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夏州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2021-12-31宋沛泱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临夏州全膜垄沟

宋沛泱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临夏 731100)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也是各省、市(州)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1]。近年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有利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切实为农民谋求了发展,也提升了耕地质量。

1 临夏回族自治州概况

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临夏州)位于黄河上游,在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总面积8 169 km2。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境内山谷多、平地少,农业发展环境并不乐观。地势呈倾斜盆地状态,平均海拔2 000 m,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河谷平川温和,年均降雨量537 mm,蒸发量1 198~1 745 mm。各地区气候有一定的差别,降水量总体偏低,蒸发量高,总体较为干旱。人口217万人,截至2013年,临夏州境内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3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2%。其中,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2个少数民族。

2 临夏州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2.1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

2018—2020年全面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2018年省上下达推广面积10.2万hm2,完成推广面积10.24万hm2,超计划任务0.04万hm2;2019年省上下达推广面积10.93万hm2,完成10.99万hm2,超计划任务0.06万hm2。2020年度推广任务面积10.93万hm2,完成推广面积10.95万hm2[2]。

由图1可以看出,2018—2019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呈现较大的增长趋势,2020年在完成上级任务的前提下比2019年略有下降,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马铃薯推广面积较大,玉米推广面积较小。玉米和马铃薯增产均超过了10%以上,实现了较好的推广效果。

图1 2018—2020年度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完成基本情况

2.2 良种供应和推广

临夏州供应各类农作物良种4 927万kg,保证了市场良种的安全和供给。由图2可以看出,良种的供应主要是马铃薯为主,此外还有玉米、马铃薯脱毒、春油菜、胡麻等。

图2 2020年度良种供应情况

通过良种的推广,临夏州农作物良种16.89万hm2,在保证种子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良种作物的面积,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农作物良种推广面积:玉米7.2万hm2,马铃薯4.8万hm2,春油菜1.8万hm2,冬、春小麦0.67万hm2。主要的种类有玉米种玉源7879、豫青贮23号、陇甜糯1号、甘甜1号等,马铃薯种陇薯10号、冀张薯8号等,其他的各类良种。

2.3 减少化肥用量,提升耕地质量

努力推进“配方肥+有机肥”、秸秆过腹还田、地膜回收、施用土壤改良剂、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完成全州415个耕地质量监测点调查监测。其中,设立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2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24个。切实推进耕地质量检测工作,保证检测结果真实有效。通过检测得到耕地质量由7.69提高了0.06个等级。利用“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多个技术推广示范点,实现核心示范区有机肥替减化肥技术13.33 hm2,并带动66.67 hm2技术推广,有效降低了传统化肥的使用量,为耕地质量的提升打好了基础。

2.4 大力建设项目示范点

各类项目示范点是新技术推广的重要着力点,必须着重建设和发展项目示范点,并通过示范点的建设开展好下一步的辐射带动工作,从而让新技术、新方法真正在耕地中“生根发芽”。全州实施了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甘肃富锌马铃薯小农户试点》项目、《临夏州贫困地区马铃薯主食化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等多项项目的建设,并通过项目以点带面进行辐射工作,整体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3 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推广工作的“精准度”还不够。各类工作都以行政区域或者项目组为基本单元开展,没有较好的实现“一地一策”或者“一地多策”,而是简单的以地域为基本单位进行推广和管理。二是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和整体性不足。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可追踪的管理系统,每项工作之间相对独立,没有办法从整体上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也难以从以往的工作中获取有效的反馈,不能有效的改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农业基础条件比较薄弱,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自然条件的限制,管理粗放,科技水平低,基本靠天吃饭。政府也因财政紧张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投入有限。四是专技人员素质和新媒体利用均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不够快,人员培训、外出学习、参观实践等机会匮乏。虽然已经有微信公众号,但是新媒体日新月异,各类新媒体运用还不够[3]。

4 发展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更是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定要持之以恒,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精准度”要进一步的提高,努力做到精细化农业技术推广,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等。

4.1 精细化农业技术推广

在以行政区域和项目组为基本单位的基础上将全州农业技术推广作为一个整体,将地缘特性相似、良种品种使用一致、市场环境类似等因素也考虑其中,把有共同特性的地区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此外,在农业知识推广培训、公众号农技知识普及的过程中,应将不同地域和不同作物分开,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不仅可以将有限的物力、财力、人力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且帮助农民省去了从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对自己有用信息的麻烦[4]。推行“一地一策”或者“一地多策”,针对不同的客观条件研究和推广不同的推广政策,从而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精准度”。

4.2 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系统。首先以年度为单位,从良种的采购、推广、播种开始,其间辅以全膜双垄沟播、“配方肥+有机肥”、秸秆过腹还田、地膜回收等技术,最后加之土地质量检测和产量记录,做到责任到人,有迹可循。该系统是管理系统的基础。

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以任务和责任为导向,明确各级部门、各个项目组、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基本责任,坚持做到公平、公正,让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工作职责。

4.3 努力提高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

由于基础农业条件的薄弱和政府财政的紧张,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一方面应运用现有的资源努力改造贫瘠农业条件,必须做到物尽其用,对现有资金的使用更是要“锱铢必究”,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将农技发展作为农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抓手。

4.4 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机会,定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外出学习[5]。开展内部经验交流会、试验反馈会和群众调研等工作,做好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和“传、帮、带”工作。此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研发和实践创新,为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优良的创新“沃土”。

猜你喜欢

临夏州全膜垄沟
二次相遇
种植方式对陇中干旱区扁蓿豆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临夏州走访纪实
垄沟集雨种植系统水分入渗特性模拟研究
旱地全膜玉米密度试验报告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玉米全膜覆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地膜试验研究
2014年武山县全膜玉米测产报告
临夏州妇幼保健服务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