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勤县城乡供水第二水源地建设的思考
2021-12-06吴晓芳
吴晓芳
(民勤县跃进总干渠管理处,甘肃民勤 733399)
民勤县下辖18个乡(镇),2019年底总人口24.1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4.87万人,城镇人口9.27万人,全县农村人口占比高,城镇化率仅为38.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民勤县农村饮水工程多为小型供水工程,存在供水工程规模小、管理运行成本高、部分工程出水量不足、定时分段供水等问题。全县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规模化、管理智慧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 民勤县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1.1 城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民勤县城区供水工程于1988年建成投产,水源地为重兴水源地,1998年进行了扩建,建成配水厂2座,分别为一水厂和二水厂;2016年实施了民勤县城区供水扩建工程,新建冯家滩水源地和城北新区、城东工业园区配水厂2座。民勤县城区供水水源地共2处,分别为重兴水源地和冯家滩水源地,均为地下水源,配水厂4处。重兴水源地为民勤县老城区供水水源地,供水规模为1.6万m3/d,水源井10眼,全部为300 m左右深井,水源井群位于红崖山水库南侧,供水主要通过重兴水源深井抽取地下水输水至县城一、二水厂,再由一、二水厂配送于县城供水区域内,管线输水能力1.3万m3/d,输水管线总长约38 km,为DN500玻璃钢夹砂管,由于管线输水能力有限且经常发生破损,加之水厂清水池实际调蓄能力不足等原因,重兴水源地实际供水量较少。冯家滩水源地位于民勤县冯家滩以东沙漠地带,水源为红崖山水库坝后渗水,有开采井12眼(10用2备),单井设计开采量3 000 m3/d,井深250 m,供水规模为3.3万m3/d。配套水厂2处,即城东配水厂、城北配水厂,水源地至配水厂输水管线总长约42.8 km,为DN800 PE管。城东配水厂位于城东工业集聚区东区,承担给工业园区供水的任务,设计规模为2万m3/d;城北配水厂位于城北新区,主要为城北新区和湖区红沙梁、西渠、收成、东湖4个乡(镇)供水,兼顾老城区供水,主要为生活用水,设计供水规模为1.3万m3/d,其中,分配给湖区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规模为8 000 m3/d。
1.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民勤县紧紧跟随国家关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政策步伐,依托各类饮水安全项目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工程建设形式以提取300 m深层承压地下水作为水源,修建调蓄水池、水厂,消毒后直接加压供水到户的工程形式,逐步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的问题。截至2019年底,全县共建成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45处,水源井36眼,集中供水率100%,全县自来水入户率100%,水质达标率100%,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23.41万人。其中,湖区红沙梁、西渠、收成、东湖4个乡(镇)由城北配水厂的民勤县集中供水湖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供给,其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均就近修建供水站,供水范围敷设1~2个乡(镇)。农村人饮工程机井多分布于红崖山灌区范围内,供水工程多以小型工程为主,实施分区分段供水。其中,设计供水规模大于1 000 m3/d工程共7处,覆盖人口占比仅为28%;设计供水规模100~1 000 m3/d工程共31处,覆盖人口占比仅为59%;设计供水规模小于100 m3/d工程共7处,覆盖人口占比仅为13%。按照脱贫攻坚饮水安全验收评价标准,全县农村饮水在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及供水保证率4项指标能满足相关规定,2018年10月,民勤县通过了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退出甘肃省贫困县序列[1]。
1.3 水源地保护及水质监测情况
民勤县始终把水源地保护作为农村饮水安全的第一道闸门,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将已建的水源地划定水源一级保护区,对水源地设立围墙、铁栅栏等隔离防护设施,设置了标志牌、警示牌等,配套了监控设备、水源井保护箱等保护设施,建立了安全应急、监督管理机制等安全保障措施,制定了相关水源保护制度,保障农村人饮安全工程水源地安全。2012年组建民勤县饮水安全项目水质检测中心,2015年依托国家水质检测项目对水质检测中心进行了改造升级,检测能力达到40项指标,确保了全县农村群众饮水水质安全。2019年按照省市要求,民勤县“千吨万人”水厂新河供水站建立了水质化验室,对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城区水质化验委托县疾控中心按频次开展检验[2]。
2 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水源水质不稳定,进一步加剧区域水资源危机
