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抗疫行动中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再现及启示

2021-12-06程样国

江西社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共同体抗疫

■余 芳 程样国

人类发展史是一部与危机、病毒斗争的历史,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中国抗疫工作始终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秉承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充分发挥团结精神与世界担当精神,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群众取得了抗疫的巨大成功,也为全球抗疫作出了巨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公共危机事件的挑战,要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中国制度所体现的整体观,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1](P13)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中国抗疫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取得抗疫胜利的重要精神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西方社会表现出的不同应对方式,其背后实际反映的就是深层次的价值观的差异,即由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不同所致。[2]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指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且在面对灾难风险时集体利益处于优先位序,是“个人自我利益实现的一种崇高方式”[4],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在价值导向上的直接和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论述,最早见于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正共同体的描述:“从前各个人联合而成的虚假的共同体,总是相对于各个人而独立的;由于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3](P571)虽然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直接提出集体主义概念,但集体主义思想在中华大地上早已有之,是支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也深深地镌刻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我国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为今后面对各领域各类突发风险尤其是公共卫生的风险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中国抗疫行动中集体主义价值观再现的内在逻辑

中国抗疫战争中,全国上下联动,万众一心,充分彰显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抗疫行动中的体现。

(一)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抗疫行动的逻辑起点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还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对历史的发展和走向起着决定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既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但又有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党中央在疫情防控与治理的行动和实践中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置于首位的价值立场。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人类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伊始时,习近平总书记就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将防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5]来抓。后来疫情蔓延,为了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2020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对武汉封城的艰难决定,实施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隔离。武汉作为一个拥有千万人口的交通枢纽城市,封城这一决定对武汉、湖北乃至全国带来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6],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这份责任、担当以及勇气令世界瞩目,加上制度的优越性,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力地扭转疫情局势,取得抗疫防控的重大成果,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充分依靠群众,构筑起群防群控的防控力量。依靠人民力量,走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制胜法宝,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构建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7]在疫情面前,各行各业、各个个体都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场中:广大党员干部、部队和公安民警带头拼搏奋斗在危难一线;广大医务人员不惧牺牲坚守在生命救治一线;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力攻关;广大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奋战在防控一线;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工作;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己的行动来积极支持国家的号召,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热心支持。正是因为紧紧依靠群众,群防群治,团结一致,我国才能取得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而这也是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在中国疫情防控治理工作中的实践表现。

关注民生、促进发展的现实关怀。关注民生,共享抗疫成果也是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重要反映。为此,党中央果断地作出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有序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安排。同时,党中央还多方施策,保障群众的生活需要和促进经济发展。党中央作出的部署安排以及推出的一系列措施,统筹兼顾了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充分展现了疫情防控治理中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二)凝聚举国同心的团结精神是中国抗疫行动的逻辑展开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打破资本主义的枷锁,靠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主张“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8](P435)。坚持民族团结、与世界和平共处的团结精神,是构成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做法。

同心同德的领导核心。领导核心是团结的前提。疫情最早虽只发生在武汉,但在党中央有力领导下,抗疫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武汉市或者湖北省单打独斗的战争。党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布置工作,各行各业也按照中央要求,坚决将抗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集中调配全国优秀医护工作人员、先进设备、急需资源等到武汉和湖北重灾区;调集优秀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攻关,研制出疫苗,并免费为全国人民接种;首批复工企业生产抗疫急需物资、国家民生产品,以满足抗疫和人民工作生活所需;社区实行网格化的管理,普通百姓宅在家支持抗疫,等等。正是因为在党中央的有力领导下,举国同心,将抗疫作为首要目标,大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从而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

同心同向的抗疫统筹。统筹是团结的基础。新冠疫情来势凶猛,靠单个别地区甚至省份根本无法有效遏制,需要全国上下一盘棋,统筹安排,才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态势。一方面是做好了救治和防控两个战场的统筹工作[9]。如火神山和雷神山两所医院,从接到命令开建到最终验收移交,只用了十余天时间,这是多个部门通力协作才能在如此短时间予以完成的。另一方面是做好了抗疫和经济发展两个战线的统筹工作。党中央及时研判,认为抗疫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经济发展是民生工作,是抗疫工作要取得胜利的坚强后盾,两条战线都要兼顾。党中央采取一系列举措有效稳定了经济发展,2020年,我国GDP产值超百万亿,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两个战场、两条战线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党中央统筹安排各方资源和力量息息相关。

