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视域下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名称英译研究

2021-12-06汪翠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道菜命名河南

汪翠兰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引言

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渠道,中国餐饮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喜爱。河南历史上古都较多,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饮食繁荣。近些年通过对外宣传,河南将其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向国外广泛推广,品尝河南旅游特色餐饮是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何让国外游客了解河南美食文化,翻译工作者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倡导的生态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广受欢迎,其对生态环境的选择与适应作为翻译过程的考虑原则,以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整个翻译过程和翻译实践活动。本文试图运用生态翻译理论对河南旅游特色餐饮的名称英译进行研究。

二、生态翻译学理论

生态翻译学理论是基于伟大科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和适者生存论,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翻译,把翻译活动放到整个生态环境中,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译者的中心作用。认为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对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的过程。翻译原则是“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方法概括为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其译评标准为“最佳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①

三、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名称的文化特征

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河南位于中原腹地,四季分明,由于气候适宜,多平原,少山地,所以物产丰富,加上四通八达的交通,使其能够吸收不同菜系的优点,烹调出食谱广泛、品种多样、造型丰富、寓意深远、风味不同的特色美食。同时在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各种菜系,促进了河南餐饮的发扬和振兴。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名称充满故事、传说、历史、地理、民俗、情致和乐趣等。概括其文化特点,大概有几类命名方法,如朴实的命名方法、舒意的命名方法、典故趣事命名方法和人名地名命名方法等。

四、生态翻译视域下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名称的英译分析

生态翻译理论涉及范围宽泛,其对译者翻译过程和实践的指导主要就是运用三维转换理论。

1.从语言维角度解析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名称的翻译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实际是指译者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②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语系,作为两种迥然不同的语言,自然在语言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单词、语音、语法、句子等因素的区别都会造成言语交流中的困难,引起失误。因此需要有目的地做些改变以适应相应的语言。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制作的食材品种及烹调方式多种多样,故在进行语言生态环境的变换方面需要译者从语言维的角度审慎考虑。

以“鲤鱼焙面”为例。鲤鱼焙面是河南开封特色菜肴,最初是两个菜,一个为糖醋鲤鱼,另一个为焙面,其原名叫做“糖醋软溜鲤鱼焙面”。“糖醋鲤鱼”中的鲤鱼是用专门刀法剔刺,做好装盘,鱼肉完整,美味鲜纯。“焙面”是首先将面拉出细如发丝一样的形状,然后用油烹炸,颜色呈柿黄捞出,吃起来质感酥脆,味道甜中带酸,酸中透出微咸,将其置于已经盛于盘内的糖醋鲤鱼之上,便可将这道糖醋软熘鲤鱼隆重上桌。此道菜原本是为了节省烹调时间而创作,美观靓丽,又方便食用,可以“先食鱼肉,后食鱼须",也是河南重要宴会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河南,这道名菜也越来越受欢迎。对这道菜的翻译,很多是从语言层面直译,Carp and fried Noodles,这只说明了菜的原料,而不能体现菜的特点,如果能够将烹饪方法、主要食材、搭配材料全部展示,就不仅能呈现出这道菜的烹饪方法,也能让人感受到其丰富动人的口感。如译为Carp Covered with Fried Noodles in Sweet and Sour Sauce 既维护了菜名原有涵义,又做到了准确的信息传达。

河南另一道名菜叫“清汤菊花干贝”。制作这道菜的原材料是水发干贝,烹饪的巧妙之处在于将其做成菊花形状,使其看起来千姿百态,层层叠叠,加上纯正醇浓的清汤,清鲜脆嫩,显得精巧雅致,味香醇美,其食疗价值也非常突出,称得上是菜中佳品。从字面意义,翻译成Chrysanthemum and Scallop Soup,就完全曲解了此菜肴的真材实料,容易引起误解。如译作Chrysanthemum-shaped Scallop with Clear Soup 就可了解此菜的主要用料是干贝,并无菊花,只是干贝被制作成了菊花形状。所以了解了菜肴食材,再选用英语中适合的词汇,恰当的言语搭配方式,即可完成翻译。从语言维的角度来看,两种语言的转化就自然而然,迎刃而解。

河南开封的另外一道特色小吃是“羊霜肠”。这道小吃里使用的食材主要是羊杂,虽然此道特色小吃的食材是羊的一部分,但都是由汉民所炮制,而非回民所制作,其基础食材其实是羊盘肠,上面覆盖一层白色脂肪,看上去像霜一样,故名“羊霜肠”。这里的“霜肠”并非“双肠”。有误解为羊的大肠和小肠,并译作boiled large-and-small intestines of sheep,显然是听音译意,并未真正了解品尝此道菜。“羊霜肠”本是开封著名小吃,也是开封的文化象征和文化符号,宜音译加注,Yang Shuang Chang 附上sheep’s haslet soup 作为注释。

