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1-12-06刘桂蕴
刘桂蕴
(黄骅市黄骅镇街北完全小学 河北 黄骅 061100)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而阅读能力将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在此,笔者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以下探索。
1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培养阅读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师要创设氛围,推荐合适的书目,设计适合学生的阅读指导策略,以此来激发阅读兴趣。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渴望,自觉的把注意力集中到阅读内容上,也会推动着他们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欲望。笔者在教学《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时,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关于秋天的视频和画面,再配上描写秋的美好与丰收的解说词,声情并茂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学生在欣赏中阅读,在阅读中欣赏,实为一种甜美的享受。除了创设阅读情境外,还有教师现场声情并茂的范读,也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去自主阅读。此外,还可以通过变换阅读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等。
2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为了提高阅读量,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速读不但能节省阅读时间,而且能够训练学生快速掌握阅读的内容和主题。因此,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时候,告诉学生一要快速概括文章的段落内容,梳理文章的脉络,感受作者的写作思路,二要整理阅读提纲,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有效性。而要想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进行阅读训练。阅读训练可以结合平时的阅读教学,也可以安排专门的阅读训练,如每天或每周固定时间进行训练,保证训练时长。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初见成效,如阅读速度快速提升,理解力明显提高,记忆力也明显增强,主要内容和文章主题的捕捉能力、概括能力也大大提高。在训练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教给学生养成边读边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如记录读物中的文章脉络、表达的主旨、重点人物、主要情节、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阅读后的一些感受等,还要养成摘录优美词句的习惯,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
3 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比赛活动
为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校园班级建设,努力构建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班级,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比赛活动。如“故事会”、“古诗配画”、“读书心得体会”、“读好书演讲会”、“阅读比赛”、“读书汇报会”等主题读书比赛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到“我读书,我收获,我快乐”!每次活动还可以给获奖的学生颁发学习用具、图书,激励学生自觉的读书。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书圣”、“故事大王”、“优秀朗读能手”、“小播音员”、“金话筒”等评选活动,以此激励学生自主阅读。
4 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
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固然重要,但是学生阅读量有限,阅读的书目也受限制。要想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一是适当增加课上阅读的课时,充分利用早自学晨读的时间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二是用课外阅读来补充课内阅读量的不足。扩大课外阅读量的办法很多,如: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资源,增加借阅次数,延长借阅时间;保证学校阅览室正常开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设置读书角,在班内形成读书进步、读书光荣的氛围;组织开展荐书活动,教师可以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目,供学生选读,也可以发动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推荐给全班同学,并踊跃为班级图书角捐书,丰富图书角的图书资源;积极联系学生家长一起参与亲子共读或家庭图书角建设,使学校、班级、家庭都成为学生读书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