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德师范学院“统战+畲族文化”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2021-12-06张晓芳

法制与经济 2021年2期
关键词:闽东畲族宁德

林 猤,张晓芳

统战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将统战工作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创新与落脚点。“统战+民族文化”的统战新模式在闽东地区具体体现为“统战+畲族文化”模式,对这一模式进行研究将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和发展统战理论与实践。

一、“闽东之光”与畲族文化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1]一书中谈到,“闽东之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畲族文化是一个闪光点;闽东是老区,有长期的斗争历程,也是一个闪光点;闽东人民现在正在抓紧机遇,脱贫致富,这又是一个闪光点;闽东的山海交融,风景独特,这也是一个闪光点。这四个闪光点可以分别概括为民族文化闪光点、革命文化闪光点、城市精神闪光点与自然生态闪光点。畲族文化是闽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要建设好、发展好宁德就必须重视畲族文化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畲族文化在闽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催化与推动作用,让畲族同胞以及其他闽东同胞通过弘扬畲族文化加深对闽东文化的认识,树立文化自信,进而通过文化自信这样一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来凝聚力量,共同建设闽东地区。这也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精神的重要举措。

二、传承畲族文化对于宁德师范学院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畲族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传承畲族文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就其理论价值而言,传承畲族文化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凝聚力;将为地方高校开展统战工作尤其是民族统战工作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路径,为高校弘扬民族文化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模式,为增强文化自信与弘扬民族文化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就其实践价值而言,传承畲族文化是契合地方发展与建设需要的,福建省宁德市有20万的畲族人口[3],是我国大规模畲族聚居地之一。是否能够调动为数众多畲族同胞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到闽东地区改革与发展的成效。发挥畲族文化的向心力,将畲族同胞的力量凝聚到建设和发展闽东地区这一目标上,推动闽东地区又好又快发展,这既是民族统战工作的方法,也是民族统战工作的目标。

(二)发扬地域文化和丰富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

传承畲族文化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首先,宁德师范学院作为闽东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畲族文化是闽东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畲族同胞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为闽东地区的发展与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畲族的民族精神是新时代宁德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提炼和发挥畲族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将有利于凝聚闽东人民特别是畲族同胞的人心与力量,共同建设新宁德。提炼和宣传畲族的民族精神这一时代使命自然就落在了宁德师范学院的肩上。其次,宁德师范学院拥有较多的畲族学生,占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85%以上,畲族文化自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畲族文化既是宁德师范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同时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因此,传承畲族文化是宁德师范学院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学校民族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抓手

传承畲族文化与宁德师范学院统战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传承畲族文化是宁德师范学院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传承畲族文化有利于增强畲族师生的民族认同,增进民族情感,有利于学校统战工作取得实效;另一方面,学校统战工作特别是民族统战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必须建立在了解畲族文化的基础上。了解畲族文化是开展民族统战工作的认识基础,而传承畲族文化则是开展民族统战工作的重要举措。将弘扬民族文化与地方高校统战工作尤其是民族统战工作紧密结合,主动探索以地方高校为主体弘扬民族文化的路径,有助于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闽东之光”的重要论述精神,为宁德师范学院民族统战工作提供新思路。

三、传承畲族文化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传承畲族文化面临的外部挑战

外部环境给予的各项挑战对于畲族文化的存在与发展都可能产生消极影响。首先,从经济全球化视角来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经济社会对文化创新的要求日益迫切。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强势文化、流行文化对弱势文化呈现出碾压态势,挤压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导致民族文化与市场经济兼容过程中地位不断被弱化、边缘化。畲族文化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文化的传承依靠的是口口相传,更加加剧了畲族文化完整性传承的难度。其次,从文化多样性的视角而言,经济全球化使文化碰撞加剧,各种不同的文明与文化在冲突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文明与文化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却有强弱之别,强势文化同化弱势文化的情况依然客观存在。少数民族文化由于其民族人数不多,天然存在着传承者数量的劣势,因此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种闭环模式,一旦受到外界冲击,其文化传承的延续性将面临严重威胁。再次,从社会信息化视角而言,信息借助网络传播其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文化传播借助网络更加呈现两极分化态势。民族文化的传承因其受众范围较小,受到的关注度不高,因此在社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极易被挤压传播空间,传播渠道也容易受限,这容易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承无法有效利用网络以及新媒体的优势,文化传承容易仅局限在本民族内。

(二)传承畲族文化存在的内部困难

传承畲族文化除了面临外在挑战,还存在着内部困难。首先,因为畲族并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这就使得畲族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针对自己本民族的同胞,导致畲族文化影响力无形中被削弱。久而久之,畲族文化对于本民族同胞的吸引力也会减弱。其次,畲族文化的传承者主要由畲族同胞进行,但由于各民族通婚,民族融合加快,客观上使得畲族文化的传承者数量减少。同时由于畲族同胞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因此无法有效整合相关资源与力量传承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传承呈现零散、片段的特点。再次,畲族文化传承的手段和方式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传统的传承方法与手段仍是“言传”与“身教”,这样的方式仅适用于小范围的文化传承,而且不易被年轻人接受。为了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使传承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不仅仅是本民族的同胞,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就必须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将本民族文化的精华向全世界展示,更好地发展、传承以及创新民族文化。最后,社会总体对畲族文化传承的不够重视,忽视了传承畲族文化的重要性,更忽视了传承畲族文化在团结畲族同胞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民族文化传承断裂对统战工作的影响