上述例子都从语言维的角度分析了河南旅游特色餐饮的名字翻译问题,可以看出,语言的选择、语言的形式在菜肴的翻译转换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容忽视。

2.从文化维角度解析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名称的翻译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翻译者要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必须深谙两种文化的差异,然后做出适当的语言文化转换。从表面上看,翻译面对的是语言问题,实际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失去文化,语言则无以相附,更无法传承。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旅游特色餐饮名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举例来说,河南旅游特色餐饮的名字中,像桂花、芙蓉、绣球、水晶、翡翠、龙、凤等在菜肴名称中很常见。但在翻译中,却不能直译这些文化代表意义深厚的词语,如不能把“芙蓉鱼片”中的“芙蓉”翻译为lotus,这道菜中的“芙蓉”实际是鸡蛋白,其翻译应该是Fish Slices with Egg White;“酥炸凤翅”中的“凤翅”不能译为Phoneix Wing,这里的“凤翅”是比喻说法,实际原料是鸡翅,应为Deep-fried Chicken Wings;“全家福”菜肴不是Family happiness,而是Mixed Meat and Vegetables.这里菜肴要按照英语餐饮名字的特点,实事求是进行语言转化。下面讨论河南特色餐饮的不同命名中体现出的文化问题。

(1)以民俗、典故命名的餐饮文化翻译问题。这种命名方式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命名方式,河南位于中原腹地,旅游饮食极具文化底蕴,很多美食都将“吃饭”和“文化”结合在一起,传递出美丽的传说和民间故事。用词简洁,朗朗上口是其语言和文化特色。

洛阳名菜“牡丹燕菜”在一些菜谱上被翻译为stewed radish slices,这里的中文菜名给人以雍容华贵,美丽多姿的感觉,并且一看到牡丹二字,河南人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与女皇武则天有关的故事传说。另外,菜名中的燕菜也并非指燕窝。观察其译文,发现汉语菜名的文化意蕴浑然全无。若翻译为the Empress’radish soup,则因为这里所用的empress 其词在中国历史文化意义深厚而让人心生疑窦,不能了然于目。实际上,在这道名菜里被称之为“燕窝”的食材就是河南民间常见的白萝卜,在烹饪时,白萝卜在厨师巧妙的刀工下,变成了燕窝般的细丝。而菜名中的牡丹,也并非真实的牡丹花,而是用鸡蛋巧妙加工成红色花瓣和绿色花叶的牡丹形状。从生态翻译的文化维角度来看,这样一道菜肴,原材料极其普通,但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远非用其菜肴原料能够表达出来,再加上其作为洛阳水席的高贵出身,用Mu dan yan cai (a royal dish with home materials)这种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则完美地诠释了它高贵的出身和食材的平凡。

洛阳的“不翻汤”被译为Bufantang Soup.实际上,所谓的“不翻”,指的是一种河南的特色绿豆薄饼,这种饼在制作过程中不用翻面就熟,所以得名。其汤是骨头汤,汤底加有各种辅料,如海带丝、粉条、紫菜等,将做好的色泽金黄的“不翻”饼放入碗中就汤料而吃。滋味纯正,清香爽口。传说是古代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时,因饥饿难耐,看到了一位老妇做饼,来不及等饼翻面熟透就抓起大吃,感觉美味无比,并为小饼赐了字,因此得名“不翻”。所以仅仅用拼音,既未展示食材,也难以表达其中的文化内涵。外国游客也不知其为何物。从生态翻译学文化维的角度看,需要进一步解释,如Soup with mung bean pancake.

(2)以口感或形状命名的餐饮文化翻译问题。美食的诱惑不仅在于其具有光鲜亮丽的外形,还有生动丰富的口感。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趣味无穷,有的以口感命名,可以用释意的翻译方法,如醋溜豆芽,可翻译为Fried Bean Sprouts with Vinegar Flavour;糖醋排骨,可译为Sweet and Sour Pork Ribs;有的以形状命名,如“马蹄烧饼”。“马蹄烧饼”是河南地区的传统名点,历史悠久,状如马蹄。如果直译为Horse’s Hooves Pancake,则确实让人心生不快,难以下咽,其文化内涵也荡然全无。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词语来置换,可翻译为Horse’s Hooves-shaped Pancake,这样形状的食物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明白其真材实料,并迫不及待想一睹其风采。开封“锅盔”又名“锅葵”,虽然一字之差,可后者道出了这种饼的形状,正如盛开的葵花,翻译为Sunflower-Shaped Cake,这样翻译也是生态翻译理论文化维要达到的目的。

