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牧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2021-12-06皇超英薛永康刘晓曼赵玉玺杨德新
皇超英 薛永康 闫 磊 刘晓曼 赵玉玺 杨德新 张 震*
(1 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03;2 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有限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03;3 河南省奶牛健康养殖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郑州 450003;4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0;5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46)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牧场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1]。2018年8月非洲猪瘟在国内爆发以来,国内牧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牧场的各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风险,新形势下牧场生物安全防护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阻断外来病原微生物进入路径
1.1 牧场规划设计。场址选择符合相关法规,围墙和隔离带可以有效将牧场与周围环境隔离开,降低病原微生物传入牧场的风险[2]。生物安全是牧场选址的首要条件,地理位置的优势可以成为牧场的天然屏障。牧场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布局和不同的功能区,既要方便生产管理,也要考虑是否符合疾病防控规律[3]。
1.2 加强畜禽管理。有条件的牧场建议自繁自养。畜禽转运是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途径。畜禽转运过程中容易将病原微生物从一个牧场携带到另一个牧场,对输入场造成感染。因此,在畜禽引进过程中,隔离观察、疫病检测、免疫注射、严格消毒等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降低引进畜禽传播疫病风险。
1.3 人员控制。由于畜牧业从业门槛偏低,从事畜禽养殖的人员大多数没有经历高等教育或接受专业培训,牧场管理者需要对牧场从业人员加强生物安全培训,或者通过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规范、约束从业人员行为。人员进出生产区域需要有严格的控制措施。往返场内外的牧场从业人员、访者都可能是病原微生物的传入载体,尤其是穿梭在牧场间的销售人员、采样人员、牧场服务人员等,彻底消毒至关重要。要做好人员管控,监测人员健康状况,做好各项消毒措施(注意人员消毒、增加牧场消毒频次等),保障人员稳定、充足,才能维护好牧场生物安全。
1.4 车辆和物品控制。做好出入牧场的车辆和物品的消毒工作,降低场外病原微生物传入风险。场内不同的生产区专车专用、专物专用,最好不用公用生产器具,借用前彻底消毒。
2 阻断病原微生物在场内扩散路径
2.1 清除传染源
2.1.1 隔离患病动物。牧场应对疑似具有传染性的发病动物及时隔离,避免与其他易感动物接触,并及时处理其分泌物(鼻腔分泌物、口腔分泌物、脓液、乳样、产道黏液、血液等)、排泄物(粪便、产后恶露等),对污染区域彻底消毒。
2.1.2 处理病死动物。病死动物需要及时处理,牧场要有专门的区域和设施来处理动物尸体。如果不及时清理病死动物,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气溶胶、节肢动物、鸟类、猫犬鼠等媒介传播。牧场常采纳的无害化处理方式有坑埋、深埋和焚烧等[1]。
2.2 阻断传播途径
2.2.1 消毒。消毒可以有效的消灭场内环境中、患病动物排除的病原微生物,对防止病原微生物繁殖、传播、扩散具有重要意义。牧场需要制定场内消毒程序(包括定期消毒、进出口通道的消毒、突发疫病时的紧急消毒及转栏前后的消毒;针对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措施),并监督执行。
2.2.2 控制媒介动物。针对节肢动物、鸟类、猫犬鼠等媒介动物,应当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3 保护易感动物
2.3.1 免疫程序。免疫接种可以提高畜禽的特异性抵抗力,但是牧场在免疫接种前需要评估该种疾病的全场流行率,同时结合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流行病史和政策法规,根据需要制定本场免疫程序。在免疫结束后,牧场需要监测免疫效果,及时补防并关注周边区域动物疫病流行动态,做好预警工作[1]。
2.3.2 规范用药。药物不仅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提高畜禽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侵入的能力。牧场兽医在动物发病后,往往根据用药习惯,反复使用一种或几种药物治疗,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对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5]。为了避免盲目用药,动物发病后,最好进行药敏试验,选择2~3 种敏感药物,交替用药。对于产奶、产蛋和肉用动物,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同时还要注意休药期,以便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饲喂添加抗生素、非法添加剂或生长刺激剂的饲料也是明令禁止的,牧场应当多使用绿色添加剂和酶制剂。
3 阻断病原微生物向场外传播路径
3.1 粪污及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牧场粪污及废弃物如果不经无害化处理将威胁周边区域的生物安全。牧场应用较多的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技术有:沼气发酵处理、堆肥处理、食粪昆虫处理等,处理后可作为燃料、有机肥料、饲料资源等再利用;污水的处理有活性污泥处理、生物膜处理法等,处理后可作为灌溉用水[4]。牧场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废水、废物、废气的排放,不仅利于本场自己可持续发展,也能降低周围环境污染风险。牧场粪污处理场所应当选在远离居住区、水源地,一般建在生产区下风向100 m 之外。
3.2 病(死)动物处理。牧场对于一般病(死)动物(非重大疫病)的处理需要更加规范。牧场应该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处理病(死)动物,不能随意丢弃病(死)动物,不为谋取眼前利益而违法运输、出售和加工病(死)动物成食品[4]。
目前,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热点话题。只有广大畜牧从业人员从意识上重视牧场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牧场生物安全环境,才能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