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南充市现代农业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1-12-06蒲春雷伍建春蒲传永罗明宝

中国种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南充市南充种业

蒲春雷 伍建春 蒲传永 王 毅 杨 腾 张 敏 丁 攀 罗明宝

(1四川省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南充637000;2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新复乡人民政府文化站,南充637000)

南充农业种类齐、生产规模大、种子(苗)用量多。粮食播种面积、蔬菜总产、畜禽出栏均居全省首位或前列。水产养殖遍布全境、晚熟柑橘随处可见,栽桑养蚕户户皆有,辖区内的阆中、南部、西充等多县(市、区)是享誉全川的道地药材产地。全市年用种量:水稻、玉米“两杂”种子450万kg;蔬菜种籽90.6万kg、块茎2600万kg;长白母猪0.5万头、大白母猪0.5万头、长大(大长)二杂母猪12万头;家禽7405.8万羽;鱼苗1981.3万kg;柑橘苗300万株;蚕种50万张;中药材种苗5000万株、种茎1500万kg[1]。因此,推进南充现代农业种业高质量发展对满足生产用种充足供应,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推动农业全面提质增效均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2]。

1 种业现状

1.1 种子科研农作物方面,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南充分中心、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西充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等3家公益育种单位在重点开展资源收集、材料创制等基础性研究,四川仲帮种业、四川垦丰种业等种业企业及多家育种个体一直从事品种选育和实用技术研发。畜禽方面,天兆猪业嘉陵育种场为生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蚕桑方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蚕丝学校和3家省属蚕种场在开展蚕种和桑苗培育。果树方面,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专门开展柑橘品种选育。水产方面,建成国家级水产资源保护区5个,省级水产资源保护区1个。

1.2 种子生产全市有农作物B证企业2家、D证企业5家;种猪场27个、种羊场5个;能开展鱼苗生产的企业2家、蔬菜种苗生产企业13家;柑橘苗木D证企业17家,其他果苗生产企业12家。全市已建成大豆、花生、红苕种子生产基地约600hm2;特色蔬菜种苗生产基地80hm2;种畜场年生产祖代、父母代种猪3万头、12万头;水产种苗生产基地66.7hm2;优质桑园2.7万hm2、原蚕生产基地13hm2;中药材种子生产基地0.1万hm2。

1.3 种子销售建成南充川北、阆中开元、营山北坝等种子集散市场多家;设有市、县、乡3级种子销售门店1684个。市内年销售种子:水稻200万kg、玉米210万kg、小麦15万kg、油菜20万kg;祖代母猪2万头、父母代母猪5万头、商品仔猪60万头;水产种苗10亿尾;蚕种40万余张;果树苗木300万株;蔬菜种苗2850万株、种茎100万kg;中药材种苗1亿株、种茎1200万kg。

1.4 种子监管10个县级以上种子管理机构和4个种子检测机构可以开展粮油、蔬菜、中药材等种子监管和检测;蚕桑有专业质量检测机构1个;其他行业还无专门的种子监管机构,仍由农业主管部门的业务相关单位执行。市本级发证种业企业现场检查覆盖率达到100%,抽样覆盖率达到90%;县级发证种业企业现场检查覆盖率达到50%,抽查覆盖率达到85%以上。农作物种子合格率达99.3%,畜禽生猪三杂面达92%,水产品合格率达99%,蚕桑成品卵检疫合格率达100%。

2 存在问题

2.1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地形地貌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农耕历史悠久、农业种类齐全的特点成就了南充农业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如全国第一株棉花洞A不育株、全球第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T型小麦不育系恢复源84-5、世界首例只受光长控制不受气温影响的光敏不育材料华光246S等珍贵种质资源均是在南充发现和驯化的。但南充农业种质资源被保护利用却十分有限,主要表现:一是资源普查与收集不完全。由于资源普查与收集范围广、周期长、经费大、专业性强等原因,导致一些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被压缩,部分行业资源收集未开展。二是优质资源未被充分利用。柑橘地方品种、水产特质鱼类、道地中药材等优良资源未能深度研究开发;小麦T型不育系未大范围向科研单位推广利用;小麦光敏不育材料未能从政府层面组织鉴定和开展立项攻关。三是保护利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部门间资源保护利用分工还不明确,地方资源保护利用平台尚未建成,全国统一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未能得到充分运用,种质资源的数字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监督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2.2 自主选育能力不强粮油育种成果占据销售生产统治性地位的品种不多;蔬菜、蚕桑、果树、水产品种自主选育能力弱,主要以国内外引入品种扩繁为主;“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数量少。据不完全统计,南充市种业企业拥有农作物、中药材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仅51个,畜禽、水产、蚕桑、果树还是空白;韩国萝卜、番茄等优质蔬菜品种进口比例为60%~85%,晚熟柑橘98%的品种是由国外引进。种子“芯片”被人卡脖子、品种权受制于人情况严重。

