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县大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6王玉玺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2期
关键词:礼县药农中药材

王玉玺

(甘肃省礼县中药材开发办公室,甘肃礼县 742200)

1 礼县大黄生产优势

礼县地处甘肃南部,西秦岭山间断盆地西部,嘉陵江一级支线西汉流域,位于北纬33°36′~34°32′、东经104°37′~105°34′。境内海拔1100~3 312 m,地质地貌复杂,适合大黄生长。大黄生产区域包括上坪、洮坪、桥头、草坪等20个乡(镇),全县适宜大黄种植面积达1.2万hm2。

1.1 土壤、地貌特征

礼县大黄生长在海拔1 800~2 500 m的成土母质坡积母质地带,土壤类型以黑沙土和棕壤土为主,土层深厚(约50~250 cm),排水良好,土壤水解氮18.86~19.56 mg/kg,速效磷3.79~4.67 mg/kg,速效钾含量60.44~109.36 mg/kg,有机质含量2.43%~2.46%,pH值7.0~8.14,C/N 11.74~12.32,是大黄生长的理想地域。

1.2 气候条件

礼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均符合大黄生长的要求,其主要特征是全年日照时数1 517.1 h;年太阳辐射量109.51 kcal/cm2,生理辐射量(同化光能)年53.659 kcal/cm2;年平均气温3.0~6.5℃,气温日夜差10.7℃;保证率达80%的≥0℃和≥10℃的积温分别为1 900~2 600℃和1 000~1 800℃;无霜期90~130 d;干燥度0.63~0.99;年降雨量557.2~658.8 mm。

1.3 不可替代的道地性

由于地形复杂,境内气候差异较大,具有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的独特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物资源,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大黄、党参、黄芪、当归、淫羊藿被称为礼县中药材中的“五朵金花”。土壤类型多,呈中性或微碱性,适合大黄生长,为道地的大宗药材品种,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有较大和稳定的种植面积。其产品质量上乘,远销国内外。

1.4 成熟的生产技术

礼县大黄生产历史悠久,自汉代《草本经》记载起至今已近1 700多年历史,人工大面积栽培也有数百年之久。在长期的栽培中,掌握了完善的种子生产技术、高水平的育苗技术,栽培方法不断改进,烘干方法独特。

1.5 品牌效应

礼县生产的大黄等中药材因产品质量好、药用成分含量高,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现已注册的知名品牌有礼县“双鹿”“祁山”“铨水”等,2004年完成了礼县大黄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认证,2005年完成礼县大黄无公害产地认定,2006年完成了礼县大黄无公害产品认证,2010年礼县大黄被中国农产品区域中心评估大黄品牌价值为2.1亿元,2011年完成了礼县大黄地方标准,以大黄为主的中药材生产销售品牌效应明显。2020年产量185万t以上,预计产值1.23亿元。

2020年底,礼县有春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陇海中药材公司、鑫晟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中药材加工销售企业3户,年加工中药材800多t,年产值1 600多万元。有白河临时中药材交易市场1处,贩运专业户300多户,已注册登记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达75个,中药材产业已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模式。

2 大黄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大黄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药农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生长1年就采挖的情况比较普遍;胡乱施用化肥、农药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环境恶化,种植地域萎缩,土壤结构破坏,因而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损害了产品的声誉,长此以往,优势产业不再有优势。

2.2 大黄流通依然处于“小、乱、散”的局面,大幅落后于物流发展平均水平

长期以来,大黄种植以农户为主体,流通以个体商户及中小企业贩运为主渠道和经营主体,没有专门的药材交易市场。药农很分散,经销商规模也较小,为数不多的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也比较小,信息化程度不高,质量追溯及大黄产业标准化建设水平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市场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

2.3 种植技术落后,GAP实施程度低

GAP即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标准规范,是一个包括产地生产环境、种植和繁殖条件、栽培、采收和粗加工、包装运输与储藏、质量管理等为一体的完整生产体系。礼县大黄规范化种植程度偏低,种植方法原始,种植区域分散、粗放,缺乏质量控制体系和标准。大多数大黄产区种植户科技意识不强,粗放经营者多,连作现象严重,品种更新缓慢,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农户受传统种植方式和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加之市场检测体系不健全,产品档次参差不齐,收购价格波动较大。

2.4 机械化程度低,种药成本急剧上升

由于山区地势复杂,难于机械耕作,加上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青壮年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且大黄种植区域生产条件比粮食生产区域更差,也更加辛苦,尤其是新一代青壮年农民不愿种植中药材,到了种药收药季节请工难、工价高已经是常态;同时,能找到的工人大多是老人和妇女,工作效益低,这些因素导致大黄种植成本逐年增加。大黄种植成本急剧上升已成为礼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与障碍。

2.5 顶层设计不够重视,龙头企业没有发挥市场引领作用

大黄作为礼县中药材主导支柱产业,形成了“东果西药”的农业产业布局,在山区中药材产业上独树一帜。由于相关部门不重视,产业资金不足,产业链断篇;加之县上大型中药材领军企业没有发挥生产积极性与资源共享性,导致药农信息不畅、技术落后。虽然相关部门对中药材产业给予了很大的扶持,但在产业发展上不能发挥出较强的引导作用,如在行业监管、市场信息、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力度不够,种植存在随意性,种植规模小、效益差,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3 发展对策

一是寻求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合作开发终端产品,拓宽市场,稳步提升价格,扩大销量,持续提高药农种植收益。

二是与科研院所合作,寻求大黄粗加工的新途径和萃取方式,避开烘干工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减轻了药农负担。

三是加强与农业机械科研单位合作,探索大黄生产中的机械化作业,把药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劳动成本。

四是在大黄生产区域重点乡(镇)加大对合作社正规化建设的投入,帮助其完善设施,加强财务管理,培养种植技术、产品分级、标识可追溯收购的技术骨干,承担本乡(镇)药农种植期间所需种子种苗的繁育、产品收购以及农资的采购和供应,使其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广大种植户。

五是加大对大黄主产区的资金投入,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大力支持种植区域资金技术倾斜,把党的惠农政策用活用足,增强礼县大黄的市场占有量,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稳步推进大黄生产的规模发展。

猜你喜欢

礼县药农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驰援
《礼县人大志》出版发行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我欲为人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天堂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