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绵粉蚧综合防治技术
2021-12-06郭连茹
郭连茹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园林绿化管理处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白蜡绵粉蚧,是秦皇岛开发区千头椿和白蜡树上的一种重要刺吸式害虫,属粉蚧科绵粉蚧属。部分地段的树木受此虫危害十分严重,枝叶布满虫体,树势严重削弱,很难除治。鉴于此,笔者历经几年细心观察,掌握发生时间,积累经验,摸索出一套白蜡绵粉蚧防治方法。
1 生物学特性
白蜡绵粉蚧1年发生1 代,以若虫在树皮缝、翘皮下、牙鳞及周边低矮植物枝条上越冬。越冬若虫在2月底~3月初(温度高活动早)开始活动,向树上爬行,3月中、下旬雌雄分化,雄虫分泌蜡丝结茧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交尾,雌成虫在枝干或叶片分泌卵囊,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4月下旬~5月底为越夏代若虫孵化期,5月中旬为盛期。初孵若虫爬行至叶背叶脉两侧固定取食并越夏,9月落叶前若虫转移到枝干隐蔽处越冬。
2 影响因素及发生规律
温度不仅影响蚧虫的发育速率,而且可以影响其存活。早春温度越高,白蜡蚧活动越早,而本地区的倒春寒是导致其死亡的因素之一。该蚧虫初孵若虫期是种群的扩散阶段。扩散的总趋势是自母体向四周、向新生枝叶方向发展,扩散的程度以孵化高峰期及高峰期过后最大。有明显的向阴性,趋于向枝条、叶片的阴面或林内光线较弱的部位聚集。在植株间分布的不均匀性较植株内部不同的枝叶间更为明显,同一个林分的不同部位,同一种植物的不同植株之间,虫口密度往往差别很大。呈聚集性,虫口密度越大聚集越明显。越冬若虫除在树皮缝越冬,也布满周边植物上。
3 防治方法
3.1 危害严重的树木。早春,结合修剪及清理园林卫生,清理掉部分虫源;2月下旬,若虫未活动之前,对树干进行人工刷除,以降低虫口密度;3月初,可对树干进行多次喷水作业,以扰乱其生存环境,降低虫口密度;树干涂环状胶,在分支点处涂抹效果更显著;可对大冠的白蜡进行缩冠(千头椿不适用)处理,并清理干净,以减少虫源,亦可增强树势;3月下旬,待温度适宜时,喷0.5 波美度石硫合剂,效果显著,操作时务必将周边植物全部喷上;3月下旬,土壤彻底解冻后,对千头椿和白蜡进行埋药(涕灭威)。由于越夏代若虫在全冠为害,树大且密(多为背景树),不便于喷药工作,涕灭威需经1 个月显药效,恰好防治越夏代。越冬代若虫活动盛期,且分泌蜡丝之前,对全冠进行喷药,进行化学防治,药剂为吡丙醚加助剂;越夏代卵期,可再行喷药,综合防治,药剂为螺虫乙酯、虱螨脲,药效持续长,兼可杀幼虫;9月可于树根之上20~30 cm 处再涂胶,以除治下树的若虫;增强树势,合理修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少施氮肥,多施钾肥;次年再重复以上方法,且群防群治,历时2年,效果十分显著。
3.2 危害不严重的树木,采用以上适宜方法。但一旦发现此虫害,尤其周边千头椿和白蜡多的地方,就应该彻底根除,否则将危害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