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比义构式“X千万条,Y第一条”

2021-12-06王光和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极性构式道路

王光和,赵 球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

一、引言

2019年12月初《咬文嚼字》公布了“2019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出自电影《流浪地球》的行车安全提示语“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火爆全网,被人们套用在日常对话中,衍生出更多新的表达式,如2020年预防新冠肺炎的宣传标语“生活千万条,健康第一条”“预防肺炎千万条,戴好口罩第一条”等,其形式化总结为“X千万条,Y第一条”。相关研究有孟德腾[1]、杜燕[2]、杨燕琼[3]等,但该构式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潜在的构式义成因并未得到充分说明。

在已有的成果基础上,我们发现该构式尚未定型化。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暂时发掘出五种新构式变体;就构式义来源分析,“X千万条,Y第一条”在语法化的进程中受构式压制的影响。首先“千万”和“第一”是构式压制的先决条件,“第一”是该构式极性量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相对固化;其次,该构式存在组构超常现象,不属于同一范畴的事物相整合并通过转喻投射出新的认知领域;第三,该构式在极性比较中形成超常量的语义关系。“X”为比较基准,“Y”为比较主体,该句形成意义范畴上的差比关系。隐形比较“X”内部各初始常量,此时某一常量因重要性最强而突变成超常量“Y”。其中,“千万”和“第一”分别压制产生参照体“X”和目标“Y”,“X”是凸显“Y”的数量参照背景,“Y”是认知域中被衬托的核心目标。

文章的语料主要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以及网络,包括影视片名、新闻标题、社交媒体等,后文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二、构式论证

(一)构式界定

Goldberg(1995)提出当且仅当C作为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Fi的某些方面或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从已经确立的构式中精确地推导出来时,C就是一个构式[4]4;同时强调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pairing of form and meaning),并进一步修正对于构式的定义:“任何语言结构,只要在形式或功能的某个方面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或其他已知构式中严格预测出来,就可视为构式。即使是能够被完全预测出来的语言结构,只要有足够的出现频率,也可被视为构式。”[4]5即无论构式简单还是复杂,都有自己独立的形式、语义或功能,“X千万条”或“Y第一条”中除前后部分以外,还包括构式整合出来的主观极性强调义。该语用功能不能完全从“X千万条”“Y第一条”或结构内部其他成分中自然推出,包括该构式在语法化进程中的其它形式变体,例如“X有千万条,Y是第一条”“X千千万,Y第一条”“X千万种,Y第一条”等,这完全符合形式与意义的结合。因此,“X千万条,Y第一条”可确定为一个构式。

(二)构式类型鉴别

基于西方语言学的构式理论研究,严辰松(2006)对汉语构式类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划分和总结,认为构式包括语素、词、半固定和固定的习语和熟语,以及抽象的句型,跨语言的多个层次,有关语言的所有的知识可用构式的网络来建构,将各种语言单位根据其是否可替代分化为实体构式和图式构式[5]。詹卫东(2017)采用一种相对狭义的构式观来对汉语构式进行划分:凝固型构式、半凝固型构式、短语型构式、复合句构式[6]。我们参照詹卫东的构式分类来进行阐述。

复句构式,即构式中存在对应汉语传统语法单位中的复句标记,构式组块数为1~2,变项数≥2,构式长度可变(长),构式内部成分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可替换性。例如:

(1)跃进经验千万条 ,鼓足干劲第一条。

(2)健康千万条 ,睡眠第一条。

不难发现,运用关联法可以印证出该结构为复句,“X千万条”与“Y第一条”之间根据语境加入适当关联词:

(3)即为:“如果跃进的经验有千万条,那么鼓足干劲是第一条。”

(4)即为:“虽然健康的方式有千万条,但是睡眠充足是第一条。”

例(3)和例(4)中“如果……那么”“虽然……但是”均可以进入该结构充当复句关联词。由此可以看出“X千万条,Y第一条”整句整体性强,由两个意义相关,但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前后分句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语言单位“X”和“Y”也都可以嵌入该构式中并不断被替换;同时“X千万条,Y第一条”也遵循了“X千万条”在前、“Y第一条”在后的对举顺序。前、后项对举,结构相似,字数一般相等,构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对举构式,加之该构式广泛衍生、传播,因此我们将“X千万条,Y第一条”称为复句型对举能产构式。

(三)构式义

在“X千万条,Y第一条”中,语言成分“X”“Y”和“千万条”“第一条”整合后会构成一个全新的整体意义,表达出特定的感情色彩或语气。例如:

