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滁州方志中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建议*

2021-12-06郑益兵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全椒县滁州方志

郑益兵

(滁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由于方志内容的广泛性,决定着地方志与旅游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1]在浩瀚的文献典籍中,寻觅旅游资源,首推地方志。明代滁州地区修志事业发达,但大部分志书已经流失,目前能见到者仅3部,分别是万历《滁阳志》、泰昌《全椒县志》、天启《来安县志》。这3部方志中,有诸多关于旅游资源的记载。本文主要探讨这些明代滁州方志中的旅游资源并就如何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提出一些建议。

一、明代滁州方志中的旅游资源

明代滁州方志诸多门类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一)明代滁州方志中的自然旅游资源

明代滁州方志中的自然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山川”“山岗”“河湖”“古迹”等门目中。这些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地文和水文两大类。

1.地文类自然旅游资源

明代滁州方志中地文类自然旅游资源数量很多,包括山、洞两类。志书不仅收录了山、洞的名称,而且对一些名山、幽洞的相关情况作了介绍。首先看志书关于山的记载。如万历《滁阳志》卷三《山川》记载丰山,引宋代梅执礼《庙记》云:“丰山盘亘雄伟,出琅琊诸峰上。凡雨泽至,必有云豫发山椒,若巾帽然。”又如该卷记载花山云:“在丰山西二十里,上故多牡丹,花时如锦。”泰昌《全椒县志》卷一《舆地志·山岗》记载独山云:“萃然不与众山接,迤逦而上,可二里许,四无遮障,北望陡山、车毂,东则如方、鸡笼,南则昭关、石门,黄山蔓延,小岘浮槎,实游目骋怀之一胜也。”天启《来安县志》卷一《封域志·山川》记载石固山引旧志云:“群山连亘,惟此山独高。上有池,冬夏不竭。三面险峻,惟南粗可登陟。”其次看志书关于洞的记载。如万历《滁阳志》卷三《山川》记载秋山洞云:“在州西南一十五里,磨拖岭西。一穴甚深晦,游者罕至。居人云:每天霁即洞燥欲尘,将大水则飞瀑从洞出,头高丈余,如匹练。老农常视此窥旱潦。”这些有关滁州地区地文类旅游资源的记载,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2.水文类自然旅游资源

明代滁州方志中水文类自然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主要表现在河、湖、溪、涧、泉等五个方面。其一是河,如泰昌《全椒县志》卷一《舆地志·河湖》记载襄河云:“源出石臼山之北,由石梁潭至襄城入袁村河,过宝林桥下,转东南绕县治后,曲转向南循东过市石桥下,环绕儒学前至雷家渡,由赭涧市入石潭,与滁河合,至下三汊河与清流河合,迤逦至瓜步入于江。”该卷将其美景列为全椒八景之首。其二是湖,如泰昌《全椒县志》卷一《舆地志·河湖》记载酂湖云:“源出三山尖,过破山口,通芦陂,至酂湖,自寨子涧入滁河。”其三是溪,如万历《滁阳志》卷三《山川》记载菱溪引李濆《新亭记》云:“在郡之东北十里,皇道山之右。西过永阳岭,迸流于荇溪。襟带一川,斜界千亩。”其四是涧,万历《滁阳志》卷三《山川》载有西涧、冷水涧、桃花涧、石濑涧等诸多名涧。如记载石濑涧云:“在赤湖北。石在水底,至突兀,连亘数十丈。海雨张,水石相激,澎湃有声,飞沫如琼玉。”其五是泉。万历《滁阳志》卷三《山川》载有庶子泉、白龙泉、让泉(玻璃泉)、紫薇泉、珍珠泉等诸多名泉,如记载珍珠泉云:“在州西三十里,侧菱山幽栖庵前。游者抚掌,则泉水上出溅射,状若跳珠。”泰昌《全椒县志》卷三《综幽志·古迹》记载黑龙泉云:“在县南一里乌龙山之东。泉出石窦,长三丈,广半之,沤起水面,勃勃不止,即潦旱不为盈缩。”

(二)明代滁州方志中的人文旅游资源

与自然旅游资源相比,明代滁州方志蕴含的人文旅游资源更加丰富。这些人文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古迹”“祠宇”“寺观”“亭榭”“风俗”等门目中。

