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
2021-12-06熊文青江西省樟树市市政园林管理处
熊文青 江西省樟树市市政园林管理处
1 前言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能够进一步优化城市面貌,持续推进城市绿化进程,满足城市居民精神需求。将微地形景观设计应用在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整体效果,因此,市政部门在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中,高度重视“微地形”的应用,更好将景观中的各类元素反映出来,提升市政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实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打造多元化的景观层次和空间,更好促使城市居住环境与大自然的衔接效果。
2 分析微地形在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中应用原则
2.1 自然和谐原则
微地形景观设计强调以自然为核心展开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共存,在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中应用微地形景观设计理念,更好将城市人文精神、地方特色进行融合,促使城市居民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居民对园林绿化景观的认同感,丰富城市居民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中应用微地形景观设计,需要遵循自然优先的原则,兼顾生态效益和居民精神需求,最大程度上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性和艺术性,重视植被之间的生态关系,结合地区气候特征、地势环境等,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层次感[1]。
2.2 成本控制原则
市政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微地形能够打造景观层次感,营造立体空间感,为实现对经济成本的把控,需要遵循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景观设计理念,全面评估和分析资金预算,掌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总投入情况,进而科学进行规划,实现成本把控基础上,营造景物意境。
2.3 人性化设计原则
市政园林绿化景观微地形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循人性化设计原则,在开发建设广场、路堤过程中,加强对建筑物的保护,确保在自然地形设计上科学可行,基于城市居民自身需求出发,满足其精神生活。
2.4 因地制宜原则
市政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应用微地形设计理念,需要结合地区城市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地形环境、植物生长适应性等因素,优选植被和花卉,切实保证植被生长与环境的适应性;微景观设计更加注重城市居民自身需求和喜好,强调与民俗习惯融合,确保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均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2]。
3 关于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作用
3.1 造景作用
微地形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较为常用,通过模拟大地形态,设计出迷你型的地形形态,可提高分散化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营造层次交错的景观形态,最大程度上提升地形的美观性和层次感。在微地形景观设计理念应用下,塑造了形态多样化的空间类型,能够打造开放的空间,并结合园路铺装情况,合理搭配植被和花卉,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盛宴。微地形景观设计中,结合植物高度、形态、颜色等进行配置,满足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要求,同时提升了园林绿地的艺术效果,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更加开放性的空间。
3.2 生态美化作用
市政园林绿化中应用微地形景观设计理念,彰显了微地形的美学效果,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增强视觉感官体验。将微地形设计理念,应用在缓陡坡轮廓设计中,借助光影效果,可多维度的呈现微地形景观效果;打造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匹配的景观效果。在微地形作用下,促使布局和视觉要素得以优化,通过地形高低变化,呈现了多样化的视觉冲击效果,打造了生态、美学且独具风格特色的景观。
3.3 起到辅助工程建设的作用
将微地形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排水提供了便利,解决了地面积水问题,保证雨水排水通畅,通过微地形起伏设计,进一步扩大了绿地表面面积,为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3]。
4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中微地形景观设计的具体应用
就微地形在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功能看,提升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发挥了园林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浪费,通过微地形景观设计,切实解决了园林用地布局和规划问题,更加注重打造立体化的空间布局,大大提升了园林的层次感,并与城市建筑物良好衔接和融合,增强了视觉传达设计效果,强化了城市居民的居住体验。同时,在微地形设计理念指导下,丰富了园林景观类型,增强园林景观的观赏性,更好凸显景观层次感,打造了立体景观效果,视觉冲击效果显著;通过融合地区民俗习惯等元素,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居民的感官体验,以下就微地形景观在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进一步的探究。
