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评述及问题研究

2021-12-06张纬卿郝骞张国娟

农业与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河北省农产品农业

张纬卿 郝骞 张国娟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十三五”以来,在《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等有关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高效的发展势头。“十三五”收官之际,全国粮食产量已连续5a稳定在6.50×108t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也稳定在470kg以上[1],成绩瞩目。河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近5a的粮食(包含谷物、薯类和豆类等作物品种)、棉花、油料和水果产量等多项主要农作物生产指标一直都稳居全国各省前列,在农产品生产及相关产业延伸发展等方面都表现出稳中向好、向新的发展态势。然而,由于全省农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以及全省各区域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农业生产关键要素自然差异性较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河北省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未能获得占据绝对优势的成效。

1 河北省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中从粮食供给保障、农业结构、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技术装备、规模经营和支持保护等方面明确了“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指标[2]。根据相关数据,通过对照主要关键指标发现,除某些因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而无法达成的目标外,河北省当前在粮食(谷物)综合生产能力、典型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及农产品的产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等具体指标上均已达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但部分指标在某些具体分项指标上仍未达到既定的目标要求,具体问题如下。

1.1 部分主要农作物产品生产效率偏低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有关数据统计可以发现,谷物(主要包含稻谷、小麦、玉米等,下同)和棉花作为河北省主要的农作物产品,其近5a的单位面积产量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当年最高生产水平省份的差距分别达到了2387kg·hm-2和1155kg·hm-2。在单位面积产量排名上,谷物一直处于全国的下游水平,棉花在现有的23个省份的统计排名中在近几年虽稍有起色,但仍处于中下游水平。整体来讲,河北省部分主要农作物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水平相对偏低。

1.2 部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指标不达标

绿色可持续是农业现代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其对主要农作物的化肥利用率和农药利用率都提出了相应的约束性要求。根据《国家统计年鉴》中农用化肥施用量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相关数据的初步整理计算发现,河北省近5a的农用化肥施用总量虽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相对量依旧偏多,农作物产品的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量的水平,2018年一度比全国平均农用化肥施用量高出0.04t·hm-2,作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河北省的化肥施用量有待进一步控制。

1.3 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且品牌效应不明显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方网站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15日,按照尼斯分类第十一版标准,河北省第二十九类(主要包含肉、鱼、家禽和野味;肉汁;腌渍、冷冻、干制及煮熟的水果和蔬菜;果冻、果酱、蜜饯;蛋;奶和奶制品;食用油和油脂[3])和第三十一类(主要包含谷物和不属别类的农业、园艺、林业产品;活动物;新鲜水果和蔬菜;种籽;草木和花卉;动物饲料;麦芽[3])产品的商标有效注册累计量仅为44660和30899个,排名分别位居全国第12位和第10位,与两类产品商标有效注册累计量排名均占据全国第1的广东省相比,分别相差97363和44807个。有效注册商标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成效,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现有的农产品品牌数量相对较少,品牌建设工作相对滞后。

另外,从农产品的知名度来看,通过对2019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排名前10位省份的农产品优势区、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及地理标志商标获取情况等品牌质量衡量的关键指标的统计可以看出,在这些省份中,河北省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数量(17个,排名并列第2)比较多,即农产品在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绿色发展和管理保障等方面都具备了相对较高的发展起点,但与其它省份相比,在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获批数量上的最大相差量达到了289个,2019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获批数量也仅为全国最高水平的1/3,都处于明显劣势地位。另外,河北省地理标志商标获批数量虽处于中游地位,但与获批数量比较多的省份相比,却有3~5倍的差距,也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综合来看,河北省当前的农产品品牌建设质量还不够,知名程度还不高,品牌效应不够明显。

2 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自然资源及客观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

河北省域面积18.88万km2,南北跨度大,且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有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3大地貌单元[4]。另外,河北省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区,降水空间分布极不平衡,东、南部平原地区降水较为丰富,而西北部山地生态功能区降水亏缺现象较为严重。同时,由于历史原因,省内部分区域,尤其是平原区(如黑龙港地区),面临着地下水严重超采、水环境状况恶化等诸多问题。复杂多样的地形,分布不均的降水,再加上“先天”性的资源短缺,都成为阻碍这些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据最新调研结果显示,河北省部分地区,特别是西北部地区的“空心村”现象比较严重。以张家口市为例,按照宅基地空置率在50%以上的“空心村”界定标准,全市“空心村”占比达22.5%,特别是坝上5个县区,“空心村”数达536个。由于“空心村”常住人口少、高水平劳动力供给不足,致使“空心村”集中地区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生产力水平明显偏低,从而影响了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进程[5]。

