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胡萝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21-12-06裴成英
裴成英
(甘肃省临洮县农业农村局,甘肃临洮 730500)
目前,临洮县有太石、辛店、洮阳、新添等4个胡萝卜标准化生产基地,5家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胡萝卜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0%左右。胡萝卜种植品种丰富、种植规模较大、产业布局合理,生产经营科学的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胡萝卜已成为临洮县北部乡(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1 胡萝卜产业发展现状
1.1 品种引进精,种植技术好
近几年,为进一步改良和优化种植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等,临洮县从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引进适宜塑料大棚种植、露地栽培的品种10余种,筛选出尼丽克斯、班戈、娜帕、贝提茂、贝来多、斯卡娜、大阪红参、连天红、七寸红、美国红玉、丽秀等主栽新品种。通过多年的实践,全县种植面积和种植户数逐年扩大,涌现出了一批胡萝卜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成立了多家购销合作社。种植大户和能手从胡罗卜产业中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购销合作社每家年销售额不低于300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当地农户都积极种植胡萝卜。如辛店镇裴家湾村、白李袁村、雷赵钱村、石郭家村、桑南家村和太石镇的水泉村、蒋家坪村、南门村、沙塄村、太石村等地都种植胡萝卜。为提升农户科学种植水平,县委县政府每年邀请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专家、组织县农村农业局技术人员对胡萝卜栽培、绿色生产、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专业培训,组织乡村技术干部、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到山东、陕西等地交流学习,为发展胡萝卜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从韩国进口的全自动控制胡萝卜种植机,辛店镇石郭家村农民研发的简易胡萝卜种植机,既节约了种子,实现了精量化播种,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
1.2 种植模式新,生产效益高
通过多年的摸索、改进,逐步探索出了适合当地气候、土质和种植技术的模式。一是适宜太石、辛店、新添、洮阳等乡(镇)川水区的钢架大棚三层覆膜模式。这种模式在1月中下旬种植早熟品种,一般在5月底6月初收获,胡萝卜收获后复种菜瓜、辣椒、大白菜、菜花、甘蓝等,产生二次收益。二是适宜太石、辛店等乡(镇)川水区保灌区的小拱棚种植模式。这种模式2月中下旬种植两层覆膜,6月中旬收获。三是适宜洮阳、辛店、新添等乡(镇)川水区和坪区的全膜覆盖种植模式。这种模式种植时间3月上旬,收获时间一般在6月下旬。四是适宜峡口、太石、辛店等乡(镇)浅山区的山区全膜覆盖种植模式。这种模式种植时间一般为3月下旬,收获时间在7月下旬。以2018年为例,全县种植胡萝卜3 000 hm2,产量75 000 kg/hm2,总产量22.5万t,总产值2.7亿元,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0%左右。
1.3 龙头产业引,基地形式促
多年的经验证明,胡萝卜产业是临洮县北部镇农户奔向小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为此,临洮县在这里做大做强、做优做精胡萝卜产业。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探索与农民共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成立蔬菜联合协会并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胡萝卜加工营销企业、经纪人等各种新型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户积极参与经济合作组织的程度,扶持农户发展胡萝卜产业。目前,全县有胡萝卜购销企业15家,专业合作社12个,农民经纪人近百名。在销售旺季,公路两边收购胡萝卜的客商络绎不绝,全县胡萝卜产业逐步迈向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的良性轨道。
1.4 管理机制好,组织推动强
为使胡萝卜产业迈向科学种植和管理的轨道,临洮县从种子品种引进、基地规模化建设、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的科学性应用等入手,覆盖了田间管理的诸环节,全面跟踪、全程服务,逐渐完善了产业发展机制。一是农业部门协调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积极配合,在新技术的应用上、新品种的筛选上、田间管理的科学化上,加大对农户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和施肥管理的培训工作。二是企业开展技术革新,在基础设施和营销网络建设上加大投入,不断引进新品种,运用新技术,最大限度地优化种植技术,并对农户的种植进行全程指导,提升种植水平。目前,恒德源公司拥有冷藏库22个,建筑面积3 200 m2,能储藏蔬菜4 000 t。收购胡萝卜后进行清洗包装,然后入冷库进行预冷处理,再装车发往成都、重庆、上海等大中型城市。三是农户通过接受培训、专业人员技术指导等,结合自身种植经验,在田间管理中坚持科学管理,即提高产量又提升了产品品质。
