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2021-12-06白秀红

江西农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手段

白秀红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红河 662400)

农业生产不仅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助力,更是社会稳定的根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的应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病虫害同时也在阻碍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1]。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行较为滞后,原因是综合性的,既有传统认知上的落后,也与农业生产者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居于偏远地区等有直接关系。为让我国的农业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农业生产者就要跟上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学习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2]。

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

1.1 物理防治发展趋势

物理防治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作为传统的农耕型国家,与病虫害的斗争,就是从物理防治开始的。在千年以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者主要利用阳光、温度、人工捕杀等物理方式进行病虫害的治理。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对农作物和环境几乎不会产生伤害,但是缺点在于物理方法的效率相对较低。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物理防治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手工捕杀、阳光暴晒等低效的方式,演变出了物理防护、诱杀、高温紫外灭杀等方式,提升了防治病虫害的效率,保留了对自然环境伤害较小甚至无害的优势,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物理防治是值得大力倡导的方式[3]。

1.2 化学防治发展趋势

农作物的病虫害化学防治方式的出现,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颠覆性的意义。相比于传统物理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借助化学制剂,实现广谱型消杀,对于多类别、大范围的病虫害都具有较为有效的防治效果。也正是基于此,自20世纪农作物病虫害化学防治手段传入我国以来,直到今天,化学防治仍旧是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化学防治虽然高效,但是却容易诱发害虫向抗药性进化,使得消杀效果大幅降低。此外,化学制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农作物的农药残留、毒素的富集等情况有影响,现如今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加之每年因有机磷农药和其他农药死亡的人数也不少,都给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打上了巨大的问号,也促进了更多新技术的衍生和发展。实际上,化学防治手段近年来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高效、无害、低残留是未来化学防治手段的主要发展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3 生物防治发展趋势

正因为物理防治低效、化学防治有害,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手段成为时下更加热门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段,实际上,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利用害虫的生物性特征,进行针对性防治和处理,在不影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病虫害防治。传统的病虫害防治,包括在农田内投放各种害虫的天敌,例如于蝗灾地区投放“鸭兵”,鸭子不仅能够吃掉蝗虫,他们坚硬的喙还能够吃掉土中的虫卵,对于病害的防治效果斐然。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当前以及今后的生物防治手段并不止于此,生物农药技术、转基因技术、拮抗微生物技术、诱导信息素技术、治病微生物投放技术的出现,推着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向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4]。

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

2.1 激发农作物主动防治技术

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施于农作物之后,激发农作物自主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是一种介于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之间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该种技术综合了化学防治的高效和生物防治的无害性。另外,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转基因农作物都是农业发展的热门关注点,其不仅高产,而且对于天敌病虫害也能具有主动的预防作用。不过由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目前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尚处于发展阶段。而当代基因工程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一个成功案例,将麝香石竹的自杀基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注入到农作物当中,能够有效地对抗病虫害。

2.2 辐射技术

辐射技术是一种物理防治手段和生物防治技术的结合手段。它利用物理射线照射害虫的卵和幼虫,使其发生变异,形成不育个体。当发生病虫害时,将不育个体投入到病虫害爆发区域,大量的不育个体获得交配权后,不会繁育后代,导致了害虫迭代过程中数量急速降低。该技术在针对一些特定的病虫害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甚至导致了一些病虫害在某些地区的绝迹,是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5]。

2.3 土壤添加物防治技术

土壤添加物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主要应用于各种土传病害的防治。实际上,土壤添加物技术最早应用于土壤修复,在土壤中添加一些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成分,帮助土壤完成自然修复。而现如今,一些学者尝试着在农作物病害防治方面借助土壤添加物技术,在土壤中掺入一些有益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预防土传病害,具有非常不错的效果。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该项技术并没有得到普及。

2.4 物理除虫技术

超声波除虫技术利用高频超声波进行除虫,人耳能够接受的声波频率有限,而很多害虫则能够接收到更加高频的超声波。利用这一特质,就能够使用超声波进行除虫。目前来看,特异频段的超声波对于某些特定的害虫种类来讲,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微光除虫技术通过改变光照条件,在不影响农作物的前提下,影响害虫的生物行为和生长发育,可以达到除虫的目的。

最后是在日本林业生产当中常用的一种通电除虫技术,利用微弱的电流,对人体、其他动物、植物都不会产生影响,却能够杀死土壤中的虫卵和幼虫,起到保护树木的作用。

这三种技术都是非常典型的物理除虫技术,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而且除虫效率很高,值得推广使用。

3 结语

总而言之,就世界农业生产来讲,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每一种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都有其特点和优势,但是我国的农业发展,目前还是采用以农药喷洒为主的化学防治手段,对于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无益。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有明显的滞后性。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对于农业发展的依赖程度不言而喻。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农业生产者,应该积极地转变思维和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水平,进而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产能,推动我国的农业生产飞速发展。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手段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分析与阐述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临机的手段
艺术,不只是作为自我表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