1.建筑类人文旅游资源

明代滁州方志中的建筑类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城寨、祠宇、亭榭等诸多方面,每个方面数量均很多。其一是城寨。如,万历《滁阳志》卷九《古迹》记载滁州有琅琊山寨、建阳城、塘堆城等,泰昌《全椒县志》卷三《综幽志·古迹》记载全椒有丰乐城、南谯城、北谯城、襄城、焦山寨等,天启《来安县志》卷一《封域志·古迹》记载来安有顿丘城、赵王城、丁城等。其二是祠宇。如万历《滁阳志》卷九《祠宇》记载滁州有开化禅寺(琅琊寺)、龙兴教寺、光孝禅寺、龙蟠广福禅寺、三皇庙、高皇庙、刚烈庙、关王庙、城隍庙、滁阳王庙、丰山庙、柏子龙潭庙、马神庙等,泰昌《全椒县志》卷三《综幽志·寺观》记载全椒有宝林寺、新兴寺、三塔寺、石溪寺、神山寺、福山寺等。其三是亭榭。如万历《滁阳志》卷九《亭榭》记载滁州有大观楼、钟楼、醉翁楼、赞皇楼、宣化楼、登丰楼、御书阁、东斋水阁、凝香阁、琴台、望月台、悟经台、醉翁亭、渐入佳境亭、醒心亭、紫薇亭、来远亭、大观亭、翼然亭、日观亭等,泰昌《全椒县志》卷三《综幽志·亭榭》记载全椒有落雁亭、观澜亭、见山亭、得雨亭等。

2.民情风俗类人文旅游资源

明代滁州方志中蕴含着许多关于民情风俗方面的旅游资源,如舞龙灯、赛龙舟、张灯、为傀儡戏等。如万历《滁阳志》卷五《风俗》云:“上元制龙灯,长数丈,扛抬数十人,兢为戏珠,状光焰盘,旋下而复上。端阳创龙舟,或赤或黄,人与舟同一色,两岸士女观者如堵,锣鼓之声相闻。”又如泰昌《全椒县志》卷二《事类志·风俗》云:“元宵张灯,前后五夜,户各悬灯门首,星布珠悬,皎如白日,而十五夜为盛。或为龙灯,十数往来,通衢委巷,喧阗彻旦;间为烟火,或作花筒,斗胜童子,争持戴傀儡相惊诧,好事者为藏头诗句任猜,谓之‘灯谜’。……端午为天中节,食粽,互相馈遗,杂聚五色丝缕截绕臂项,老少佩朱符,悬艾虎,取雄黄涂耳鼻手,云‘避毒’,僧道以辟恶灵符分送檀越,医家多合药剂。椒河通大江,是日龙舟竞渡,锣鼓声振远近,游人两岸蚁集喧呼。”再如天启《来安县志》卷八《风物志·风俗》:“迎春日市民为傀儡诸戏,远近竞观。……元夜张灯,火树银花,声歌箫鼓,连夕不绝。”

二、明代滁州方志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如上所述,明代滁州方志中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既是决策的参考之资,也是为民兴利的一源”。[2]而为民兴利的一个重要途经就是进一步发展滁州的旅游业,提升滁州经济的发展。现根据明代滁州方志,结合其后方志及相关记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明代滁州方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以下建议。

(一)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从目前是否已经开发的角度看,明代滁州方志中的自然旅游资源可以分为未开发的自然资源和已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两种。我们认为,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尚未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对已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作进一步开发。

首先是开发尚未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滁州尚未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很多,这其中需要开发的首推滁州西涧。对于滁州这一著名旅游资源,唐代山水诗人韦应物写下了著名的《滁州西涧》。毫不夸张地说,这首七绝使得滁州在唐代就已名扬天下。唐代以降,诸多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很多有关滁州西涧的诗文。比如,朱云的《西涧观潮》、吴需的《西涧吟轩为任允迪赋》、赵文焕的《西涧春潮》等等。这些收录于万历《滁阳志》“艺文”中的诗文,是开发滁州西涧这一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遗憾的是,滁州西涧这一本应开发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大部分已淹没于1958年动工修建的滁州城西水库之中。当前,滁州旅游业有关部门可以参考明代滁州方志等相关记载,对滁州西涧进行开发,展现西涧独特风景,进一步吸引游客,加快滁州旅游业的发展。此外,还可对一些名山幽洞等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如对石固山等名山进行开发以满足游客临登远眺需求,对秋山洞等幽洞进行开发以满足游客的寻幽探险需求,等等。