同甘共苦的抗疫实践。抗疫实践是抗疫胜利的保障。在抗疫工作中,全国上下、各个领域都身处其中,以自己的实践行动来支持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工作,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为抗疫工作指明方向;政府拨出资金,免费资助患者和接种疫苗;4万多名医护人员投入到主战场中;460多万基层党组织投入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筑起人民战争防线;广大社会力量为疫情防控工作捐款捐物;科研人员普及疫情防控知识,钻研疫苗的开发工作;新闻从业人员及时宣传党中央的最新精神,传播抗疫正能量,等等。正是由于14亿人民的不计得失、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实践,为中国取得疫情防控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履行命运与共的世界担当是中国抗疫行动的逻辑终点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资本市场领域不断扩大,人类历史将突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走向世界历史。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人类命运已经日益成为休戚与共的共同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在全球史观的观照下,中国抗疫行动有一种命运与共的世界担当。

从2020年3月初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同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疫情全球大流行。这给中国的抗疫增添了巨大的压力,要求我们在做好国内防疫工作的同时,还要防控境外输入疫情。中国在抗疫过程中和取得抗疫决定性胜利后,不仅将疫情防控技术、信息、经验无偿分享给世界,还向国际提供防疫物资,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立场和担当。早在2020年1月,中国就开始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通报疫情最新信息,公开新冠病毒的科研攻关最新进展,无偿地向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和抗疫经验。国家卫生健康委编写诊疗和防控方案,分享给全球180多个国家、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参照使用;国务院新闻办公厅和媒体通过专题发布会和栏目方式,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和做法;外交部积极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协助当地抗击疫情,做好疫情防控指导。在国内防控仍然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我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共5000万美元的现汇援助。截至2020年底,“中国向20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其中口罩2236亿只,防护服23亿套,护目镜2.88亿个,呼吸机27.1万台,检测试剂盒10.7亿人份,红外线测温仪1.19亿台”[1](P359);2021年上半年,中国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新冠疫苗,出口量相当于全球疫苗总量的1/6。

这些举措有效地支持和推动了全球抗疫工作,反映了中国政府在有能力做好本国抗疫工作的同时,也为全球抗疫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一个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认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中国为全球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人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中国抗疫行动中集体主义价值观再现的内在特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内在特质是事物本真属性的反映。中国抗疫行动中集体主义价值观再现的内在特质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持个体与集体的统一是中国抗疫的行动之炬

关于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不少论述,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个体与集体关系的认识也处于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私有制社会,是少数人的利益凌驾于大多数人利益之上,只有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才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以人民的集体利益为根本追求。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开始,就大力倡导并引导树立集体主义大局观。

1956年,党的八大以党章的形式明确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即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处于个人利益之上,当两种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个人利益必须坚决服从党的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个人利益则是集体利益的重要内容。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加讲究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我们不仅不排斥个人利益,而且提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共同实现,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的追求中。

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成功,就是因为很好地兼顾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将个人与集体统一起来,从而既能利用制度优势集中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安排全国的抗疫工作,做到抗疫工作全国一盘棋;又能充分发挥个体的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筑牢抗疫工作的人民长城。在疫情暴发的关键期间,我国举全国之力展开生命大救援,在最短的时间内,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将优质人才、技术、资源集中于武汉和湖北重灾区,有力地阻击了疫情的蔓延势头,大约3个月时间取得了武汉、湖北保卫战的关键性胜利。全国14亿人民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融入疫情防控战争,谱写了一首首悲壮而感人的人民赞歌。

对于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抗疫精神,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兼大众汽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高度评价说:“我从未见过一个国家的社会拥有如此的集体奉献精神,通过牺牲个人的便利来将事情变得更好。为此,我也正通过在家工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2]。在抗疫过程中,中国展现出的集体主义精神,很好地实现了个体与集体的辩证统一,无论缺失哪一方,都无法取得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的抗疫情景,更遑论攻坚克难、取得胜利。

(二)坚持国际与国内的统一是中国抗疫的行动之维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全球资本、信息以及人员流动频繁,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升,人类命运荣辱与共、不可分割,人类社会共同体意识逐步成为国际共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发生的危机可以迅速波及全球,影响国际社会整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SARS事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爆发,已经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危及全球安全和发展。面对这些危机,国际社会只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能实现人类利益最大化。反之,如果国家之间妄图以邻为壑、独善其身,那么这些危机就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甚至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深重灾难。在立足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认识论,以及人类命运日益休戚与共的实践论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8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进了我国宪法,成为一项国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深化了民族与世界关系的认识。