(5)成果千万条,价值第一条。

(6)资源千万条,优质第一条。

(7)职场千万条,专业第一条。

(8)教育千万条,科学第一条。

(9)成功千万条,坚持第一条。

例(5)表示众多优秀成果中,“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例(6)表示选择各种资源中,“优质”这个因素是值得优先考虑的;例(7)表示在职场道路上,“专业性”是重要的;例(8)表示教育的种类多种多样,但确保其“科学性”才是最为关键的;例(9)表示成功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是首先要做到“坚持”。

就语义特征而言,“X”和“Y”多为褒义词或者中性词。例如褒义词“成果、价值、勇敢、文明、健康、安全、法制”或中性词“群众、交流、市场、吃饭、作业、加油”等抽象或具体的事物均可进入该构式,其共有义素特征可以归纳为[+积极]、[+正能量]。Goldberg(1995)指出当构式整体需要某一含义进入,但这一含义却无法从其个别组构成分中编码获得,构式压制则会是实现其构式义。因此,“X”和“Y”两个位置仅接受褒义词和中性词,排斥贬义词。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构式义:隐形比较“Y”和“X”或“X”所投射的认知分支领域,极性强调“Y”在“X”中是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多用来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建议、规劝以及提醒,表达的语义带有一定的积极成分。

三、构式义的产生

“X千万条,Y第一条”可以理解为极比义的一种构式表达。“千万”和“第一”形成压制中的极性比较,分别关联“X”和“Y”,即互相比较的对象。但该构式并未采用直接的比较句式,而是通过隐性比较而实现。其中“X”为比较基准,“Y”为比较主体,“Y”由于自身重要性最强被极性凸显。从宏观上看,可将“X千万条”看作为C1,“Y第一条”看作为C2,该构式中Fi和Si的关系并不是C1和C2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一个构式压制的过程来表达出构式义。极比义构式的具体形成过程可以从转喻机制、超常量、参照体目标理论三个方面分析。

(一)转喻机制及组配泛化

构式“X千万条,Y第一条”实际上是一种非范畴化的超常搭配,“X”与“Y”并非同一语义范畴的概念。当隶属于不同事件框架的元素结构“X”和“Y”在该构式中相结合,导致字面语义不合逻辑,此时整组构式将以概念化的经验为基础,加之语义压制能力,最终通过转喻投射出相对应的认知域,为极性比较提供具体的语义框架。

转喻的过程即在认知上以凸显的事物作为参照点并将其语言化,从支配域中选出与谓语直接相关的要素,最终以此为目标使之成为注意的焦点[7]46-47。例如“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道路”包含着若干种具体的概念范畴,“安全”被凸显为参照点,其上位概念投射至要素集合,选择出“某一种道路”,如“消防之路、交通之路”等,即“安全”被转喻为某一实体道路。在此过程中,参照点比目标更具有认知上的凸显性,表示在该道路的下位概念中,安全是最为重要的。随后该构式不断诱发转喻机制,高频类推。例如:

(10)道路千万条,风控第一条。

(11)道路千万条,考研第一条。

(12)道路千万条,口罩第一条。

以上三例中,“道路”和“风控”考研“口罩”在认知领域内是外延全异的认知对象,都位于不同的语义逻辑结构,进入该构式则通过转喻给原本不属于同一范畴的东西建立起其上位概念下同一域内要素的邻近关系,从而投射出相应的认知域。例(10)中“风控”不再是风险控制本身,而转喻为“公司管理之路”,表示在众多道路中,公司管理之路的风险控制是最重要的;例(11)和例(12)分别转喻为“升学之路”和“疫情防控之路”。

当一个构式还在构式化进程中,它对进入该构式词项的要求和限制条件就比较多。在“X千万条,Y第一条”中,“X”“Y”与“条”以及整句在语法意义之间的不匹配、不兼容通过构式压制最终形成“X千万条,Y第一条”构式。在“X千万条,Y第一条”中,“千万”不表示确定的数目,只表示一种夸张的意义——极多、数量大;“第一”为序数词,义为次序在前,此处表示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条”本义为枝条,《说文解字》:“条,小枝也。从木攸声。”[8]114其称量范围经历了从显性长条物到潜性长条物,从具体长条物到抽象长条物的扩展过程[9]。据语料统计,本身不能与“条”搭配的词语在进入该构式后,也可正常使用。例如在“毕业千万条,文明第一条”中,“毕业”无法论“条”,而是通过转喻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投射出“毕业的要求”有千万条(夸张表示数量大)。构式压制导致“条”的组配对象发生泛化,加之该构式本身的高能产性,将会出现大量的“X”或“Y”与“条”搭配不合理的情况。又例如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上句“条”搭配具体事物“道路”,下句“条”搭配抽象事物“安全”。其中“安全”是形容词,安全事项才是抽象名词短语。在对举格式的基础上运用拈连方式,巧妙地将适用于道路的“条”用于“安全”,最终取得特定的修辞效果。此时“X千万条,Y第一条”已经实现了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转变,成为刘大为所称的“偶发的、即兴的、独一无二的临时形式,往往由于人们对语言采取了非典型、不规范包括创新性的用法而形成的流行修辞构式”[10]。因此“X千万条,Y第一条”在具体使用时,使用者需要借助相关语境,在显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推导条件来表达构式义。

