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2021-12-06汤爱兵

江西农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物农药生物防治害虫

汤爱兵

(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农林服务中心,江苏 苏州 215161)

在农作物产品生产阶段,由于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病虫害问题发生的概率逐渐增大,客观上限制了农业产业发展。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阶段的要求明显增多,为有效控制病虫害问题,推行绿色防控技术,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优化应用管理策略有关键影响,能有效提升人们对绿色防控技术以及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认知,有效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此笔者将结合实践开展分析探讨。

1 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要求

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是,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能结合农作物的栽培管理要求,展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利用综合防控管理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农作物的品质显著提升。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应用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简便的原则,技术处理要尽可能地避免技术复杂化,由此才能实现控制成本投入的目的,在农户养殖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技术推广价值。

按照农业生产规范管理的工作要求,利用绿色防控技术,要保障技术配套规范化,提升管理工作质量。在病虫害防控管理阶段,释放天敌或将防控面积平衡管理,加强分析与检测,能避免天敌释放数量不足,影响最终的防控效果[1]。而且也能避免天敌释放数量过多,造成资源浪费问题,导致项目成本控制面临新的问题。如果在施工现场,用色板、杀虫剂、性诱剂等控制病虫害,则需要根据不同农作物以及病虫害防治的工作要求,确定防治管理的工作时间、悬挂高度、覆盖面积等,达到最为理想化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效果。

2 农作物安全生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意义

实现绿色防控,是完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有效措施,是我国在追求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

2.1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过程中,有效应对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点,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能避免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问题,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有效控制,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目标要求,也是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2.2 有效防控病虫害

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过程中,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要采用各种化学防治管理的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在病虫抗药性以及病虫概率控制的过程中,合理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科学用药实现绿色防控发展目标,这样不仅能保障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也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将病虫害爆发的几率有效控制,这是降低病虫危害损失的有效途径,也是保障粮食丰收,提升农产品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2.3 保护生态环境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期间,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手段,不仅能替代高残留、高毒农药的用量,也能在大规模的农作物生产管理阶段,控制农药以及农药包装废弃物所引起的面源污染的问题,能大大提升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为产业发展奠定良好条件。

3 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于农产品安全生产阶段的技术类型

3.1 生物农药技术

按照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实际,发现绿色生物农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化。现如今所使用的生物农药包含植物源、生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基础类型,在多年的技术改革过程中,农药品种数量明显增多。利用生物农药技术,是通过生物调节的方式,控制害虫的体内代谢,最终实现杀灭病虫害的目的。生物农药有绿色无污染、针对性强的特点,但是在技术应用阶段也可能会存在问题[2]。比方说针对性强,使用生物农药技术,通常好似只针对某一种、某一类的害虫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不如其他的化学农药,可以杀死多数的害虫。应用生物农药技术的见效速度相对较慢,使用之后在害虫体内,很有可能会被代谢,所以要控制药剂量。应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需提前分辨害虫的类型,有针对性地使用生物农药技术,提前进行预防控制。如果病虫害大规模的爆发,而后再使用生物农药技术,可能已经错失了最佳防治的时间,影响药物最终的应用效果。

3.2 理化诱控技术

理化诱控技术,主要是通过分析病虫害的趋光、趋色的特性,设置相应的灯光、昆虫、色板等相关的信息,完成诱杀害虫,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的目的。现如今该技术在水稻、小麦等常见农作物种植管理阶段普遍应用。利用理化诱控技术现如今是利用物理诱控技术,就是在害虫的趋光、趋色等特性方面控制,设置相应的光源,或采用特定的颜色诱杀害虫。另一种方式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控技术。昆虫信息素包含多种多样,在管控管理的过程中,使用性信息素、报警信息素、取食信息素等较为普遍,利用这些信息素,将害虫吸引在陷阱内部灭杀处理。这种技术在果树、水稻、蔬菜等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较为常见。此外还有一种诱控技术,是使用糖醋液诱控技术,在蔬菜、棉花、果树等植株类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阶段,能有效应用。

3.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绿色防控技术的常见类型,使用这种防控方式,能实现绿色环保、低成本管理农作物的目的,因此农产品生产者、管理者对这一类技术较为推崇。生物防治技术包含诸多类型:如培育天敌,就是在害虫类型明确之后,使用瓢虫、捕食螨、赤眼蜂等,让他们来消灭害虫。比较先进的技术是道鸭共生的技术类型,在稻田中养鸭,鸭子在稻田中吃虫或者草,能避免害虫或杂草的数量增多,最终实现防虫的作用。利用这一生物防治技术,对这一类天敌进行保护、培养以及放飞,能有效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避免对农作物带来负面影响。现如今其他的生物防治技术,也在不断研究以及推广完善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实际情况,未来的生物防治技术,在绿色防控管理的过程中,更能凸显自身的应用价值。

3.4 生态控制技术

生态控制技术,是利用人工管理的方式,对环境、害虫的食物链进行全方位的调节控制,协调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态关系,最终杀灭害虫并保留益虫,将农产品的生产效益提升,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做好蝗虫生态控制,在蝗虫常年发生的重灾区,将原来的荒地重新耕种,并种植蝗虫不喜欢的农作物,这样一来这一类农作物生长,会形成不利于蝗虫生长或繁殖的环境,是人工建设的病虫害隔离地带[3]。使用小麦条锈病生态控制技术,条锈病作为小麦常见的病害类型,会严重影响小麦的质量以及产量,利用长时间换种其他农作物的方式,能破坏锈菌的菌源,减少条锈病发生的概率。使用棉花生态控制技术,在棉田周围种植一些不同科属的作物,要保障生物的多样性,做好农作物种植管理工作,规避害虫的群种出现。也可以使用秋冬翻耕土地、培养天敌的方式,控制棉田的病虫害数量。使用水稻生态防治技术,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农作物的高度、属性的要求,构建天然的隔离带,结合稻田内养鸭、养鱼等技术,完成病虫害综合防治管理的目标。利用技术手段改善土壤并增加土壤的肥力,有效提高农作物种植的效益。

4 农作物安全生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策略

4.1 加强宣传管理

合理利用多种媒体条件,做好绿色防控宣传引导工作,突出绿色防控宣传的积极作用,保障防控工作的整体成效。在防控管理工作之中,树立典型,并合理利用技术方案,实现先进单位以及个人的防控管理,让全社会对绿色防控有基本的认知,在防控管理工作中提升凝聚力,保障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效果。

4.2 做好工作督导

在绿色防控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工作者要应用技术管控方案,在关键时期需要深入田间做好督导工作。做好绩效考核并激励、鞭策基层工作者完善技术方案,做好农作物的生产管理,为绿色防控工作的平衡发展奠定良好条件。

5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防控技术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有关键影响,在未来,其应用范围也会趋于扩大化。因此,农产品生产管理工作人员要有基本的认知,做好技术推广与服务管理工作,从而为粮食生产安全奠定良好条件,在确保农村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发展高质量农业,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生物农药生物防治害虫
RNA生物农药的商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寓言二则
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蔬菜病虫害的高效技术简析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分析与阐述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物农药畅销品牌产品
把粮食保管好/一个消灭米象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