民族工作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保护、尊重、传承民族文化则是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传承民族文化是民族得以维系与存在的重要基础。当前,传承民族文化面临着严峻的内部困难与外部挑战,这就容易导致民族文化传承出现断裂。而民族文化传承顺利与否关系到少数民族群体的民族认同甚至是国家认同的程度高低。换言之,传承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增强文化自信,而文化的向心力将会使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形成合力,这也是统战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对于高校而言,高校统战工作的对象多样,因此开展统战工作的难度较大。而以高校为主体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活动,能够有效地团结在校的少数民族师生,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同时也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示提供窗口,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

四、宁德师范学院“统战+畲族文化”模式的具体实践

虽然传承畲族文化存在内部和外部的诸多困难,但宁德师范学院以发扬“闽东之光”为己任。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指导下,宁德师范学院将传承畲族文化与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相结合,积极拓展各种实践路径,并收到了初步成效。

(一)“统战+畲族文化”模式的解读

“统战+畲族文化”模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弘扬与传承畲族文化,发挥文化的向心力,团结广大畲族同胞,巩固并壮大统一战线,提高统战工作的实效性。宁德师范学院弘扬与传承畲族文化的主要路径是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以及组织育人等方面进行,将文化育人与其他育人方式相结合,消除影响畲族文化传承的不利因素,增强育人效果与统战实效。其中,课程育人的具体实践体现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将畲族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育人主要体现在开展畲族特色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组织育人体现为培养与教育畲族学生党员,将畲族文化、畲族的民族精神融入党支部与团支部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丰富组织文化,加强组织建设。

(二)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同学尤其是畲族同学的个性化、特色民族教育,宁德师范学院已经连续八年开设少数民族预科班,开设少数民族预科班是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高校统战工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效性。宁德师范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招生人数及比例总体呈增长态势。2012年招生45人、2013年招生50人、2014年招生45人、2015年招生50人、2016年招生70人、2017年招生104人、2018年招生110人、2019年招生68人,累计招收的少数民族同学547人,其中畲族学生占比85%以上。为加强少数民族同学对自身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学校主动承担传承民族文化重任。少数民族预科班开设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夯实少数民族同学的文化基础;开设思想品德课程,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民族分布情况,为少数民族同学增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开设民俗文化体验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组织同学身着畲族服饰参观中华畲族宫、开展服务畲乡科技下乡、畲族古村落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让少数民族同学能够实地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三)畲族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

宁德师范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挂靠语言与文化学院,由二级学院负责班级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语言与文化学院坚持“文化育人”,经常组织以畲族文化活动为主的多种多样民族特色文化活动,让少数民族同学进一步了解本民族文化,增进了汉族同学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为维护好高校统一战线以及建设和谐校园奠定基础。语言与文化学院还按照学校要求,建设畲族文化教育中心。教育中心开馆9个多月,参观人次破万。该馆详细展示了畲族同胞的分布情况、服饰、生活习俗、特色饮食等民俗及风土人情。该馆已经成为宁德师范学院重要的民族文化教育与展示基地与新生入学教育基地。此外,语言与文化学院还注重畲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开设了畲族歌言传承班,在校内畲族同学中掀起了学习畲族歌言的热潮。每年的“三月三”畲族民俗文化节,学校都会组织民族班和预科班同学参加系列活动,感受畲族文化魅力。除此之外,学校还专门成立畲族歌舞表演团,特色的畲族编舞“畲带情”等在各类艺术大赛上斩获殊荣,为人们认识丰富多彩的畲族文化打开了一扇大门。同时,校内的畲族歌舞表演为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增进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奠定了基础。

(四)畲族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

宁德师范学院要将培养与教育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作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举措。以语言与文化学院为例,截至2019年9月,学院有学生党员39名,其中畲族学生党员4名,所占比例为10.26%;入党积极分子151名,其中畲族入党积极分子23名,所占比例为15.23%;畲族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比例均高于畲族同学所占学院学生人数比例。语言与文化学院党委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上将更加侧重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使之成为少数民族同学与党组织之间的桥梁纽带。二级学院更加关注少数民族同学的思想动态,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与文化交流,营造校园环境中各民族和谐相处的融洽氛围,为学校统战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各党支部充分利用闽东红色文化资源和畲族文化资源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了解闽东革命历史以及畲族同胞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从而起到加强民族认同,团结少数民族同学的作用。在日常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上,注重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将少数民族同学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激发其学习、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猜你喜欢

闽东畲族宁德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永安“三月三”
宁德市妇联举办“传承好家风·建设新宁德”主题活动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宁德核电站火灾事故的情景构建
上汽与宁德时代合作回收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