(二)极性比较所产生的超常量

当“Y”与“X”领域中非“Y”的其他范畴比较时,构式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超常量的语义关系。黄健秦(2013)认为事物之间的空间量关系是一种相对概念,其中存在着比较关系量,无论大量和小量,必须在对比中呈现,必然蕴含着相对的、比较的、对举的成分,也必然出现常量偏离形成超常量[11]4-5。“Y第一条”即为偏离常规结果的超常量,它与“第一”的语义关系直接牵连。汉语词典指出“第一”有两种含义:一是表示等级次序居首位;二是对比度最高,量级最大。不难看出,无论是次序靠前还是对比度最高,都表示说话人对“Y”的评价量达到中级以上,超过了参照常量“X”所投射的各个认知分域,自然构成一种对立关系,也就构成了量比较中对“Y”的偏离性。例如:

(13)留学千万条,平安第一条。

(14)健康千万条,体检第一条。

(15)宽带千万条,网速第一条。

例(13)中“平安”与留学的“其他注意事项”形成对比,说话人对“平安”的评价量超过了“留学中其他重要事项”,表示此处“平安”是最重要的;例(14)中“体检”的重要性超出了其他常项,即保持健康的其他方法,此时量在比较中倾向于“体检”;例(15)中“网速”与“选择宽带的其他因素”对比,表示在信息化道路建设中,“网速”是需要优先考虑的。

显然,该构式中所体现的超常量并不是通过量本身的变化和积累而形成的,而是伴随着强烈的对比性。部分初始参照量隶属于“X”领域,在对比的过程中由于自身重要性最高而突变成超常量“Y”。

(三)符合“参照体—目标”认知模式

从本质上来说,“X千万条,Y第一条”也是一个“参照体—目标”结构。完权(2010)提出“参照体—目标”类结构的心理路径是参照体先激活,创造了达及目标域的条件,而后目标域中的一个元素随之激活,注意力从参照体移向目标,参照体完成了它的任务以后,退向背景[12]。在“X千万条,Y第一条”中,“X”是参照体,“Y”是目标,认知目的主要就是通过激活参照体“X”从而与目标“Y”建立起特有的心理联系。从逻辑角度上讲,“千万条”与“第一条”分别对“X”和“Y”进行量的限制,字面义即在众多“X”中,“Y”是第一重要的。在此“X”作为参照体直接凸显“Y”,或投射出“X”内部所包含的各个分支范畴,“Y”在所虚化的具体分支中是最为核心的。例如:

(16)轨道条例千万条,文明乘车第一条。

(17)护肤千万条,洗脸第一条。

(18)航道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例(16)参照体“轨道条例”为“X”本身,在轨道交通的众多条例中直接凸显“文明乘车”这一要点的重要性;例(17)被激活的参照体并非“护肤”,而是所投射出的“护肤的基本步骤”,此时注意力转向为护肤的基本步骤之一,即“洗脸”,洗脸是首要的,而后“护肤”的分支范畴退化为背景;例(18)中参照体为“航道上行驶的注意事项”,目标“安全”在航道行驶众多注意事项中被凸显,极性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这也正如王寅(2005)所说:“如要找到键纽A,就要先有键盘。如要找到一个段落,首先要找到页码等。这已成为人们的一般常识。”[13]

当借助“参照体”来凸显“目标”时,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首先,“参照体”一般是相对固定的和较大的,是比较显眼的(用心理学术语是“凸现度”高的)[14]19。“千万”所包含的信息度高,范围更宽泛,“X”与“Y”形成抽象的整体部分关系。因此,“X”作为参照体会对内压制,只有凸现度高的“X”才能够进入该构式形成参照体。例如“毕业千万条,文明第一条”,“毕业”可以投射出其潜在属性(毕业的要求、毕业的过程、毕业的重要事项等)。其次在“X”“Y”与整个构式的互动过程中,以“Y”为前提,“X”投射出新的认知领域。此时“X”的概念范围被缩小,加之“Y”自身所呈现出的“辨识度高”“重要性强”特点,致使心理上“聚焦”,最终“Y”成为实体焦点。

