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杂交种H712的选育

2021-12-06丁兰英王称新项明华

中国种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杂交种锦州市父本

丁兰英 王称新 韩 博 吴 卫 田 野 项明华

(辽宁省锦州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锦州121017)

玉米作为全球第一大作物、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畜牧业、工业基础原料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目前我国玉米育种仍然以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为主要目标,但是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生产方式制定的玉米育种目标有不同程度的细化。锦州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选育丰产性和稳产性好、抗倒性强、成熟期适中、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杂交种为育种目标,利用国内血缘改良国外血缘选系与国内种质资源改良的杂优模式,组配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抗倒性强、适应性广、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晚熟玉米杂交种H712[2]。2021年5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210092。

1 亲本来源及品种选育

1.1 母本以选育早熟、高产、抗倒、抗病、高配合力自交系为目标,锦州市科学技术研究院2008年以M54/铁7922为基础材料,在F1时以M54回交1次,经南繁北育7个世代自交选育而成,命名为V23。

V23在辽宁省春播全生育期125d,需活动积温27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黄绿色,叶缘紫色,苗势较强。株型紧凑,株高210cm,穗位高60cm,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紫色,雄穗分枝数1~5个,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果穗直筒形,穗柄中,苞叶中,穗长15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0g,一般每667m2平均产量400kg。早期发苗快,根系发达,抗倒性强,株型好,单株结实好,脱水快,品质优,活秆成熟,配合力高,抗病性较强,耐瘠薄、耐干旱能力强。

1.2 父本以选育配合力高、抗性好、熟期适中的自交系为目标,2010年以丹598与自选系Z899为基础材料,利用常规选育法经南繁北育7个世代自交选育而成稳定的自交系,命名为B27。

B27在辽宁省春播全生育期129d,需活动积温30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苗势强。株型半紧凑,株高180cm,穗位高65cm,成株叶片数22片。花丝浅紫色,雄穗分枝数14个,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果穗锥形,穗柄中,苞叶长,穗长14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25g,一般每667m2平均产量260kg。根系发达,活秆成熟,茎秆坚硬,保绿度好,属于晚熟系。配合力高,抗倒性强,高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灰斑病,耐涝耐干旱性强。

1.3 杂交种选育玉米杂交种H712是锦州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自选系V23为母本、自选系B2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晚熟玉米单交种。2016-2017年参加锦州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自行组织的品比试验,2年共12个点次全部增产,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性强、适应性广、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点。2018-2019年参加辽宁省东裕科企联合体普通晚熟组区域试验,表现优良;2019年同步参加辽宁省东裕科企联合体普通晚熟组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抗性强;2020年完成了2个测试周期的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该品种(参试名称为锦研77)在参试中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辽宁省品种审定标准,于2021年5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210092,定名为H712。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H712在辽宁省春播全生育期130d,比对照沈玉21早1d。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绿色,花丝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成株叶片数21片。株高300cm,穗位高107cm,果穗筒形,穗长约19.9cm,穗行数18~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约36.0g,出籽率84.4%。

2.2 品质2019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分析测定,籽粒容重732g/L,粗蛋白含量10.72%,粗脂肪含量4.41%,粗淀粉含量72.42%。

2.3 抗性2018-2019年经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茎腐病、丝黑穗病。田间自然发病高抗茎腐病和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

3 产量表现

3.1 品比试验2016-2017年参加锦州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自行组织的品比试验,2016年6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每667m2平均产量818.8kg,比对照沈玉21增产6.8%;2017年6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852.4kg,比对照沈玉21增产8.2%。

3.2 区域试验2018-2019年参加辽宁省东裕科企联合体普通晚熟组区域试验,2018年8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每667m2平均产量702.7kg,比对照沈玉21增产8.6%;2019年续试,8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806.4kg,比对照沈玉21增产8.9%;2年区域试验16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754.6kg,比对照沈玉21增产8.8%。

3.3 生产试验2019年参加辽宁省东裕科企联合体普通晚熟组生产试验,10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每667m2平均产量756.8kg,比对照沈玉21增产9.3%。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宜区域H712属于晚熟类型,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耐瘠薄,适宜在辽宁省境内≥10℃有效积温在3000℃以上的晚熟类型区种植。

4.2 种子处理及播种播前应进行晒种、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预防病害,确保苗齐、苗壮。适宜清种,每667m2保苗3500~4000株时产量最佳。

4.3 施肥管理每667m2施农家肥2000~3000kg作基肥,施玉米专用肥30kg作种肥,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kg。也可采用“一炮轰”施肥法,即结合整地,一次性施用缓释肥或复合肥满足玉米全生育期需要。缓释肥或复合肥的N∶P∶K为25∶15∶10,通过增加磷、钾肥施用量,促进玉米茎秆发育,增强玉米抗倒、抗病能力[3]。

4.4 田间管理在苗期注意防治病虫杂草;在大喇叭口期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拔节期、孕穗期可用无人机喷施杀菌剂和叶面肥防治病害,减少秃尖,确保丰产。

4.5 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该品种喜肥水,合理密植,密度在3500~4000株/667m2时无空秆、无秃尖,产量最佳。在生产过程中,注意防治茎腐病。

5 杂交种制种技术

5.1 选地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周围300m以内没有其他品种玉米种植的地块。

5.2 播期与行比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播种前要晒种、包衣。父母本行比1∶4~5,父本先浸种与母本同播,母本适宜密度为4000~5000株/667m2,父本适宜密度为1500~2000株/667m2。

5.3 肥水管理最好施农家肥作基肥,每667m2施玉米专用肥50kg或复合肥25kg+磷酸二铵5kg做种肥(注意种、肥隔离,避免烧种),播种时土壤水分要达到70%以上,以保证播种后苗全、苗齐,生育期间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补水。

5.4 田间管理苗期及时防治病虫杂草,父母本去杂去劣;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拔节期、孕穗期防治病害,喷施叶面肥;母本孕穗后期摸苞去雄,同时去杂去劣,父本授粉后及时割除,保证田间通风透光。

5.5 收获晾晒玉米苞皮发白时可先扒皮晾晒,加速降水,收获后注意防雨防鼠害,当含水量降至16%以下时即可脱粒。

猜你喜欢

杂交种锦州市父本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善良的小熊
ResearchontheNegativeMotivationofHighSchoolStuden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Vocabulary Skills by Using CALL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
假如古代也有手机
探析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职高生物课中的“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