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水县沙棘资源建设开发与利用

2021-12-06毛应强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2期
关键词:清水县沙棘资源

毛应强

(甘肃省清水县水土保持站,甘肃清水 741400)

1 清水县基本情况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属宁南陇东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总土地面积2 012 km2,水土流失面积1 698 km2,耕地面积6.4万hm2。地貌属黄土梁峁沟壑、土石山地和河谷阶地3大类型,年平均气温10.3℃,年降水量517~661 mm,海拔1 112~2 201 m;年侵蚀模数4 122 t/km2,年侵蚀量为829.3万t。全县辖15镇3乡260个行政村79 131户。总人口33.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40万人,劳动力13.29万个。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6.29亿元,人均产粮420kg,农民人均纯收入7 200元,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

2 清水县沙棘资源现状

沙棘资源建设项目涉及面积大、范围广,分布于清水县不同位置的不同类型区,各部位均有块状分布的人工、天然沙棘林,另外还有散生的、零星分布的沙棘。主要品种有沙棘小桔红萍和蒙古沙棘等。自1994年清水县被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列为沙棘资源建设示范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将沙棘资源建设列入重点项目建设议事日程,把沙棘资源建设作为强化县域农业基础、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并根据《黄河流域沙棘资源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技术规程》,结合清水县实际,把渭河水系牛头河流域的东山梁、分水岭梁片确定为1994—1999年一期沙棘资源建设项目区。一期沙棘资源建设项目区位于清水县中部,属渭河支流牛头河流域的东山梁、分水岭梁片2个片区,涉及4镇8行政村(其中,东山梁片区涉及远门镇的王付村、白驼镇的林屲村、红堡镇的曹冯、高沟、麦牛村等3镇5行政村,区域面积24.5 km2;分水岭梁片区涉及红堡镇的小泉、周家村,草川铺镇的九龙村等2镇3行政村,区域面积16.2 km2)。现有沙棘林面积1 020 hm2,共新栽中华沙棘、俄混、辽阜1号等830 hm2。尤其是1999—2004年沙棘资源示范县建设二期工程实施以来,项目实施区位于清水县东北部的柳林河流域,流域面积83.6 km2,涉及秦亭镇的樊夏、秦亭、百家、党河、赵尧、店子、李岘、麦池、薛赵、柳林、刘峡11个行政村,现有沙棘林面积1 200 hm2,经过几年的品种改良和试验,成功地引进了俄混、辽阜1号、辽阜2号、邱伊斯克、乌兰格木等5个沙棘品种,共新栽沙棘林面积1 080 hm2。2020年清水县又实施了沙棘示范基地水土保持项目,按照“项目+农户+公司”的栽植管护开发模式,在白驼镇柴家门引进并新栽植东北秋叶红大果沙棘34 hm2。截至目前,全县已有沙棘林面积4 164 hm2,其中天然沙棘林2 220 hm2,人工沙棘林1 944 hm2。天然沙棘主要分布于梁峁、沟坡的阴坡山地及沟谷洼地,呈片状或带状丛生。不论是种植速度、技术、质量、管护方面,还是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初步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3 沙棘资源建设的优势

清水县沙棘资源建设项目区自然条件对发展种植沙棘非常适宜。一是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0.3℃,≥10℃平均积温2 894℃,年日照时间2 076.9 h,有利于沙棘树体的生长、果实养分的积累和抗逆性。二是水资源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达630 mm,虽然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但对沙棘的整地、栽植、生长所需水分均无影响。三是项目区土壤大部分表土疏松多孔,肥力较好,酸碱适中,适宜于沙棘林的生长。四是清水县有大面积适宜于沙棘栽植的宜林荒坡地,为沙棘后续建设提供了土地资源。沙棘资源建设不仅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增加群众收入,培育形成的沙棘产业费工少、效益好,是稳定的好产业。

4 沙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经过多年沙棘资源建设工作,由于土壤、气候等地域特征适宜于沙棘的生长,加上清水县对沙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直没有中断,清水县已成为甘肃省沙棘资源的重点分布区。1985年清水县酒厂试产沙棘原汁,成功获取了沙棘饮料、沙棘果油、籽油、沙棘黄酮等生产能力,形成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的发展模式。