2.3 种子基地建设滞后一是因隔离需要,种子基地往往都建立在环境相对封闭的地区,农作物种子基地的田间灌排、种子晾晒等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完善;畜禽蚕等养殖类种子基地的圈舍改造、场地修建还不充分,基地抗自然灾害能力弱,产种量年度震荡大。二是受农村劳动力缺乏,禽流感、非洲猪瘟流行影响,农户繁殖和制种热情下滑,基地不稳定。三是机械化、轻简化制种和繁育技术未能广泛运用,先进生产模式和机制未能充分引进,基地生产效益不明显,种子基地向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的成都、绵阳、汉中、甘肃等异地转移趋势加重。

2.4 企业竞争压力巨大一是企业“育繁推一体化”脱节,种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程度不高、社会资本参与度不够等原因致使本地种业企业市场竞争优势不强。二是先锋、托佩克等国际种业巨头大举入驻中国,登海、隆平高科等国内大公司品种占领南充种子市场,给本地种业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三是电商迅猛发展对实体门店交易,政府项目种子招标采购对品种优势不强的企业销售都带来激烈竞争和一定的生存压力[3]。

2.5 种子监管能力弱化国有单位体制改革前全市有农作物种子管理站10家,人员80余人,而改制后部分县(市、区)种子机构合署、合并甚至撤销,独立种子管理站只有4家,30余人,种子监管体系萎缩,种子监管力量减少。同时,检验设备设施老化、种子试验场地标准不高、专职技术人员缺乏等,致使常规品种、蔬菜种子等市场监管易被忽视。而畜禽、水产、果树行业还无独立的种子管理和检测机构。

3 发展建议

3.1 加快种子科研推动

3.1.1 加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一是提升种质资源保护意识。要强化业务部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政策法规学习,清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增强保护意识。要纠正种质资源保护只是科研院校责任的陈旧思想,转变种质资源保护观念。要引导科技人员、企业、社会组织主动参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提升种质资源保护的自觉性。二是加快优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既要加快对南充市历史蕴藏的红薯、黑山羊、倒刺鲃、酸橙、川明参等地方特优种质资源的开发,推动种质资源向实用品种或商品转化;更要对南充市新近发现的小麦T型不育源84-5、小麦光敏不育材料华光246S等珍贵育种材料进行深度研究和潜力挖掘,以鉴定审核、科研立项、材料转让等多种方式强化利用,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运用于农业生产,特别是小麦光敏不育材料的最新选育品系已申请了发明专利,目前实质审查已经生效,其含金量不亚于标志杂交水稻选育历史里程碑的水稻“野败”的科学价值,若不及时深度研究和全力开发利用,将会是珍稀种质资源的极大浪费。三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建设。建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实施分级管理,落实分级负责,开展有机衔接的保护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承担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任务,种质资源保护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措施保障。要利用好全国、全省统一的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推进数字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监督管理。

3.1.2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一是要改革科研体制。既要调整科研分工,做好公益和商业育种的科研方向定位,公益性育种应侧重于具有基础性、探索性、前瞻性的公益性研究,商业育种应侧重于商业品种的创新和应用性技术研究[4];又要完善科研转化机制,强化“产学研结合”“院校地合作”“院局融合”,通过科研合作,加快科研单位技术成果转化,解决企业品种技术困难,推动科研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二是重点发挥好地方科研单位的带动作用。品种带动 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南充分中心、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天兆猪业嘉陵育种场、驻市省属蚕种场等地方科研单位仍是区域性农业新品种更新换代的主力军,如截至2019年南充审定登记的约200个农作物品种中,约190个品种都是地方科研单位选育的;又如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出的南玉3号、科茂918、南油10号、南油11号等品种促成了四川科茂种业、四川丰登种业、四川仲帮种业等南充本地种业企业的诞生和成长。人才带动 一般来讲,专业的科研人员位于种业链前端,技术能力比种业企业人才更有优势,因此,加强地方科研单位科技人才与种业企业的技术合作以及鼓励科研人员自主创业,都能很好发挥出人才带动作用。如前些年在种业改制中参与到种业企业的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多数都成长为种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技术带头 地方种业科研技术人员在种子生产、品种选择、良种推广上都能发挥重要的技术带头作用,如全市每年的大小春品种推介、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种子质量问题鉴定等种子相关工作上,科研单位人员都发挥出了重要的技术带头作用[5]。三是增加科研投入。争取项目资金 利用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南充分中心、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等公益育种单位身份优势和南充红薯、大豆、油菜等行业科研成果较多的地位优势,强化科研立项,争取国家、省级项目资金;抓住四川全面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契机,组织川东北种质资源保护中心项目申报,争取省级财政支持;做好川渝柑桔种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争取省级种业园区专项补贴。增加地方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应在国家、省级科研项目上适量配套地方资金,保障种业发展必要经费,并适当向种业科研倾斜。调动地方民间资本融入 强化产学研协同,强化公益和商业育种互助,鼓励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建立利益联合体,调动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对种子科研的支持。