(3)按餐饮所体现的象征意义命名的翻译问题。在河南餐饮文化中,很多菜名用四字成语来命名,如“金银满坛”“年年有鱼”“百年好合”“比翼双飞”等,这些四字成语是中国文化表述中特有的语言现象,代表着不同的文化涵义,主要是一些美好愿望和良好祝愿的体现。翻译时可根据情况选择方法。如“龙凤呈祥”,单从字面翻译,就成了Dragon and Phoenix Symbolizing Good Luck.从文化维的角度看,虽然Phoenix 一词中英文表达内涵有相似之处,但dragon 在中国和西方国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迥异,从而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实际上,这道菜在烹饪中,是以鸡代凤,虾代龙。所谓“龙凤呈祥”,是以鸡和鲜虾代替的,并用其夸张想象表达出华贵、吉祥。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看,翻译时适当做些解释,则能较好地传达出象征意义,就如,Chicken and Prawns Symbolizing Good fortune.

由上述例子看出,翻译河南旅游特色餐饮要以外国游客对菜肴的理解程度为标准,这也是生态翻译理论文化维要达到的目的。

3.从交际维角度解析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名称的翻译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慎重选择语言,恰当体现文化,还把交际意图体现在译文中。旅游特色餐饮名称的翻译,实际上是为旅游交际而使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转换语言,表达信息,所以需要根据翻译的生态环境做出相应处理,而不能望文生义。

河南特色菜“桂花皮丝”很有特点,其色泽金黄,入口品尝口感软香,不知何物所制作。如果仅看其名字,就是桂花和皮丝两种原料制作而成。所以就有翻译为Pork Skin Fried with Osmanthus Flowers,这种翻译则完全曲解了这道菜的原料。这道菜的真实原料中并不含桂花,而只有鸡蛋黄和猪肉皮丝。猪肉皮经过炸、煮等一系列加工程序,与鸡蛋黄一起炒作而成,所以翻译为Deep-fried Shredded Pork Skin Sauted with Egg Yolks 则基本符合此菜的特点,从交际维的角度来看,不会引起歧义。

同样,“炸紫酥肉”,这道菜呈柿黄色,外皮酥脆,白肉细腻,口感酥烂。它以色泽棕黄发紫的特点而得名。如果仅从字面来看,翻译作Streaky Pork Deep-fried with Perilla Leaves 貌似很精确。其实这样翻译会让游客误解,实际上这道菜里并不含紫苏叶(perilla leaves)。这道菜制作工艺复杂,制作过程包括烧烤、腌制、蒸煮和油炸,具有色泽棕黄发紫的特点,所以得名。根据菜肴这种特色,翻译为Deep-fried Streaky Pork 则既可呈现其真实原料又有主要制作过程,还简洁易记,符合英语菜名起名特点。从生态翻译角度来看,也符合其交际维的要求。

河南旅游特色餐饮美食还常常以地名或人名命名,如新野臊子、潢川贡面、牛忠喜烧饼、葛记焖饼、合记羊肉烩面等,反映了当地的饮食习惯与文化习俗。但是,在交际中,这些中国元素很难被国外游客领会。因此在翻译此类特色美食时,可根据情况选择翻译方法。优先以地名或人名命名,音译或者一半音译一半意译即可,注释可加也可不加。原则上讲,英文中有对等词则宜采用意译,英文中无对等词则宜采用音译。从生态翻译交际维的角度看,这样能够产生较好的交际效果。

通过上述事例分析,不难看出,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名称翻译涉及广泛,包括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态翻译的视角来看,语言,文化、交际等要素之间的转换,互为联系,互为因果,译者要综合考虑,译出既体现原文特色文化,又为外国人所能接受的译文。

五、结语

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名称的翻译,要注意以译者为中心,多维整合,在其生态环境中不断选择和适应。同时,根据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这一翻译标准,针对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名称的翻译问题,特给出一些相关改进方法。如根据语言维要求,对语言形式做出选择,再进行相适应的转换,在选词造句方面,避免汉语的思维表达,从译入语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来组织语言。根据文化维要求,关注译入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习惯,在双语转换过程中避免文化冲突。根据交际维的要求,按照交际意图,慎重选择和使用语言,争取达到双语间同步的交际成效。因此,运用生态翻译理论,探索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名称的翻译方法,旨在改进翻译质量,推进风味美食的对外传播,进一步扩大河南的国际影响力。

注 释:

①胡庚申.刍议“生态翻译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42(02):125-131,160.

②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1,8(06):96-99,109.

猜你喜欢

道菜命名河南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张绍玉:五百年镇远道菜传承人的传奇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把24节气做成24道菜,你确定不要尝一尝?
我是我自己的许多孩子〔外一首〕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