四、构式化

(一)原型构式

在“X千万条,Y第一条”中,常项以数词和量词为主,变项相对不固定,构式框架不可逆序,该构式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某种传承性。Goldberg(1995)指出,构式形成一个网络,它们由传承性关系连接起来,传承性关系为许多特定构式的特征提供了理据[15]65。构式语法允许构式有多重承继关系,也正是由于多重承继关系的存在,才使得构式的能产性进一步提升。“X千万条,Y第一条”并非构式的唯一表征方式,该构式与它的原型构式之间必然具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通过BCC语料库对“X千万条,Y第一条”检索、收集,我们发现在可查的范围内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X千万条,Y第一条”本身延续至今,并未发生改变。最早出现于1958年《人民日报》:“领导生产千万条,干部带头第一条。”随后也紧接着应用于人民日报各种宣传标语中。例如:

(19)“经验千万条,抓膘第一条。”(1960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20)“街道工作千万条,发展生产第一条。”(1960年《人民日报》)

二是“X千万条,Y头一条”,后句“Y头一条”中“头”演变为“第”,“第”和“头”都表示次序在前,此处“第一”和“头一”均为序数词,前者为书面语,后者多为口语。最早出现于1958年《人民日报》:“增产措施千万条,干部领导头一条。”如今也被广泛运用。例如:

(21)机场航线千万条,禁毒宣传头一条。

(22)养生方法千万条,避开误区头一条。

(23)人生规划千万条,遵纪守法头一条。

(二)构式变体

从模因论的角度看,“X千万条,Y第一条”是一个模因复合体。模因因子“千、万、条”和“第一、条”分别构成语言模因“千万条”和“第一条”,它们与“X”“Y”共同组合成模因复合体。每个模因因子在不同的语境中利用宿主的交际能力和模仿能力获得自我复制和变异[16],进而传递派生出新的构式结构,“第一”主要分为四大类:

一是“X有千万条,Y是第一条”。例如:

(24)社员们说,丰收原因有千万条,政策贯彻得好是第一条。

(25)许多同志在会上说:具体经验有千万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第一条。

(26)流行语有千万条,相互倾听是第一条。

上三例我们可以看出前后分句分别有核心动词“有”“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界对“是”和“有”的用法大致已经形成统一的共识:“是”多表示判断和肯定,“有”在此处表示领属和存在,该句表示说话人认为在所呈现和存在的千万条“X”中,“Y”是最重要的。例(24)和例(25)分别出自于1961年和1964年的《人民日报》,年代相对久远;例(26)出现于2019年,表示在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中,流行语千万条数不胜数,但人们之间的相互倾听才是最为关键的。通过检索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类变体出现频率逐步减少,“有”和“是”字相继脱落。

为何省略或者脱落?源自两种驱动:首先是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表示要用简短而精炼的语言来表达出明确完整的意思,剔除相对繁琐的附加信息,提高语言交际效率,使交际双方较为省力地理解与被理解,这也实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其次是汉语韵律特征所反映的汉语自身所体现的节律原则。

二是“X千万条,Y是第一条”。例如:

(27)职场道路千万条,弱关系是第一条。

(28)游玩道路千万条,安全才是第一条。

增加判断动词“是”,强调对“Y”的肯定。例(27)表示在个人求职过程中,有千万种方式、方法,但只有弱关系才是最有用的,才能给他人带来新的机会;例(28)表示在游玩的道路上,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由此告诫人们要注意安全。

三是“X有千万条,Y第一条”。增加动词“有”,经语料统计,该种情况最为少见。例如:

(29)粉有千万条,卷筒粉第一条!