3.2 加强种子基地建设南充地理环境优良,农业种子繁制历史悠久,《种子法》出台前,粮油制种面积达到6667hm2,仔猪、蚕种远销广安、遂宁,川明参、半夏道地中药材种生产量很大。但近年伴随本地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和外地现代化繁殖和制种技术的兴起,市内种子基地向外转移趋势加重,面积逐年萎缩。因此,要稳定南充市种子基地面积,重振制种大市地位,就必须正视南充市种业现状,扬长避短、因地适宜地加强种子基地建设。一是选择性发展基地,扩大优势种子基地面积。发挥各地农业行业优势,加强顺庆的食用菌、柑橘,嘉陵、仪陇的蚕桑与生猪,阆中、南部的中药材,西充的二荆条辣椒、红薯,蓬安的水产等种子基地发展。并力争在全省具有明显优势的甘薯、大豆、柑橘、道地中药、蚕桑等产业上能成功创建成省级农作物种子(苗)生产基地2~3个。二是要加强基地设施建设,提升基地生产能力。要充分用好省级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生猪核心育种场建设、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建设等补助资金,并适当配套地方财政资金,加强田间道路、灌排设施、晾晒场地、电力与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种子生产、种子烘干、种子加工等机械设备改造,改善生产条件,提升生产能力。三是要创新基地生产模式,确保基地长期稳定。探索制种大户、专合组织等新型制种模式,构建种子企业与农户、大户、专合组织长期的契约合作关系,推广机械化、轻简化、工厂化制种技术,全方位解决劳动力缺乏、效益较差、技术落后等问题,降低基地外移趋势,把种子生产留在本地,稳定种子基地面积。

3.3 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一是加大对本地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实力。对南充市行业影响重大,资本实力较强的种业企业要在政策、项目和服务上予以重点支持和扶持。如加大嘉陵天兆猪业项目支持,夯实南充生猪地位;加强四川仲帮种业服务指导,保住南充种子出口窗口。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增强本地种业企业竞争实力。二是加快对外来企业的招商引资,弥补行业短板。加快对蔬菜品种选育、禽类种蛋(苗)产繁、水产鱼苗培育、果苗脱毒嫁接等外来种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弥补种业产业链条缺口和短板,尽早扭转这些行业品种权受制于人、种子(苗)靠外调供应的不利局面。三是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助推企业发展。通过出台土地使用优惠政策、简化手续办理程序、创新金融政策支持、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多层次、多方式创造企业市场运行的良好环境空间,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3.4 强化种子监管职能一是完善监管体系。各地的种子监管机构不论是独立存在还是合署、合并,种子监管职能不能弱化,必须明确部门职责、落实人员分工、从严开展监管,对种子选育、生产、销售、使用全程监管到位;既要对“两杂”种子、商品仔猪、常用鱼苗、柑橘幼苗等审定或生产使用量大的种子(苗)严格监管,也要对小杂粮、蔬菜、小家畜禽、特色鱼苗、专用蚕种、中药材等登记品种或用量较小的种子(苗)加强监管。二是提升监管能力。要坚持种业市场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查企业、查市场、查基地、查线索;要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种子、种苗等违法行为;要提高种子和种苗质量检验、许可监管、信息发布等方面的监管与服务能力。三是增强监管保障。要稳定种子队伍,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思想素质;要在设备采购、场地使用、设施修建上给予资金政策保障;要在新品种展示评价体系、许可信息公开查询方式、生产经营信息报告制度上实现开拓和创新。全环节、全链条加强种子监管工作运营保障[6]。

3.5 突出园区带动作用四川省于2020年启动省级现代种业园区建设,南充的“川渝柑桔种业现代农业园区”获批培育创建。一是政府要增加财政的“硬投入”,地方要打造好种业发展的“软环境”,高标准建好种业园区。二是要通过园区科研、商业、公益等功能的实现,充分发挥园区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种子种苗繁制、企业销售、品种使用等各环节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要以省级现代种业园区创建为契机,充分利用省市对园区建设给予的资金补贴和政策激励利好条件,推动南充现代农业种业高质量发展,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猜你喜欢

南充市南充种业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南充市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与评价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有惊无险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全省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训班在南充市嘉陵区举办
田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