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园林植保的角度谈健康生态园林营建
2021-12-06董妍
董 妍
(长春市南部新城公园绿地管理中心,吉林 长春 13000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深化,尤其是大量重工业发展,对现阶段的环境情况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和提升。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园林绿化园林施工管理要素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需要相关企业、工程管理人员正确认识园林绿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采用科学有效的施工方式、养护措施,大大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当下,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正在逐渐提升,如何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生态成为了绿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环节之一。
1 园林建设初期步骤与技术
1.1 树立建设目标
园林绿化建设中的施工管理、种植技术、养护技术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进行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能够提升环境建设质量,还能够保证园林建设中种植的树木健康成长,展现出绿化的审美性和艺术性[1]。园林绿化建设工程需要根据植物生长的习性选择种植与养护方式,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植物是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主体,其种植和养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旦出现特殊的自然情况,或者是工作人员养护方式不正确,便会造成植物感染病虫害,甚至是植物死亡的现象。鉴于此,在园林绿化建设之前需要做好详细的土质勘测、植物研究、图纸设计工作,为后续的建设与养护工作奠定基础。
1.2 严格进行种苗筛选
在苗木选择的过程中最好能够选择本地品种,在源产地种植能够提升苗木的成活率,降低运输和种植过程中对植物的不良影响。在选择进口、区域引进的植物时,需要对引进地区的土壤、水分、气候环境进行详细研究,适当结合本地气候进行调整,保证植物对本地的气候能够有效适应,力求能够提升植物的耐寒性、耐病虫害能力等。在园林建设中还需要避免植物运输的时间、距离过长,尤其是一部分跨地区、跨生境的运输,“大树进城、南树北调”等现象也是如此。虽然外地引进的植物具有新颖的特点,也能够吸引群众的目光,但是对本地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应该切记种苗选择的“十六字方针”,即植保先行、本地为主、注重实效、内外结合[2]。
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
2.1 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规划
为了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的稳步推进,需要从绿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可行性、可持续性分析,结合植物种植区域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地理环境等调整种植方式,保证园林绿化建设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整体设计的同时还需要保证植物搭配的视觉效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园林建设需要保证良好的审美价值,提升形象建设的质量。在不同品种植物搭配的过程中,需要尊重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特点,避免植物出现病虫害和其它异常情况。
园林绿化建设的施工进度直接决定园林绿化的成本,施工进度缩短能够减少机械设备的租赁时间、减少工作人员的薪资、缩短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等,进而能够降低园林绿化的一系列费用。反之,一旦施工时间延长,则会增加工作人员薪资、设备租赁费用等,不利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成本管理。园林绿化在项目正式建设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计划和部署,综合考虑工程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评估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时将工程建设的相关事宜向社会公示。在园林绿化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工程建设承包企业与环境保护部门之间的联系,由环保部门的监督监管人员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实现园林绿化的“绿色”转变[3]。
2.2 做好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管理工作
只有技术优良的园林绿化工作人员,才能够为绿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为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与职业素养,需要相关企业和部门进行施工前的人员培训和指导,提升工作人员对工作内容的熟悉程度,避免出现施工疏漏和问题。此外,在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对既定的工作内容和建设项目进行合理划分,并且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项目进行分配,保证在绿化建设中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实行责任追查,引导工作人员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自身的工作内容和责任,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保证其能够端正绿化工作态度,提升绿化建设质量[4]。
早期的园林绿化建设,建设单位应全面分析和准备,客观分析建设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并根据实际施工条件提出解决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园林绿化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尽量缩短建设时间,尽量降低对环境、居民的影响。同时,按照施工过程有序地将设备布置到现场,减少设备进出的频率,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效率。
园林绿化建设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原材料,其中一些材料的应用对园林绿化周围的环境影响十分严峻。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建设人员、设计人员都能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选择绿色建筑原材料,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在园林绿化推进的阶段,需要设置专项监管人员,保证原材料质量优良,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2.3 做好园林绿植成活率管理工作