2.2 科技短板对先进标准和理念落实的限制

滕堂伟等人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6]。据有关数据显示,河北省2017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7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近3a又有新的提高。然而,河北省各区域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不均衡发展现象,如“空心村”聚集区域的农机总动力供给、专业化劳动力存量等,相对都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全省整体的农业生产效率;在农业科技短板相对比较突出的地区,由于缺乏规范化的指导,会导致当地的农业生产标准性差,质量保障体系不完整,绿色发展理念不突出,直接影响了对农产品产业附加值的进一步挖掘;从全国的农业发展来看,智慧农业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农业科技元素薄弱的地方,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进程相对滞后,大田精准作业、设施农业智慧管理、畜禽智慧养殖等“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更无从谈及,严重阻碍了全省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的整体进程。

2.3 规模经济弱化对农产品品牌发展的束缚

近年来,河北省农业品牌建设虽有成效,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杂、散、小、弱等问题比较集中。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全省的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还不够高,小农经济依旧是农业生产的主体部分,从而致使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质量标准体系不完整等问题比较凸显。以张承地区为例,该地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较低,其中果品加工率不超过10%,粮食深加工率不到7%,较发达国家和地区90%以上的产品深加工率相差甚远[7]。另外,规模经济弱化致使河北省现有的知名农业企业相对较少,全省缺乏成熟的农业市场主体,部分潜在价值发展空间较大的农产品由于无法匹配到品牌发展的优质“宿体”,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徘徊,最终导致河北省农业品牌建设成效不够突出。规模经济弱化导致的品牌红利影响程度不够,致使部分僻远地区未能切实意识到品牌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以至于其对农业品牌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较少,有的地区甚至还未将此事提上议事日程,最终使得部分优质农产品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体现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陷入“死循环”阶段。

3 推进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建议

3.1 因地制宜,科学改进产业体系建设

河北省南北跨度大,地形地貌多样,具备粮、油、菜、菌、果、药、畜禽等多种农业形态的存续空间,也具有较好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条件。基于此,河北省可以围绕当前国家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结合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规划,通过智慧农业大数据工程的有利优势,分区域做好农业结构调整,改进产业体系建设。其中,平原地区要在稳定原有粮食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压减高消耗、低质低效农业品种,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山区丘陵地区要进一步扩大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产品的种植培育面积,稳步提升农业产品的种植效益;坝上地区要继续重点推广节水耐旱品种和绿色栽培技术,并积极创建特色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切实消除因自然条件所限而带来的农业规模化发展壁垒;黑龙港地下水超采区要大力发展抗旱耐旱作物和节水灌溉,同时结合季节性休耕制度,在做好生态环境修复的同时,实现农业产量的最优合理贡献。

3.2 综合施策,全力促进农业科技建设

基于以上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农业生产科技元素的普及主要应从2个层面来具体执行。对于传统科技元素的普及,即通过培训来提升务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通过财政支持等政策来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普及,通过政策引导和标准化的技术指导来实现相关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以实现高质量标准与绿色可持续理念的切实执行。要注重对新兴科技元素的补充,当前,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理念正在深刻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基于河北省当前的实际情况,各级政府应全力推进《河北省智慧农业示范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等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域发展;要以政府及行业团体为主导,积极促成农业信息化大数据的共享,以进一步实现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产品溯源、质量监管等农业现代化管理和市场科学研判上的集成应用;要积极对接国内外电商平台,创新“互联网+订单农业”模式,不断完善产、供、销为一体的互联网全链条服务,以满足现代消费人群的综合需求[8]。

3.3 多方联动,全面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农业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需要集政府主管部门和农业产销群体为一体,并由省级政府做好品牌发展思路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品牌创建机制完善工作,以引导各级政府及农业团体建立品牌助推竞争力且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共识;基层政府要协同农业团体做好农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工作,对品牌进行专业化设计,以完善产品形象;基层政府要通过建立约束机制来提升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标准,严把质量关,以保证品牌良好口碑的树立;各级政府要协助农业团体做好农产品的特性分析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准的品牌定位,围绕潜在市场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品牌推介策划;各级政府要加大品牌产品的推介力度,综合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专业机构”的宣传渠道,分层次、分地域、分重点开展品牌宣传推广[9]。要利用好河北农产品品牌万里行、优质农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平台,进一步巩固并拓展高端市场等销售渠道,并不断深化与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合作,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以形成河北品牌农产品集群效应,增强品牌竞争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河北省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和特点,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表现出了积极向好、向新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省内部分地区自然资源分布“先天性”失衡、农业科技要素贡献偏低以及规模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等原因,致使其在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新型经营体系等方面表现出了部分主要农作物产品生产效率偏低、部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指标不达标、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且品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通过以下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成效: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前提,因地制宜,科学优化全省的农业产业结构布局;要综合施策,全力促进科技元素与农业产业发展的互融互通,以强化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并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理念的落实;要以各级政府及农业团体为主体,通过多方联动,在全面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全省的农业品牌建设及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河北省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