4.1 人工水系设计
人工水系设计,能够提升市政园林整体美观度,提升城市居民的审美能力,结合地形环境等要素,设计了喷泉水系,设计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增强了喷泉水系自然设计效果。水系形态本身具有多样化特征,注重对城市园林景观实况的反映,通过微地形设计理念的应用,提高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便利性[4]。具体进行微地形景观设计时,遵循上文中提到的因地制宜原则,若拟用宽阔的水系,则更适用于海滩景观;若选取狭窄水系,则更适用于瀑布景观;确保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园林景观水系艺术效果。
4.2 公共绿地园林绿化设计
公共绿地园林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满足城市居民审美需求,因此,在设计公共绿地园林绿化景观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营造适应性较强的微地形景观。尤其在应用景观植物过程中,注重空间搭配效果、物种搭配效果及物种的色彩搭配等,从根本上发挥景观植物作用[5]。基于植物形态、色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具体搭配规划过程中,需要遵循上文中提到的人性化设计原则,最大程度上丰富园林空间布局。
4.3 广场绿地设计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广场绿地设计,在微地形景观设计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增强了广场绿地的视觉效果,提升了广场整体美感;在具体设计广场绿地过程中,科学划分广场功能区,设计相应的主题,旨在保证广场绿地景观设计与广场主题保持一致性。比如,设计广场雕像结构时,确保雕像设计效果与雕像整体结构设计的一致性,避免出现视觉上的冲突,保证雕像设计整体协调性。广场绿地属于公共区域,为增强广场绿地的感染力,避免出现功能差异,因此,在广场绿地植被规划和布局设计上,必须凸显绿地核心,清晰化彰显绿地景观形象,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设计下沉式的广场,营造良好的视觉观感;同时,注重植被类型的筛选,保证广场绿地设计效果同时,确保与人工水系的衔接性,最大程度上提升广场绿地设计实用性和美观性。
4.4 道路及街旁绿化设计
在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中进行道路设计时,将微地形景观设计理念应用其中,具体需要结合各个区域主题进行设计,进而营造视觉效果。在设计台阶过程中,为营造视觉冲击力,适当增加了台阶起伏,并结合排水需求进行;在路面铺装上使用节能、环保、透水性较好的铺装材料,进一步提高道路功能附加值。
在街旁绿地搭配设计上,注重视觉效果的营造,结合地区地形环境、地貌环境,进行科学部署和规划,融合多种元素,打造多样化的园林景观[6]。通过微地形景观设计,丰富了街旁设计效果,具体设计中,对植物花卉种类进行遴选,注重搭配,保证设计上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更好利用街旁景观设计效果,吸引人们的注意。
4.5 居住区绿化设计
将微地形景观设计理念,应用在居住区绿化设计中,实现对居住区零散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绿化全面性。在微地形设计中,全面评估居住区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绿化区域,注重绿植和花卉之间的搭配,并适当增加了娱乐设施、亲子活动区域等,为小区居民多样化生活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为小区居民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最大程度上提升绿化景观设计美观性。居住区绿化设计要始终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基于居住区绿化作用和基本要求出发,遵循植物配置指导原则,合理组织,科学规划,丰富设计层次,充分利用多彩的植物进行布置和设计,提升居住区的美化程度,衬托居住区建筑群的生动性,为建筑群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在微地形景观设计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居住区碎片化和零散化地块进行植物造景设计,确保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营造环境适宜的居住氛围,更好满足居民休息和精神层面需求,确保植物造景与建筑小品的协调性;同时,要基于人性化视角进行居住区绿化设计,最大程度上彰显居住区绿化设计中的人性化特征;切实做到“景为人用”。
基于此,在具体设计上,可在居住区入口设计绿化设施,增强居民的体验感,感受清新空气的同时,促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另外,注重花草树木之间的搭配,合理进行颜色配置,进行居住区花径、花坛造景,提高居住区绿化层次感,保证居住区的协调性,可设计草坪等,重视孤植树、金叶女贞等植物,保证居住区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需要遵循自然优先原则、经济成本控制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等,为增强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效果,充分借助微地形景观设计优势进行规划和布局。注重人工水系设计、公共绿地园林绿化设计、道路及街旁绿化设计、居住区绿化设计等,在实际设计中,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融合城市人文精神元素、民俗等,促使园林绿化景观与自然、人、建筑物之间的和谐性,进而加快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