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腐烂病和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2021-12-06常文敏
常文敏
(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河北 威县 054700)
威县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属冀南低平原区,大部分属于沙壤土,杨树资源较多。近两年,杨树病害发生频繁,部分林地已出现连片死亡现象,如不及时防治,树木死亡率会逐渐增高,给威县林业经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造成一定损失。
1 发病情况
2020年8月21日,梨园屯镇梁庄村4年生杨树林地(面积100 亩),杨树腐烂病发病率11.9%,白粉病发病率20%,树叶变黄,落叶严重,树势衰弱。2020年8月22日,侯贯镇南侯贯村5年生杨树林地(600 亩),杨树叶子枯黄,落叶情况较重,腐烂病发病率21%,白粉病发病率15%,死亡率2%。2020年8月24日,赵村镇大张山村,8年生杨树林地(面积500 亩),落叶严重,腐烂病发病率25.22%,死亡率4%。据了解,其它乡镇林地也存在类似情况。随着树龄的增大,杨树腐烂病、白粉病发病率逐渐增高,树势衰弱,甚至死亡,降低了杨树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发病症状
2.1 杨树腐烂病。主要发生在主干,病斑大小和形状各异。发病初期,皮层组织腐烂软化,逐渐干缩,病部树皮出现开裂,甚至变为丝状,腐烂程度深浅不一,深可达木质部。
2.2 白粉病。杨树白粉病在威县发生广泛,是杨树主要叶部病害,少数也侵染新梢。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色黄斑点,形状不规则,逐渐扩大,叶背面长有白色粉状霉层,严重时白色粉状物连片,致使整个叶片呈白色。后期病斑上产生黄色至黑褐色小粒点。病害发生严重的林地,叶片变小,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发生规律:一般7~8月发病,症状明显,立秋后形成闭囊壳,其后逐渐成熟越冬。
3 发病原因
3.1 树种、品种。造林选择了容易感病的苗木更易成片发病。
3.2 树龄、树势。随着树龄增大,杨树树势开始降低,易感病害。
3.3 伤口入侵。因其它蛀干害虫为害、林地放牧、机械损伤等原因,形成病菌侵入口,造成树木发病。
3.4 气候条件。上半年气候干旱,而7~8月份高温高湿,容易引发病害。
4 防治方法
4.1 加强检疫,杜绝带菌苗木造林。苗木栽植前一定要进行检疫,使用“两证一签”健康苗木,以免病害传播蔓延。
4.2 选择新品种良种造林,比如北林1 号、2 号等树种,具有抗性强、长势快等优势。
4.3 加强肥水,增强树势。根据需要及时施肥、浇水,增强树势。
4.4 预防蛀干害虫,减少伤口,以免病菌入侵,导致腐烂病的大面积发生。
4.5 加强监测,清理病源。加强监测,发现病源,及时清除带出林地或深埋,减少侵染源。
4.6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1∶10 碱水涂抹树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连喷2 次,间隔5~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