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卷烟原料区域加工中心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2021-12-06郑振兴
李 敏 郑振兴
(河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近年来,行业重点品牌加快发展,品牌规模和结构进一步提升,卷烟工业企业越发重视烟叶原料供给,不断深度介入复烤加工环节。同时打叶复烤企业响应工业需求,深入开展加工服务,双方能够自发形成一批服务对象聚焦、加工关系稳定、合作对接密切的重点品牌原料区域加工中心。建设和发展区域加工中心,有利于促进复烤产能压缩和加工布局调整,推动重点品牌原料适度集中配打,提高加工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充分聚焦重点品牌需求,深度推进模块配方打叶,挖掘原烟组配加工潜力,提升烟叶综合利用水平;有利于推动卷烟制造工艺前移,促进卷烟生产和复烤加工有效融合,提升卷烟原料供给质量。如何进一步推动卷烟原料区域加工中心建设,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探索。
1 明确区域加工中心建设布局与发展定位
工业企业要优化调整加工点布局,综合考虑调拨烟叶地域特点、加工配方需求和物流运输成本等因素,确定区域加工中心建设数量和空间分布,形成以区域加工中心为主要载体的加工布局。持续促进零星、分散烟叶资源按照工业配打要求向区域加工中心流动,提升烟叶省内跨区流动和省际间流动加工比例,推行重点品牌原料适度集中加工。单点生产的打叶复烤企业要将单纯的保量加工转变到聚焦品牌上,实现集约化生产。多点生产的复烤企业要充分发挥好资源配置作用,对于加工客户分散的复烤厂要重点优化,确保每个复烤厂都有明确的重点服务品牌。工商双方要紧紧围绕重点品牌原料加工需求,共同将区域加工中心建设成为原料集中加工基地、卷烟工艺前移研究阵地,充分发挥区域加工中心在卷烟重点品牌原料供应链上的价值作用。
2 健全区域加工中心建设运行模式与协作机制
工业企业要紧盯区域加工中心运行状态,从加工资源保障、工艺技术指导、加工深度介入、研发资源投入等方面给予足够倾斜,推动复烤加工管理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区域加工中心要从仓储设施配备、装备技术改造、生产加工安排、人力资源投入等方面加大生产要素配套,优先满足原料存储、分选作业、加工排产等,推行以模块配方需求为导向的烟叶精准调拨,改善原料到货节拍与复烤厂仓容状况、加工计划的适应性,保障重点品牌原料配打设计空间和加工排产秩序,突出专业化对接、专属化服务和差异化管理特征,确保区域加工中心优先建设、重点发展。进一步完善合作组织架构,建立起需求传导高效、服务响应迅速的沟通反馈机制,形成工业企业和复烤企业间的“深度协同、衔接紧密、互惠互助、共赢发展”的加工合作关系。搭建合作载体平台,共同成立配方工作站、联合实验室等常设研究机构,承担工业企业原料特性研究、模块配打设计、质量指标突破、过程管控升级、加工数据分析、技术创新试验等应用性专项研究任务,确保卷烟工艺前移有效落地。深度拓展合作对接领域,突破原料加工单一职能,拓展烟叶样品保管、成品片烟代储、外派烟叶分选和监督加工等增值服务,丰富合作共建内涵,把区域加工中心打造成为集烟叶仓储、原料研究、模块设计、生产加工、技术研发等多方面职能于一体的卷烟生产“第一车间”。
3 完善区域加工中心建设的设施配套与硬件支撑
工业企业和复烤企业要围绕重点品牌原料加工需求,共同规划技术改造思路,有针对性地实施整线流程优化或局部改造调整,提升装备保障水平,打造品牌指向明确、工艺特色鲜明、加工质量过硬的“卷烟重点品牌原料加工专线”。
3.1 完善仓储设施配套。区域加工中心要结合工业批次烟叶调运数量和投料前工艺设计特点,科学测算仓储需求,合理规划存储形式,同步完善均质化加工所需的烟叶周转、暂存、备料场地等配套设施。提高收储能力,改善存储条件,优化库容功能与货位分配,提升烟叶收储信息化水平,建设数字化仓库。要严格存储过程水分、虫情管理,提高仓储周转效率,提升烟叶养护水平,保障好卷烟重点品牌原料大批量、长时间的安全存储需求。