在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植物的移植和栽培工作,植物由于更换了生长区域,远离了熟悉的环境和土壤,自身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为了有效提升植物种植成活率,需要选择科学的栽植方式,利用专业技术、养护方式奠定植物生长的良好基础。工作人员在植物栽植前,需要详细了解不同植物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生长环境,适当调节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在灌溉、施肥等方面尽量符合植物的需求,保证植物所需的水分、养分充足[5]。
在我国提倡绿色建筑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化的建筑企业需要将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园林绿化实践相结合,提升园林绿化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园林绿化的整体水平和使用效果,维护环境质量的稳定发展。在绿色建筑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绿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废渣、噪音等。在园林绿化中选定的机械设备也需要进行严格控制,选择能源消耗较少、环境影响较小的设备,降低资源紧张程度。
2.4 植物种类多样化搭配
在坚持种苗筛选“十六字方针”的前提下,设计时要尽量做到植物种类多样化。种类多样化的优势就是可以兼顾不同生态系统、考虑不同生态交互、模拟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一理念与植物养护工作相结合,指的是利用生态环境中病虫害之间的制约效果,选择不同的昆虫、动物等提升绿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丰富性,能够有效避免单一病虫害造成的园林大面积虫害现象。如,我国北方地区的道路两端均使用杨树和柳树作为行道树,而鳞翅目毒蛾类害虫是这类树木的主要病虫害,在没有天敌的制约下,行道树出现病虫的现象十分常见。一些地区街路行道树榶槭的种植,导致光肩星天牛虫害的发生,造成榶槭叶片枯黄、掉落,影响绿化景观,而且由于光肩星天牛的危害位置逐年提高,也增大了防治的难度。长春市2015年新建的普阳广场在尽量做到种苗本土的情况下,将优选的14种落叶乔木、2种常绿乔、7种灌木以及草坪、花卉等交错栽植,既能够形成绿化建设的良好视觉效果,还能够提升绿化建设中的生物种类,阻碍不同病虫害的影响与传播,降低植物感染病害的几率。根据以上园林建设可见,在植物选择上需要营造稳定且丰富的区域生态环境,借助多样化物种的帮助,提升园林建设质量。特别是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受大气、环境、噪音等影响较大,只有园林生态系统稳定,才能对病虫害产生较强的抵抗力[6]。
3 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技术
3.1 抗旱灌溉技术
园林绿化建设中植物出现病虫害或者死亡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缺水。因而,在绿化建设中植物灌溉需要进行详细设计,在不同的季节给予植物不同的水分补充。在春季、秋季、降水较少的时间段需要增加植物的灌溉量,避免植物出现缺水情况。在夏季光照强度较大的时候,植物自身的生命活动十分旺盛,植物叶面蒸腾作用十分活跃,也会出现缺水情况。而冬季较为干燥,土壤中的含水量也在逐渐下降,在浇灌的过程中更需要加以重视。可见,园林绿化工作中的灌溉环节十分重要,需要结合不同的时间段制定相应的灌溉量,为植物的良性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防治病虫害
害虫会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在植物感染病虫害初期,会出现叶片枯黄、萎缩等现象,随着病虫害对植物的影响逐渐深化,植物会出现死亡现象,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损失。工作人员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需要调查区域内环境中存在的植物病虫害种类,明确园林建设中选择植物极易感染的病虫害种类,充分了解害虫的分布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升园林绿化中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3.3 土壤养护技术
不同植物生长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在开展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需要对当地的土壤进行详细勘察。与此同时,还需要深度调查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营养物质等,建设详细的植物种植养护机制。如,当植物中缺少磷元素时,则极易出现叶枯萎情况;植物中缺少镁元素时,则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发挥,不利于植物健康成长。建立详细的植物养护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园林建设的整体质量。
3.4 做好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3.4.1 土壤及容器的选择与准备
在园林绿化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对绿化区域的土壤进行详细分析,判定其中存在的微量元素是否有利于植物生长。在土质较差的情况下,可对土壤进行消毒、施肥、土壤改良等不同的处理方式,避免土质问题影响后续的植物生长。夏季施工建设可以根据植物的规格准备木箱、藤条筐等容器,包裹植物根茎,避免水分蒸发。
3.4.2 植物的修剪与运输
针对部分需要移植的植物可以适当修剪植物的根茎,修剪时间在植物移植前7d左右,修剪之后需要消毒、涂抹保护剂,保证植物健康。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草绳、麻布包裹植物根茎,避免水分流失。
3.4.3 种植穴及土球的直径
在夏季进行植物移植,需要保证种植穴的直径合理,可略大于植物种植标准,给予植物足够的生长空间。当植物种植穴中存在垃圾时,则需要清除垃圾、更换清洁的土壤,适当添加肥料,给予植物生长良好的环境。
3.5 重视园林绿化养护工作
3.5.1 灌溉与排水
适量的灌溉能够有效提升植物的成活率,对于一些水分需求量不大的植物可以在树叶上喷洒水,浇水工作应当避免在中午进行。
3.5.2 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能够有效提升土壤的透气性,便于水分、养分渗透。在不同季节中松土的频率也应当加以调整,在温度较高的时候松土次数应当保证在每2个月1次。除草可以使用化学药剂和人工除草等方式,在除草之后,及时清除杂草,避免杂草中的病虫害影响植物生长。
3.5.3 施肥
施肥的时间段有2个,植物的休眠期和种植之前,施肥的频率需要以植物生长的规律和需求为准,花草应当在开花前期和后期施肥。保证施肥时间能够与植物需求相吻合,避免出现肥量过多的现象。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逐渐深化,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与日俱增,对于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需要强化园林建设水平。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养护浇灌等方面加以重视,进而能够提升我国生态环境,并且为相关的绿化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