2011年天水华盛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清水县成立,该公司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机械化程度高,先后引进灌装机、封口机等先进生产设备,建成生产线7条、信息配送检测系统3条,是西北地区较大的果蔬汁饮料生产企业。目前已有6条自动化生产线,把沙棘产品5个系列13个品种推向了市场,年产量达15万t,并且十分畅销。公司生产的沙棘饮料在10万级无菌灌装间采用先进的无菌灌装系统进行热灌装,不仅能高温瞬时灭菌,而且还能保存产品的营养成分,产品已通过IS0 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公司相继被认定为省、市、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甘肃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AA级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景气监测调查固定观察点、甘肃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2017年9月被认定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8年6月被县委、县政府经评审认定为扶贫工厂,公司生产的“珀菲科特”牌沙棘汁产品入驻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五洲、华联等大型商超,直供省内5地市16县(区)学生营养早餐。

清水县应继续坚持把沙棘产业发展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措施,积极探索“项目+农户+基地+公司”的产业化模式,建设沙棘采穗园和苗木繁育基地,为沙棘规模化发展、优质化栽植的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建设沙棘资源、公司指导服务、农民专业管理、签订契约合同、按质敞开收购”的模式,为当地群众提供季节性就业或务工,增加农户收入。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稳定增收。

5 项目实施的保证措施

5.1 组织措施

清水县把沙棘资源建设纳入农业产业的总体规划,对工程的科研、种植、保护、开发与利用进行统一组织协调,并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实施。同时,成立清水县沙棘资源建设开发与利用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解决沙棘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在县水保站设立沙棘资源建设办公室,负责各类技术工作和具体实施工作,在天河集团公司设立开发利用办公室,负责沙棘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逐级建立了沙棘资源建设机构,并配备了得力人员,从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5.2 制度措施

清水县进一步加强了对《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结合县情、乡情、村情制定了《清水县关于防止人为水土流失,加强沙棘资源管护的通告》及《清水县“四荒地”使用权拍卖、租赁、承包办法(试行)》及《沙棘资源管护岗位责任制》等一些乡规民约,使沙棘建设工作有规可依。同时,制定相关制度、优惠政策,给予各方面的补贴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让民营企业优先发展起来,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形成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加快沙棘资源建设呈现出良性循环发展。

5.3 技术措施

清水县水土保持站技术人员长期对项目区群众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并加速大面积推广辽阜1号、辽阜2号、东北秋叶红大果等沙棘管理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加强病虫害防治,根据沙棘的生长情况合理地进行施肥、浇水、管护,提高沙棘繁殖速度,保障沙棘高效生产。在加强沙棘技术管理的同时,清水县沙棘资源建设开发与利用协调领导小组与项目区乡(镇)签订责任书,进一步靠实各部门的责任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保证沙棘建设技术指导到位。

6 沙棘资源效益分析

清水县沙棘资源建设项目实施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治理形式上,从恢复植被入手,将水土保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在措施配置上,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管、用、保并举”的原则,梁坡沟整体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显著。

6.1 生态效益

首先,沙棘林具有速生性,根系发达,根蘖能力强,是优良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树种,而且茂密的枝叶能缓解雨水撞击地表的速度,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土效益。其次,沙棘固碳能力强,产生的大量枯枝落叶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能起到固土保肥的作用。再次,沙棘对环境适应性强,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特性,对于生态脆弱区的环境具有很好的恢复效果,因而被水土保持工作者作为迅速恢复植被的生态树种,其生态效益极其显著。

6.2 社会效益

沙棘林全身是宝,根、茎、叶、果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各种氨基酸,在保健医疗卫生方面贡献很大。沙棘加工成的多种饮料、食品,能够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有益身体健康,其效益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6.3 经济效益

清水县沙棘4~5年开花结果,6~8年进入盛果期,最大树龄14年仍结果不衰。根据清水县沙棘资源二期工程建设的调查数据,天然沙棘林平均产鲜果1 800 kg/hm2,全县现有沙棘林4 164 hm2,年可产鲜果7 495 t,当地市场收购价按3.20元/kg计算,现有沙棘果每年产值可达2 398.4万元。沙棘林产生的经济效益,增加了项目区群众的收入,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沙棘资源建设步伐。

猜你喜欢

清水县沙棘资源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沙棘颂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小小绿茵场,放飞学子梦——甘肃省清水县第三中学校园足球侧记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入村记
沙棘在西藏的发展前景探讨
沙棘产业的直销之路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