2020年的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再次以残酷的事实将民族与世界的紧密关系展示在世人面前。面对疫情,中国人民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世界人民紧密团结、通力合作,同战疫情、共克时艰。中国一方面竭尽全力做好本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为世界抗疫减轻压力;另一方面,无私地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其他急需国家提供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信息,以及技术等多方援助,为全球抗疫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得塞认为,中国强有力的举措不仅控制了国内的疫情,并且也遏制了疫情向境外的蔓延,在保护了中国人民同时也保护了世界人民。

在全球化时代,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性事件绝不是最后一次,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金融领域、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短板,都可能产生全球性风险。另外,这次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也暴露出了有些国家在民族与世界问题的认识上的狭隘和短视。只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加强合作,勇于担当,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共创美好未来。

(三)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中国抗疫的行动之矢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真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性规律,价值是主体的需要,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关系,是合乎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内在统一:真理是价值的基础,价值则是人类认识和实践的方向指引。有一点需要辨别的是,价值存在合理与否的问题,合理的价值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且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反之,则是不合理的价值。中国的疫情防控举措充分体现了科学真理与合理价值的有机统一,是一次以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为基础,将保障国家和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权作为价值指引的公共突发事件巨大成功实践。

中国疫情防控工作中,处处都散发着真理的光芒,体现着科学的因子。无论是对疫情发展势态的预判,还是全国抗疫指挥体系的建立,抑或是两个战场(防控战场和救治战场)的协同布置,两条战线(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推进,以及防疫知识的普及与新冠疫苗的研发,都是遵循客观的科学规律来进行统筹管理。比如,各地防控网络就是运用科学管理思想,以及传统人防、物防加上现代信息技术防范,从源头把控,环环相扣,实行闭环管理,将防控网织紧织密,有效地做到了早发现早隔离,从而将蔓延态势降低至最低范围,打赢了防控战场的胜利,为救治战场减轻了压力,为复工复产复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武汉新洲区借助科学的流调分析,对该区第一家被关停的保供商的5个病例进行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调研、分析,作出了对商超全体员工集中隔离以及核酸筛查,对商超周边社区进行筛查的决定,有力地防止了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新冠疫苗的研发成功,更是科学技术在抗疫中的直接成果。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免费接种以及出口,不仅保障了国人的生命和健康,同时也为维护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的管理体系、科研攻关体系,以及出台的一系列举措都充分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真理与人民至上价值立场的内在统一。国际舆论认为,中国抗疫战斗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了典范,为国际社会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供了重要借鉴。

三、中国抗疫行动中集体主义价值观再现的经验启示

从全球抗疫态势可以看出,中国抗疫过程中集体主义价值观得到充分贯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抗疫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的阶段,但境外疫情态势依然严峻,境外输入以及国内本土疫情零星散发,都有可能引发疫情局部暴发,所以疫情防控工作不容松懈。为了更深入贯彻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立场,我们需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推动全球治理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量

价值观是代表一定群体的特定价值意识,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力量。每一个执政党都会充分利用价值观来反映其所属阶层的利益,“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是荣誉、忠诚,等等,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则是自由、平等”[8](P18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价值观的凝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的集中概括,其内涵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抗疫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抗疫过程中,全国上下凝心聚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建立全国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形成统一领导、多维立体的防控战略布局,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集中大量优质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投入到抗疫救治战场,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抗疫的关键性胜利;免费救治患者,免费为人民群众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展现了我国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为抗疫工作托底。同时,社会各行各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展现了职业素养和爱国精神。全国数百万名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岗位,奋战在抗疫一线;数百万名物流人员冒着风险,在外奔波,以确保物资的安全快速抵达;多部门通力合作,10多天时间建成了两座医院投入使用,迅速开辟了600多个集中隔离点等。在后方,各行业、各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尽全力保证社会正常运转,把疫情对社会工作生活带来的损失降低;广大群众或是踊跃捐款捐物,或是宅在家,通过远程工作、学习,都是积极配合抗疫要求,以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及防疫物资的消耗。习近平总书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6]

因此,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全国人民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为提升民族精神、实现抗疫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换言之,新冠肺炎疫情也给全国人民群众上了一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课,进一步加深人们爱党爱国的热情。2021年10月上映的反映抗美援朝经典战例的《长津湖》,自开映以来,热评不断,很多年轻人也加入追影的大军。这固然离不开电影制作的精良,但也与疫情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所进一步激发出的人民爱党爱国热情息息相关。