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民勤绿洲境内的蒸发浓缩作用随着时间的延续进一步加剧土地盐渍化,地下水矿化度将不断升高,逐步演变为咸水。红崖山坝区以深层的淡水和微咸水为主,泉山区和湖区则以浅层的咸水为主,地下水由南向北矿化度逐渐升高,后续随着地下水开采和区域蒸发浓缩作用加剧,地下水矿化度将进一步升高,地下水水源地面临水质安全隐患,多年后地下水水源将不能满足饮用水源水质要求,水质型缺水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危机。
2.2 农村供水工程短板明显,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乡村振兴要求
2014年按照饮水安全“销号制”的原则,全县自来水入户率100%。但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投资较少,市县自筹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入户工程建设形式简单,大部分入户工程未安装计量水表。全县尚有76个村属村组自建供水工程,利用灌溉机井作为供水水源,铺设管网实现了自来水入户,目前此部分工程老化严重,水源及供水保障率不足,存在供水不稳定因素。民勤县农村人饮工程多为小型供水工程,水源分散,管理不便,水源地保护难度大;部分工程出水量不足,为定时供水,做不到24 h全天供水,供水保障能力不足。全县农村人饮供水短板显著,不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
2.3 区域地下水水源开采与生态系统恢复存在矛盾
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是民勤绿洲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原因,恢复区域地下水位至合理的水平,是民勤生态系统治理与修复的重要治理手段。民勤县中心城区地下水埋深1998年为21 m左右,2017年地下水埋深下降至33 m。坝区和泉山2个灌区在1998年地下水埋深约为15~17 m,2017年地下水埋深下降到27~29 m。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措施的实施,使得民勤盆地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大幅度减小,但远未达到支持区域生态系统恢复的地下水位,随着区域用水标准和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集中供水水源地供水需求加大,存在局部地下水超采风险,支持区域生态系统恢复的协同水治理体系尚未形成。
3 对策与建议
3.1 着力实施民勤县城乡供水第二水源工程
以地表水水源置换地下水水源,将原城区地下水源转为应急备用,减少城乡生活地下水集中开采,将城乡生活、工业用水统一由西营河水源供给,将直接解决民勤县城区10万人生产、生活用水,红崖山灌区片14.77万农村人口生活用水及72.69万头/只牲畜用水问题。实施民勤县城乡供水第二水源工程具有以下有点:一是地表水源水量充足,专用输水渠来水量稳定,供水保障程度高。在不影响西营灌区正常用水的前提下,改变西营专用输水渠调度方式,将原本通过西营河下泄的弃水改为由西营专用输水渠下泄,在充分预留河道生态水量并考虑西营专用输水渠调水能力后,可调水量为1.72亿m3。根据环保部门监测资料显示,西营水库属Ⅲ类水,西营河渠首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西营河地表水水质条件较好,工程实施能够切实提高区域供水水源条件,是民勤县重要的民生水利工程。二是有效缓解区域地下水水源开采与生态系统恢复之间的矛盾。由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将原城区地下水源转为应急备用,通过减少城乡生活地下水集中开采,能够有效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区域地下水开采压力,避免形成新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使得全县地下水超采区稳定达到采补平衡,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工程,有利于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涵养与保护。
3.2 着力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通过实施民勤县城乡供水第二水源工程,将15个乡(镇)纳入民勤城区水源供水范围,符合国家农村人饮水源建设“城乡一体化、工程规模化、管理智慧化”的要求,符合《甘肃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县区到2030年实现“双水源”的要求,利于优化项目区内水厂布局、完善输配水系统,有利于水源地保护与水质监测,便于城乡供水工程规范管理,同时也为后期实现管理智能化,推进现代化改造创造条件。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可消除供水安全隐患,实现农村“全日制”供水的目标,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改善乡村供水条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可进一步提升全县饮水安全水平,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增强群众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