其次是进一步开发已经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滁州已经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也很多。这里仅以位于琅琊山醉翁亭下的让泉为例。北宋欧阳修《题滁州醉翁亭》一诗云:“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目前,让泉这一重要旅游资源已经得到开发。但开发项目显得比较单一,目前只单纯停留在游客的视觉感官上,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开发。为此,除了让游客身临其境一睹该泉的盛景之外,还要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其一,要搞清楚“让泉”与“酿泉”名称之争,满足部分游客学术研究方面的需求。该泉在宋代称之为“让泉”,比如宋代苏轼手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写作“让泉”。元明以后人们一般称之为“酿泉”。这可从万历《滁阳志》这部志书中得到佐证。其二,要进一步利用泉水资源,利用流出的泉水开发泉水旅游新产品等,满足游客的餐饮需求。其三,要认真搜集与该泉相关的古诗文并进行整理汇编,让游人在实地领略古人的名篇佳章,从而更好地满足其在旅游方面的心灵体验需求。

(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当前,滁州在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可在打造特色亭、庙文化旅游产品以及打造民俗旅游文化产品上发力。

1.打造特色亭、庙文化旅游产品

首先,借助滁州方志文献记载打造亭文化特色旅游区。明代滁州方志中记载滁州有诸多名亭,以醉翁亭、丰乐亭为代表。特别是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该亭在结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方面独具特色,为我国四大名亭之首。其姊妹亭丰乐亭也因欧阳修《丰乐亭记》而遐迩闻名。当前,要进一步打造滁州亭文化,使滁州真正成为我国的亭城之都,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根据滁州方志记载,认真做好醉翁亭、丰乐亭的修缮工作,同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复活一些昔日著名的亭台楼榭,比如渐入佳境亭、日观亭,等等,以满足游客的尚古心理,从而在旅游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借助方志文献记载打造寺庙文化旅游区。滁州境内的琅琊寺是一座千年古刹,文化底蕴深厚,虽已开发,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应有的知名度。对此,可以充分利用方志中收录的有关琅琊寺的诗文对琅琊寺作进一步宣传,如唐代韦应物的《游琅琊山寺》《同元锡题琅琊寺》,明代陈琏的《游琅琊开化寺》、刘节的《游琅琊寺》、穆孔晖的《游琅琊山寺》等,这些文献事实上就是宣传滁州琅琊寺的名片,利用好这些名片,可以进一步提升这一佛教文化胜地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游览。

2.打造民俗旅游文化产品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民俗是民间生活重要的内容,不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和重视。“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其价值在现代旅游中正日益展现出来,可以说,民俗旅游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项目之一。”[3]滁州地区民俗活动丰富多样,在明代方志中有诸多记载,如前文所述元宵张灯、观灯、猜灯谜,端午赛龙舟,为傀儡戏,等等。目前,这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得的还不够到位,比如端午赛龙舟、为傀儡戏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就尚未得到开发。如果借助明代方志等文献对这些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并进行深加工,就一定能够开发出更多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对于旅游者来说,不仅能够开拓视野,了解滁州地区历史文化,增长见识,而且还可以直接参与滁州地区习俗活动,获得有趣的生活感受,从而达到满意的旅游效果。对于滁州地区来说,不仅可以推动文化交流,而且可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三、结语

滁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改变,滁州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品位的旅游需求。对此,旅游部门要与时俱进,在更多方面有所新作为。其中,开发滁州方志特别是明代滁州方志这一旅游资源“富矿”,让这些沉睡多年的旅游资源信息焕发出新的活力,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打造出更多特色鲜明的重量级的旅游新产品,已成为时不我待的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全椒县滁州方志
《滁州西涧》(草书)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安徽省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
全椒县“浙油50”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全椒县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效果分析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