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白菜型油菜栽培技术
2021-12-06扎西拉宗云丹扎西尹振旗袁玉婷闵文江
扎西拉宗 牛 磊 云丹扎西 尹振旗 袁玉婷 闵 根 闵文江
(1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西藏 拉萨 850000;2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西藏 拉萨850000;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油菜是西藏自治区第一大经济作物,也是当地唯一的食用植物油来源,种植面积仅次于青稞和小麦,在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栽培品种有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其中,白菜型油菜在西藏的种植面积最大。
西藏白菜型油菜属于北方小油菜的春油菜品种,植株矮小,分枝较少,结角少,产量较低,种子大小不一,种皮颜色有褐色、黄色等,千粒重一般3g左右,种子含油量在35%~38%,高的超过50%。
西藏白菜型油菜春性强,生育期较短,而且随着海拔增高而缩短,早熟,能迟播早收,与青稞并存,目前,西藏农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小油菜品种,这些品种退化严重,病害多,产量低、品质差,严重制约了当地油菜生产。推广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是提高白菜型油菜产量的根本措施。目前适合西藏种植的白菜型油菜品种主要有藏油3号、青油17号等。
1 品种选择
藏油3号属于白菜型春油菜,全生育期120d左右,抗寒性强、早熟。株高约140cm,第一分枝数7个左右,单株角果数400个左右,千粒重4g,种皮为红褐色,一般亩产量140kg左右。藏油3号适宜在海拔3800m以上高寒、半高寒农区种植。
2 地块选择
白菜型油菜抗病能力一般较弱,如果连作会加重菌核病等一些土传病害的发生,影响油菜产量。因此,种植地块必须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最好选择青稞、小麦等作物茬口,避免与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类作物连作。
3 整地施肥
西藏地区春季干旱少雨,春耕整地前要先浇水造墒,保证足墒播种。当土壤墒情适合时施入底肥,底肥一般要求施入腐熟农家肥1500kg、二铵10kg、尿素10kg。整地要做到土地平整,上虚下实,疏松细碎。
4 适时播种
白菜型油菜耐低温性强,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5℃,土层解冻25~30cm时就可以播种了,藏油3号在拉萨地区适宜播期为3月底到4月初。
由于白菜型油菜植株比较矮小,而且分枝少,结角也较少,因此,只有采取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达到理想的产量。就藏油3号来说,撒播一般每亩播种量为1.2kg,机械条播一般每亩播种量0.6kg。机械条播播种行距为30cm左右,深度为3~5cm。由于采用撒播方式不利于田间管理,容易造成油菜密闭、植株生长细弱、倒伏等现象的发生,因此,最好采用机械条播方式播种,机械条播方便田间管理,容易控制种植密度,田间通风透光好,有利于培育壮苗,增加单株分枝数和结角量,提高植株抗倒能力,有利于油菜高产稳产。
5 田间管理
5.1 苗期管理。这个时期的油菜以根、茎、叶生长为主,是决定其产量最重要的时期。研究表明:油菜第一分枝上的角果数占单株角果数的70%,对产量形成起主要作用,第一分枝数量的多少是决定油菜产量高低的关键。因此,对于藏油3号,间苗在3~4片时进行,间去丛生苗、弱苗、高脚苗,每亩留苗4万~8万株。定苗在5~6片叶时进行,定苗株距为10cm左右,每亩留苗3万~4万株。并结合间苗定苗进行1~2次中耕除草,促进幼苗根系生长。一般在油菜定苗时根据墒情浇1次小水,并每亩追施尿素5~10kg。
5.2 蕾薹期管理。当油菜现蕾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并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10kg。为了促进花芽分化,防止油菜“花而不实”,在蕾薹期和初花期各喷施1次速效硼肥,一般每亩喷施0.2%的硼砂溶液50kg。在初花期,应结合浇水补施花粒肥,一般亩施尿素3~5kg,以提高结荚率,增加粒数和千粒重。为预防菌核病的发生,一般在初花期每亩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50kg喷雾防治,隔7~10d再喷1次。同时,要注意防治蚜虫。
5.3 开花期管理。花期是油菜叶片光合作用最旺盛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干旱缺水,将导致开花提前结束,造成有效角果减少,因此,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
5.4 角果发育成熟期。当田间大部分油菜不再开花后,就表明油菜进入了角果发育成熟期,当角果逐渐变成黄绿色,全田有2/3的角果呈现黄绿色时,就到了适宜收获的时期。这时候也可以摘取一些角果,剥开外壳,观察油菜籽粒的颜色,如果褐色粒、半褐半红色粒各半,就可以收割了。收割应在早晚有潮气的时候进行,以减少曝荚落粒。
收割后堆放5~15d再晒干脱粒,这样既可以促使种子完成后熟,又能保证脱粒干净,有利于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