3.2 提升装备保障水平。区域加工中心要提高加工装备对工艺需求的匹配度,把握模块化、均质化、纯净化等共性加工要求,完善铺叶预混、过程混配、多级除杂、在线检测等设备配备。对接工业个性加工要求,实施工艺拓展设计,保证生产线设施完备、布局合理,具备多路径工艺实现能力。聚焦工艺实现短板,实施针对性装备改造升级,重点抓好打叶机组构造优化和叶片复烤机性能提升,优化片形结构和控制水分的稳定性,为生产过程工艺状态调控提供硬件支撑。
4 促进区域加工中心建设工艺管理水平
工业企业和复烤企业要以区域加工中心为依托,积极实践卷烟“大工艺”系统化加工理念,增强卷烟生产整体工艺协同性。
4.1 促进卷烟工艺向复烤加工延伸。工业企业要以卷烟制丝环节的片烟使用需求为核心,提出复烤加工要求。增强模块加工配方设计能力,开发规模适度、风格明显、适用性强的片烟模块,有力支撑制丝环节配方实现和维护。区域加工中心要参与工业模块设计,深层次地理解模块组配原则、功能定位和加工要求,以均质化加工为主线组织好生产作业,不断提升片烟加工质量,为制丝环节加工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4.2 推动工艺管控同卷烟生产对接。区域加工中心要坚持逐批次制定工艺策划方案,明确工序控制要点和参数控制区间。突出抓好加工过程工艺执行,导入卷烟制丝工艺管控理念,用好加工批次管理、生产班组管理、参数化调控、统计过程控制、过程能力指数导入等生产管控方法,提升各工序工艺执行到位度和生产班组间工艺控制一致性。区域加工中心要推行工艺标准化管理,按照“一个品牌一套标准”的要求,制定重点品牌原料加工专属工艺技术标准、生产管理标准和岗位操作标准,形成与制丝加工整体协同的打叶复烤生产管控标准体系。工业企业要对复烤加工实施系统性、协同化管控,选派监督加工人员全程参与加工作业,重点监控烟叶分选、组配投料、参数设定、质量检验等关键工艺控制环节,开展加工批次综合质量评价,促进打叶复烤工艺管控能力向制丝环节对标看齐。
5 推动区域加工中心建设技术合作与协同创新
区域加工中心要更加重视技术中心建设,明确职能定位、加大建设投入、理顺运行机制,确保技术中心在工艺技术研究、生产质量管控和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实质作用。注重技术创新协同性,与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密切对接,紧扣品牌原料加工需求和烟叶使用方向,共同规划研究课题,联合组建技术团队,合作开展项目研究,打造重点品牌复烤加工技术研发平台。要准确把握技术研究方向和重点,按照工艺协同思路,聚焦制约重点品牌原料加工保障的关键技术瓶颈,围绕原烟仓储养护、模块组配设计与加工、均质化加工技术集成应用、细支卷烟原料片形结构优化、工序参数化控制与自控系统开发、优化配打模块设计提高烟叶利用率等核心问题,共同开展工艺试验,联合实施技术攻关。
6 深化区域加工中心建设信息传递与质量追溯
区域加工中心要同工业企业共建加工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加工数采系统,实现加工批次烟叶关键工序参数、在线质量信息、实验室质检数据实时采集并传输至共享平台,保证工业企业及时掌握加工动态,实现加工数据共享。建设生产加工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打通复烤环节数采链条,实现加工全过程信息采集,并与工业统一数据格式和存储标准,构建烟叶原料从生产、收购到复烤加工、卷烟制造的完整质量追溯信息链条。提升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与工业企业共同挖掘加工数据信息,重点研究烟叶加工特性、工序参数设定与关键质量指标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形成工艺设备参数预设、统计过程控制、加工过程状态监测调整和质量异常反向追溯能力,提升加工全过程质量管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