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客观评价化肥的作用和地位

2021-12-06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喻红华山东省土壤肥料总站郭跃升

农业知识 2021年2期
关键词:硝态化肥养分

文/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喻红华 / 山东省土壤肥料总站 郭跃升

化肥是蔬菜果品粮食的“粮食”,对产量的贡献约占50%左右,同时化肥也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投入,占农业投入品总成本的4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普遍重视化肥施用,进入新世纪后,有些地方在果蔬生产上也确实因盲目过量施肥造成了农产品品质的下降、耕地质量退化和环境的污染。因此,社会上先后出现了“绿色食品生产不能施用化肥”“保护生态环境不能施用化肥”“施用化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杂音”。甚至有些地方在这种“杂音”的影响下,出台文件、制定标准,在“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中限制化肥的施用。

2015年以来,农业部启动化肥零增长行动,一些所谓“专家”借题发挥,放大化肥的负面影响,误导农户自食自用的农产品不施化肥,甚至妄言农业将告别化肥。纵容这种思潮的进一步蔓延,必将使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施肥对立起来,把化肥排斥在现代农业生产之外,这一行为必将引起农业生产的剧烈动荡。在事关现代农业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必须客观评价化肥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化肥为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41个国家18年试验示范所得的41万个数据进行统计,化肥的增产作用占到农作物产量的60%,最高达到67%。全国化肥试验网试验结果表明,化肥施用得当,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而山东省农科院对1980年到1998年期间施肥量与粮食总产的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我国化肥施用量由建国初期的1.3万吨,提高到1999年的4124万吨,平均每亩使用化肥量达到27.3公斤。四十多年来,我国化肥施用量增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99年我国粮食产量5084亿公斤,比1949年增长了4.5倍; 1989-1999的十年间,瓜菜、水果分别增长了168.3%和255.2%。

化肥的施用,在提高产量的同时, 也增加了根茬残留和还田有机资源,扩大了农田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和养分的循环,培肥了地力。2018年全省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提高50%、575.1%、80.0%。化肥的使用,使鲁西北瘠薄耕地变成万顷良田,由国家返销粮区变成商品粮基地;使山东粮、油、蛋、奶、果、菜总产稳居全国前列

二、化肥仍将是未来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化肥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会动摇,有机肥尽管可以提供养分,但它养分含量低,释放慢,不可能完全取代化肥,需要做好化肥与有机肥结合使用。

1.施用化肥保障人民食品安全的需要。像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衣食住行需要消耗大量的农产品。中央都强调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根据2018年统计资料测算,在目前生产水平下,我国的粮食人均占有量仅471.6公斤。而根据已有的资料,如果不施化肥,粮棉油单产将降低50%左右,果品降低60%,大棚菜降低70%以上,后果可怕。

2.施用化肥是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反映在食品消费结构上。较之于世界发达国家,我国人民在食物消费上,将增加肉、蛋、奶的消费比例,果菜的消费将逐步向汁液、饮品方向发展。而每生产一公斤肉、蛋、奶需要消耗的粮食大致为4公斤、3公斤和4公斤。这就意味着即便维持目前的营养摄入水平,也需要消费更多的谷物、蔬菜和果品,需要更多的农产品产出,而消费升级潮流不可逆转。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不施化肥肯定行不通。

3.施用化肥是改善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方面大的问题主要是:森林覆盖率低、草地退化,裸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危害加剧。未来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应注重扩大林草覆盖率的同时,提高林草生产效率。而施用化肥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适量投入化肥还能提高渔业的产量。目前,林、草、牧、渔业极少使用化肥,即使使用,也使用量很低,具有较大的增施空间。

根据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等权威部门预测,将来不但不能取消化肥,化肥用量在林、草、牧、渔业上还将呈缓慢增长的态势。只是在化肥施用上,做到行业投向多元化、区域分配均衡化、地块投入平衡化。

三、必须澄清的几个问题

1.硝态氮肥与硝酸盐污染问题。有人认为硝态氮肥被作物吸收,必然增加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造成产品污染。这只是想当然的不合实际的逻辑推理。事实上,化肥施入土壤,首先有一个转化的过程。作物吸收氮素主要有铵态氮和硝态氮两种形式。所有氮肥在被吸收前都要先转化成铵态氮或硝态氮。至于氮肥被以何种形式吸收,取决于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很显然,在绿色食品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借此限制硝态氮肥的施用是不妥的。

2.化肥施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有一种观念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有机肥施用等同起来,凡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就只能施用有机肥,限施化肥。诚然,有机肥在改善农产品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能否认化肥在提高农产品品质方面的作用,更不能说一施化肥农产品质量一定出问题。其实有机肥和化肥只是为作物提供的养分形态不同,但在被吸收前,养分都要先转化为被作物吸收的无机态,只是有机肥养分转化的过程较为漫长。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如氮肥可以提高谷物蛋白质含量,磷肥可以提高磷脂和油脂的含量,钾肥可以提高淀粉含量,增加果品糖渡,改善着色等。有些特色农产品还专门在生产过程中增加锌硒等微量元素肥料用量,使这些元素在产品中富集。可见合理施用化肥对农产品质量不会构成任何威胁。目前群众所反映的“米不香、瓜不甜、果不纯”,只是农产品质量问题,不存在食用安全问题。如果与施肥有关,也只是施肥量过大,养分不平衡,造成作物代谢紊乱,不能正常成熟,不是化肥合理使用的必然结果。

3.化肥施用与作物毒害问题。

假劣化肥有害成分超标,施用不慎会造成作物毒害。如尿素中的缩二尿、过磷酸钙中的游离酸、甲醛、复合肥中的氯离子等。这些有害成分会造成作物粗缩病、烂根、死亡。或者化肥施用过量或施用不均造成局部过量,或者施肥离根系太近,化肥在土壤中转化后,短期会造成根区盐分浓度过高,给作物吸收水分、养分带来困难。严重者根系腐烂,作物萎蔫、死亡。

4.化肥施用与耕地质量退化问题。上文提到目前各地质量总体是提升的,地力产量较建国初期有显著提高,只是在个别地块和部分保护地栽培中,因盲目追求高产,化肥投入量超过实际需求的2~5倍,造成土壤的次生盐渍化,不能正常生产。

5.化肥施用与环境污染问题。过量施用氮、磷化肥,会造成土体养分富集和地下水硝酸盐的富集,这种现象在保护地栽培集中地区存在。部分地区因地表径流引起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其营养源的70%左右是禽畜粪便和腐烂的农作物秸秆。只有少部分尚未被吸收的氮、磷肥随地表径流进入湖泊。水体污染不是化肥科学施用的必然结果。

6.化肥科学减施问题。化肥“零增长”不是化肥“零使用”,目前全国实施的化肥“零增长”行动,是在目前化肥使用水平基础上,在宏观层面使用总量不再继续增加,并不是所有区域、作物都不能增加。更没有不施化肥的意思。当前化肥减施的主要对象是设施菜地和传统果园,绝不能搞所有作物、所有地区化肥减施一刀切。

猜你喜欢

硝态化肥养分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河北太行山山前平原葡萄园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及影响因素
不同电子受体反硝化除磷的研究进展
基于文献分析的氮肥用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