(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发挥中国制度所体现的整体观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关注制度正义的问题,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描述和谴责,以及对共产主义正义制度的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具有的与工人相独立、相异化的形态,随着机器的发展而发展成为完全的对立”[9](P473),这注定资本主义是一种非正义的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虽然终结了阶级剥削,但按劳分配仍有缺陷,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按需分配,才是新型的正义制度,因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10](P120)。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一直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整体利益放在首位,以制度建设最大程度地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民族的共同富裕和个体的全面发展。在抗疫战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彰显,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国制度所展现出来的优越性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赞誉。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强调把整体利益放在社会的首位,这与资本主义制度有鲜明的差别,很好地避免个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导致的社会分离,甚至社会冲突。资本主义制度强调个人利益至上,认为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西方国家由于追求个人利益至上,缺乏集体大局观和整体观,导致个体只关注自身的舒适,不愿接受社会统一约束。如在意大利,政府宣布学校不准停课,但学生对政府的警告置之不理,竟上街游行要求学校放假。由此,很多西方国家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直到现在仍未找到很好的解决之道。而我们国家由于始终坚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从根源上克服了各种利益对立及冲突,有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我国在抗疫过程中,坚持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保持上下联动,中央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地方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各行各业坚守岗位、相互支持,14亿百姓积极支持配合,大家同心同向,产生了巨大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打赢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证。

我国经济制度所体现出的整体观,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也为我国抗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下,当国家遇到巨大的挑战时,国家可以调用国库、地方财政,以及国有企业、公共医疗部门等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同迎接挑战、渡过难关。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费用国家承担,全力以赴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民众暂未交费的情况下,也保证对民众日常生活资源的供应,减轻疫情带来的困难;国家多措并举,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增加百姓的就业机会等。而西方的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要调动私人资本办国家大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仅就疫情救治而言,西方公立医院资源有限,而资源充足的私人医院则极其昂贵,这也是西方疫情病亡率难以下降的重要原因。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当国家、民族遭遇巨大灾难之时,我国能集中国家力量办大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无疑是我们国家制度和文化的巨大优势。

(三)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需要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马克思没有对共同体进行专门论述,相关思想散见于其著作中。马克思认为,人类最开始虽是作为自然存在物而存在,但在社会生活和关系中由于依赖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从而形成特殊的社会组织即社会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有三种形态,其中“自然共同体”和“虚幻共同体”都离不开人和物的依赖,只有“真正的共同体”才通过实践活动,摆脱了这种依赖性,使人的本质得到独立发展,从而形成了“自由人的联合体”。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上,立足时代的挑战以及未来的风险,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各国共同打造一个融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等于一体的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具象化提法。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世界政治、经济秩序都带来了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指挥本国抗疫的同时,也在深入思考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今天,人类应该如何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电法国总统时首次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设想,并在同年5月召开的全球健康峰会上作了“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演讲,谈了自己的构建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既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立场和担当,也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念,以及与国际社会同舟共济、精诚合作的和平理念。同时,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延伸,有助于国际社会共同合作,以解决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

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就以实际行动促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建设。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与全球50多位国家领导人进行了通话,商讨抗疫大计。中国第一时间公开透明报告疫情,主动通报疫情最新消息,全力争取国际支持,着力推进国际合作;抗疫科研攻关全部开放,主动分享给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有需要的国家;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联合考察调研中国疫情,深化了国际社会对疫情的认识和中国的抗疫举措;从技术、人力、资源、信息共享等多方面支持其他国家的抗疫工作;对于海外中国公民全力以赴提供安全、健康保障,减轻他们所在国家的抗疫压力。并且在全球健康峰会上,中国承诺将在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的国际援助,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和促进经济恢复。从这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出,中国拿出自己最大的诚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积极争取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的支持,着力推进建造一个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与病毒斗争的历史,2003年非典全球大流行,以及2020年暴发至今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都表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到来是猝不及防的,人类应该摒弃成见,坦诚以见,通力合作。“坚决反对各种政治化、标签化、污名化的企图。搞政治操弄丝毫无助于本国抗疫,只会扰乱国际抗疫合作,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大伤害。”[11]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各国需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夯实合作的基础,建立健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领导机制、资金资源管理体制,以及构建监测预警与联合响应机制等,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共同体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画”说抗疫
爱的共同体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以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