2 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模式单一,规模化种植水平较低
临洮县从事胡萝卜产业产销基本上都是以户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占比超过80%,这种模式土地分散,适宜发展胡萝卜种植的川水地有限,农户之间劳力、资金、技术和综合素质差异较大,具有现代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性质的经营模式几乎处于空白,生产中的种子品种、肥药施用、田间管理等都是自成体系,各有各的种植方法,各有各的管理措施,监管部门很难实施规范的标准化的管理,政府如不强制性推进,很难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基地的集中连片,制约规模化生产和机械作业。
2.2 种植技术更新缓慢,技术引进和推广仍然滞后
当地农户胡萝卜生产业发展依靠自己多年的实践探索,对于依靠科学技术种植接受能力缓慢,科技种植在胡萝卜产业上的贡献率偏低,至目前尚不足20%,胡萝卜产业量和质的科技含量低水平徘徊。全县引进的品种都是近年来国内蔬菜产区推广种植的品种,没有培育和打造具有临洮地域特色的品种。
2.3 加工技术引进不足,高端深加工产品尚未形成
临洮胡萝卜产业仍在产业初级发展阶段,虽有胡萝卜汁的生产和销售,有先进的胡萝卜清洗机械设备,吸引青海湟源、甘肃永昌等周边客商清洗、加工,但主要还是以鲜销产品为主,胡萝卜提取及饮品加工尚属空白,缺乏胡萝卜汁、胡萝卜泥、脱水胡萝卜等深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收不明显。此外,胡萝卜加工还处于简单清洗和包装层面,产品附加值高、增值空间大的技术仍然空白,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整体效益提升困难。
2.4 胡萝卜产业链短,增收空间有限,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临洮与胡萝卜生产相关的次生产业链没有形成,市场管理机制仍不健全。临洮县胡萝卜专业种子公司、农药化肥、物流运输等专门的产业链还没有建立,胡萝卜产品品质难以提升,供应能力持续化达不到,贮藏和运输能力有限,农户市场营销水平低,没有打出自己的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多元化高质量的市场需求无法满足,初级市场销售价格与终端市场价格差异较大。如2018年全县种植胡萝卜3 000 hm2,2019年下降至2 000 hm2,2020年更是大幅下降,只有800 hm2。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土地碎片化治理,走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道路
当前我国农村实行的土地流转政策,促使土地连片集约经营取得很好的成效。临洮县要整合农业资源,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全县专业合作社应用好土地碎片化治理的政策,鼓励社员或农户走合作化发展的道路,不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将土地承包权转化为股权,开展集中种植、规模经营、增产增效。建议乡村三级部门要调整种植区域,在川坪区、保灌区和浅山区建立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在川区主推双层钢架大棚种植,收后复种其他蔬菜的模式;在坪区采用地膜全覆盖模式种植;在浅山二阴山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以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3.2 出台政策,制定标准,加大支持力度
对于胡萝卜产业,坚持科学化的产、管、供、销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产业提高效益的前提。政府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从业农民的专业化水平,发挥合作社组织的群体优势;县乡两级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标准,制定符合当地胡萝卜产业发展的种植技术标准,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从种子选择、科学种植、田间管理到初级加工、冷库预处理、包装、运输全过程入手,加强对农户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提高胡萝卜产品质量。同时,要引导农户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供销科学化水平,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3.3 培育优质品牌,提高附加值,走精深加工的道路
政府部门要积极加大项目投入,从不同渠道、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专项资金支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胡萝卜深加工企业,或采取多种形式吸收民间资本用于发展胡萝卜精深加工业,做大做强胡萝卜产业。县财政也要筹措资金用于支持胡萝卜产业发展。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有效利用财政贴息、小额信贷等增加信贷规模,加大投放力度,支持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