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港湿地鸟类生态系统价值评价
2021-12-06王君
王 君
(张家口市林业调查规划院 河北 张家口 075700)
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为宗旨,属于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其动植物资源丰富、景观资源优美、历史文化深厚,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价值。
1 地理位置
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属于省级内陆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产业园区东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7°25′1.38″~117°34′11.47″,北纬38°27′37″ ~ 38°33′42″。湿地公园位于沧州黄骅市东北部,渤海湾西岸,南与南大港毗邻,北与天津北大港相接,西临205 国道,东临渤海湾。距离南大港城区4.16 km,距离黄骅市13 km,距离沧州市49 km,距离天津市59 km,距离北京市165 km,距离渤海海岸线9 km。
2 生态价值评价
2.1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地位。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渤海西海岸,是候鸟南北迁徙的必经之地,也是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2 月下旬~4 月上旬,以及10 月上旬~12 月中旬,大批的候鸟在此停歇,补充食物和能量,以完成长距离的迁徙。因此,该区域是候鸟顺利完成长距离迁徙不可缺少的中转站和停歇地。据统计,每年经由保护区的候鸟种类达152 种,在迁徙季节,每5~10 d 就会更替一批不同的种类和群体。
2.2 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多种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多种珍稀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在此迁徙、停歇、越冬和繁殖的水鸟达到了7 目15 科110 种,占全国271 种水鸟的40.59%。其中有黑鹳、丹顶鹤、白鹤、中华秋沙鸭4 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和灰鹤、白枕鹤、大天鹅、小天鹅等1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有植物63 科、159属、237 种。脊椎动物328 种,隶属于5 纲34 目90科,其中硬骨鱼纲9 目18 科36 种,两栖纲1 目3 科5 种,爬行纲1 目3 科9 种,鸟纲18 目55 科262 种,哺乳纲5 目11 科16 种。因此,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物种基因库的功能和极大的保护价值。
2.3 华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典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过渡的区域,由水生植物、盐生植物、沼生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及与其紧密相关的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等环境因子组成,再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形式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这种海洋与陆地、水生与陆生相互过渡的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使得其边缘效应显著,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保护区内湿地资源丰富,根据2020 年调查统计,保护区现有的湿地总面积为5 275.36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0.34%。其中沼泽湿地面积为5 005.28 hm2,占保护区湿地总面积的94.88%;人工湿地面积为270.08 hm2,占保护区湿地总面积的5.12%。保护区生长了大面积的芦苇、盐地碱蓬等植被,是华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具有良好湿地植被的典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生境类型多样,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是研究渤海湾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发生、发展及演替规律的重要场所和天然实验室,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2.4 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南大港湿地保护区不但保护了区域生态环境,而且还为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水源,并补给地下水。还可利用湿地保护区建设,带动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让自然保护区在旅游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价值,而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不断进行环保重要性的宣传,可提高人们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意识。同时,也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缓解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2.5 具有得天独厚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优势。在保护生物学中更为引人瞩目的是一些珍稀物种及少见物种,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7 种,占总种数的2.7%,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40 种,占总种数的15.3%。因此,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