例(29)表示存在有千万种不同类别的粉,但是卷筒粉是最好的,含有夸奖、推荐含义。该类情况多出现于广告语产品宣传中,吸引大众眼球。

四是该构式在语言实际使用过程中,模因因子变异被替换。目前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前句“X千万条”中量词“条”脱落,增加数词“千”,形成“X千千万,Y第一条”。例如:

(30)秸秆千千万,焚烧第一条。

(31)诈骗道路千千万,不听不信第一条。

(32)“翻车”艺考千千万,选对方向第一条。

二是前句“X第一条”中“条”被“种”替换。例如:

(33)工作千万种,纪律第一条。

(34)能源千万种,清洁使用第一条。

(35)职业千万种,有证第一条。

该构式的变体是一个动态的、渐变的过程,构式义以对言格式[17]进行比较和极性强调所直接引出。“第一”关联“Y”,是构式压制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构式化进程中,“第一”相对固化。其他模因因子不断被复制、变异和传递,但并未影响整个构式的构式义表达,依然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

(三)音节限制

基于上文对“X有千万条,Y第一条”的原型结构及变体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构件“X”和“Y”一般由体词性成分或谓词性成分充当;“X”和“Y”受韵律组合的影响绝大多数是双音节,但在模因过程中双音节组合逐步被打破,出现三音节、四音节等,但整体上仍处于弱势地位。例如:

(36)审案千万条,公正第一条。

(37)垃圾分类千万条,党建引领第一条。

从宏观上来看,“千万”和“第一”是该构式极性量产生的原因。以(36)为例,构式音节数式为“2+3,2+3”,对举相对稳定。“千万条”和“第一条”音节数式为“1+1+1”和“2+1”,后句“第一条”在整句中起叙述作用,这也正是该构式极性义的来源。因此在变体中,构式前句组构成分可被随意替换,但“第一”是核心义词汇,即上文所说的构式压制的先决条件,不可被替换。

在语法化进程中也存在“X”“Y”音节数不同且“X”短“Y”长的情况,其中还包括小句。例如:

(38)财路千万条,安全稳赚第一条。

(39)孕期防护千万条,提防巨细胞病毒感染第一条。

当音节不同时,将短音节置于前,相对长的音节置于后,但是从意义上来讲依然是对称的,基本上未触动人们对该构式极性量的认知基础。

五、构式语用倾向

“X千万条,Y第一条”在语用上不断呈现出标语化的趋势,起宣传、评价和强调作用。例如“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在全国各路交通标语中广泛流传,警示人们要注意交通安全。整体上该构式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极性强调“Y”的重要性,增强语势的同时也满足了说话者多层次的表达需求,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规劝、建议、告诫与自我调侃。面对某一现象,说话人在主观陈述的基础上相对委婉地对听话人提出善意的建议,同时也规劝和告诫对方“Y”的重要性。例如:

(40)网络交友千万条,绝不掏钱第一条!

(41)提示千万条,记住第一条。

例(40)表示说话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建议他人,面对网络恋情要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提高防范意识,绝不掏钱,不要轻易陷入骗子的陷阱;例(41)表示说话人提醒并告诫听话人纵使提示信息有千万条,但牢记于心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当下的新媒体时代相对开放,人们在此氛围中积极参与,自我调侃、宣泄压力,符合现当代人的生活实际。例如:

(42)快乐千万条,作业第一条。寒假不完成,开学两行泪。

(43)星路千万条,被黑第一条?

例(42)中“快乐”和“作业”都是生活中的寻常事物,进入该构式后“作业”的地位被拔高,凸显其极端性,从而与“快乐”形成语义逻辑上的极性对比,表达出学生自我调侃的心理;例(43)表示明星被网友侵犯名誉权后,自嘲“星路”之难。

二是主观性评价及强调。语言具有“主观性”(subjectivity),以此凸显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感受、评价、强调[18]。“X千万条,Y第一条”是说话人站在自身角度或者旁观角度来表达自己对某一现象的态度和立场所采用的一种主观化形式的评价,借此凸显主观态度,强调“Y”的重要性。例如:

(44)实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例(44)说话人以当局者的身份,表明主观态度:在连环相扣的实验中,“安全”是最重要的,要遵循实验室安全准则。

六、结语

复句型对举构式“X千万条,Y第一条”构式能产性强、稳固性相对较高,具有[+极性]、[+强调]的构式义。构式压制贯穿于“X千万条,Y第一条”的整个语法化进程,仅接受褒义词和部分中性词准入。“X”和“Y”与条的组配关系不断发生泛化,“第一”压制产生极性量。该构式组构超常,需结合语境进行主观认知,即需具备充分的诱发动因和机制。再者,极性对比产生的超常量以及参照体目标之间的投射关系,隐性比较“Y”与参照体“X”所投射的认知领域,极性强调超常量目标“Y”。

猜你喜欢

极性构式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有机反应极性机理试剂分类的探索
道听途说
构式三观: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构式语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跟踪导练(四)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就/才”进程—评价构式的认知修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