统文化更具有普适性。数字化文创产品,从产品设计的技术性展示上,增加了用户在满足使用需求和文化需求时的视觉吸引。
(三)科技事半功倍
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为文创产品提供了更加多样和快捷的传播渠道,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通过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再加上数字科技带来的优势,可以实现数字创新展示系统,稳步构建数字文创产品数字平台及线上云展厅。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前端信息数据抓取技术,精准捕捉核心信息要素,建立以信息IP 为核心的艺术设计中心要素。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互联网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文化逐渐发展出更适用于大众,更具有时代特点的展现形式。科技不仅为我们带来更新颖的文化理念,也重新定义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属性与途径,多元化的融合,使得数字文创设计过程,逐渐显示出科技化的特点和数据化的特征。
(四)数字文创赛事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年来,文创已经非常盛行,大量企业希望通过传统文化赋予自身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来增加产品销量。这是整体社会,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的积极探索。但受限于专业人才稀缺,高额的授权费用,部分晦涩文化资源不利于传播等条件,使得大部分文创设计开发仅限于品牌授权、生硬的图文嫁接设计等,直接导致作品很难在市场大规模推广,得不到受众的认同。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艺术设计大赛孕育而生,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时报金犊奖、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让还在高校学习的数字化艺术设计人才,在校园内参与实践性的社会课题设计研究,为培育具备国际视野、弘扬传统文化的高素质、高水平设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数字文创的局限性
数字文创艺术设计共性问题。在如今大多数数字文创中,缺乏良好的互动体验,用户大多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交互方式并不深入。再加上中国部分传统文化总体风格是比较内敛的,展现形式的单一和部分生僻的文化,导致一些数字文创难以激起用户的对它的兴趣。以博物馆展示为例,其主要的作用是去推广文化,然而,传统的展现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大信息时代下人们对视觉刺激的要求。数字文创作为紧跟时代潮流出现的一种产品,在将传统文化与数字化设计方面结合的还不够充分,形成了一种跟风潮流,导致各地方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都千篇一律,缺乏后期的维护与持续更新。使得我国的数字文创艺术设计,无论从线上展示宣传到线下延展应用都仅仅流于表面。原创模式追根究底,还没有做出实质上的创新。
三、数字文创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新方式
(一)数字化设计
数字化文创艺术设计需要不断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传统文化艺术与数字技术融合的界限。数字媒体技术和沉浸式体验设计,是当下艺术设计展示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发展数字文创艺术设计延展品的未来趋势。设计思维要从单一的平面视觉设计转向三维立体乃至四维空间上的设计,从静态设计转向动态交互的沉浸式设计,从单一视觉感官设计转向多感官体验设计,从单项信息获取转向多向的人机信息交互。例如,2019 年初,以故宫过大年为主题的数字沉浸体验展,是采用了多种数字技术的文化创意产品。在人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生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交互,当用户全心贯注的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能够从中感受到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魅力。实现体验的数字化产品,需要综合多种元素进行设计,包括空间动态,感官交互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加深用户沉浸式体验感受。连续运动和动态变化的环境,会在用户心里产生对应的心理效应,心理效应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官刺激。
(二)数字化生产
数字化的生产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的,利用计算机与图像技术,帮助设计人员更好更快地完成设计。计算机的设计是现代数字文创艺术设计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为数字文创带来很多优点,更加精准,更加快捷提高数字艺术设计及延展品的设计水平,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创新能力等等。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使文创产品具有一定的数字特征,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点,易于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具备有效传播力。因此,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数字化生产,能够实现数字文创产品的节能生产。
(三)数字化传播
数字化传播的主要目的在于拉近人与文创产品的距离,并在数字体验中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得益于现在越来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信息传播能从单个的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从传统的单向信息接收,向双向交互体验式转变。我们在不断地与互联网交互的过程中,与文化产生高效率的联系,在体验中实现传播信息的目的。许多大胆的文化创意,借助高超的网络技术得以实现,并在网络上快速地进行传播。在第三媒介时代,沉浸传播的语境下,我们身边任意形态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媒介。文创产品不断发生转变,从单项输出的传统文化信息,向给予用户文化体验质量进行转变。用户在这些转变中,体会与理解传统文化,在体验中实现文创产品和文化传播的价值。就文创产品本身而言,在提升自身设计水平和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应当适当地对数字文创产品进行一定的宣传。利用各种网络渠道,发布动态影像,构建云展厅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在宣传数字文创产品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输出。
(四)强调产品功能
当今的文创艺术设计,不仅仅要具备视觉美感,亦要强调产品的功能属性。还是以博物馆的数字化构建与文创延展为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和文创延展的主要诉求,是让博物馆的文化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逐渐“接地气”。这个诉求就要求博物馆文创一定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功能性,以便于和人们的生活建立一定的联系。博物馆文创的设计应该紧抓时代特征,紧跟时代潮流,做出更有新意的数字文创设计,引起大众的使用欲望,抓住消费者的好奇心里。如反向伞的设计,从结构上对雨伞进行了改良设计,解决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文创的设计应当加强数字化文创的功能性提升,其实际使用价值,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生产一把漂亮雨伞。因此,要想更好地开发数字文创设计,就应该贴合大众的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五)凸显文化内涵
博物馆作为公益组织开发数字文创的首要目的是传播文化,普及文化,满足大众对于文化的精神需求。因此,应当把文化价值放到数字文创艺术设计的首要位置,文创设计需要围绕文化价值决定,如果数字文创中失去设计最初想要包含的最重要的属性,就会舍本逐末,数字文创产品也失去了最初设计的意义。我国目前的数字文创仅仅是以技术为噱头,披着美丽的表象实则内里缺失文化内涵与内容。只有通过充实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才能够发挥数字文创最重要的使命,也就是文化传播。
四、结束语
要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的发展。数字文创艺术设计的发展,也是中国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未来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依靠设计师们的共同努力,提出新的创意,设计师应当综合运用文化用户与科技要素,实现自己对于文化创意的独特构想。设计符合数字化特征的数字文创产品,并结合包括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传播和数字化产品的数字文创产品与传统文化创新融合的新设计,加强数字化艺术设计者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用计算机技术更好地与文创设计结合,促进数字文创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让传统文化在信息时代,绽放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