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提升

2021-12-06杨少明高玉洁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辅导员时代思想

杨少明 高玉洁 杨 婧

(1.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2.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士官学校,湖北武汉,432200;3.空军指挥学院,北京,100090)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特性

随着网络的开放运用新媒体应运而生,微信、微博、QQ、论坛等各种平台,大大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任何人都可以发表和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但这些信息缺少一定程度上的监管,也缺少道德的约束,完全靠个人政治觉悟和心情发泄。而且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大多不成体系,知识碎片化比较严重,对于渴望学习和正在形成价值观的大学生来讲,存在一定的威胁。伴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发展,网络新媒体会根据个人的喜好和浏览记录,给读者推荐一系列类似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仅仅是文字上的“粗放式”匹配,在质量上严重参差不齐,如果再有一些人过度解读分析或其他思想意识形态入侵,读者很难从中清晰地走出来,反而会越陷越深。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线性传播,它们是非线性的、交互式传播,像一滴水滴进池塘一样,以波纹的形式向四周荡漾开来,或是呈“指数”形式增长,传播速度飞快。再加一些社会生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人们也更倾向于通过吐槽、发泄获得短暂性的愉悦,这却造成了社会恐慌,等等。一些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共青团、人民网等新媒体及时澄清舆论,进行辟谣,通过官方新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遏制谣言,引导公众看清事实,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弘扬网络主旋律。

(二)新媒体时代的学生特点

当前大学生“95”“00”后,个性突出,在学习生活中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价值体现。[1]而且生活在网络发达、新媒体繁荣的时代,网络娱乐生活较多,不足为奇,恨不得时时刻刻与网络在一起,诉说自己的自由和追求。一方面各种网络新媒体平台“犯错成本太低”,缺少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监管,部分学生为片面追求关注,为求刺激,随心所欲地表达自我,以求“网络认同”,在虚拟的世界中逃避现实压力。比如在某些视频App上投放自己的“创意”作品,为求流量,甚至出现一些不良作品,失掉了真正表达自我的初心等。另一方面,部分学生通过网络散布、传播“佛系文化”等,以“自嘲”形式抒发心中郁郁不得志、不想奋斗、消极懈怠等不良情绪。一些学生过度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并通过新媒体表达自我,言语稍有不慎,同样带来负面影响,甚或是在同辈影响的作用下,无形中扩大影响。但是当人与人面对面沟通时却少言寡语,不能很好地表达自我,甚至出现“社交恐惧”,这对于将来学生毕业融入社会是非常不利的。但是现在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以“隔空对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一定程度上也确实促进了高校管理,提高了某些方面的效率,也反映了新媒体时代学生敢于直言、表达自我,积极探索问题处理的新方式。总之,当代的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声,表达自我需求和喜怒哀乐,但容易受“泛网络”影响,误认为网络新媒体是“法外之地”,需要加以引导,正确发声。学校可以通过新媒体之声,正确了解学生的精神面貌,培养学生的网络表达与沟通能力。

(三)新媒体时代的学生工作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特性以及传播方式,包括新媒时代的学生特点,都让教育者的话语权[3]在传统方式上减弱,权威在消解,呈现出更多的交互性、非线性。这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挑战,此刻,老师更应该在网络上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但不少老师的政治素养还不够、理论还不强,出现难以发声和失声的局面,甚至出现言语过激等行为。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地给予回答和处理,缺少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同时,基于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广泛运用,无形中更是延长了老师们的工作时间,加大了难度,也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引起了工作方式变革。新时代的学生工作需要辅导员老师随时在线,不少辅导员手机从未关机,始终保持“7×24h”待机模式,要疲于应对随时出现的一些琐事及紧急舆情。另外,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更新速度快,内容纷杂,辅导员老师要坚持学习,加强自身理论,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做到“两个维护”,不仅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还要落实到行动中,“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否则,沉浸于网络的负能量,很容易出现思想动荡、困惑等,在日常工作中,讲话缺少支撑,缺少正义之言,无形中给学生传递“负能量”。在工作方式上,部分辅导员老师仍停留在自己的经验说教和“道听途说”的案例上,缺少对已有信息的加工、美化,这对于教育“浸染式”接受新媒体信息的学生而言并不是最佳的途径,效果可见一斑。

为此,高校一线辅导员需要研究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特性,了解学生的时代特点和表达思维,熟练掌握新媒体工具的应用,将国家的政策方针、会议精神通过新媒体融在日常教育中,解决“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

面对诸多纷杂的干扰及挑战,“堵不如疏导”,无论是新时代的大学生,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都沉浸在新媒体表达的过程中。为此,我们需要积极开创思维,创新工作方式及行之有效的反馈模式。同时,我们还要贯彻高校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及新时代全国高等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等精神,“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从尊重满足学生的需求出发,从适应学生接受信息的表达、传播方式出发,注重学生成长体验,更好地做好人的工作,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

(一)研究新媒体表达思维

随着网络科技创新发展,不同于电视、报纸、书刊、电台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应运而生,比如微博、微信、QQ、网络论坛等,一经推出就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尤其是年轻人。其中,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开放、自由的网络世界中容易受到影响。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高校一线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即辅导员需要研究新媒体的表达思维,创作方式,传播路径。比如这种非线性、交互式交流,爆炸、波纹式传播,充满个性及注重个人价值体现的表达等,过分追求流量等的心理。同时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工具,敢于、勇于、善于在新媒体上发声,主动掌握网络话语权,及时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积极传播正能量,将“四个正确认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通过新媒体表达,变成大学生的“精神钙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决学生的根本思想问题,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而达到培养又红又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宏伟目标。

同时,高校辅导员要积极主动利用新媒体工具开展学生工作,充分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 的精神,在方式、方法上创新管理,融合信息技术,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提升思政工作亲和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在日常管理上创新

新媒体拥有近乎无限量的空间和时间,还有超高性能的并发式处理过程能力。根据各种新媒体平台,可以获取大量的学生学习生活数据,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保证信息互通,大大提高学生工作中日常管理的效率。[2]比如,通过有效采集学生数据,完成学生工作的大数据分析,包括各项日常事务办理流程优化、奖助勤贷优政策咨询、心理健康引导等,可以使得我们工作高效、精准,还可以保护学生隐私,甚至根据一些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算法,模拟预测学生发展轨迹,进行专项问题的提早预判并进行干扰。另外,通过线上整合资源,实现移动在线办公,甚或是研发“智能助理”协助辅导员完成机械、重复工作,让高校辅导员摆脱事务限制,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思考“做人的工作”,因为人的工作是有温度的,有灵魂的,是机器不能直接代替的。归根结底,高校辅导员需要通过研究新媒体的表达思维,在日常管理上,实现信息查询、基本事务办理、移动办公、预判引导等的创新,让一切变得更加舒适、走心、规范、有序。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上的创新

通过研究新媒体表达思维,不仅在日常管理上创新,提高工作效率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同时节约更多的时间研究“如何做人的工作”。高校辅导员常常忙于手头工作,各项事务日常管理,安全稳定等,而这个职位最重要的工作是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这是最核心的工作,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如果一个优秀的想法、一段走心的演说、一段动情的文字,能走进学生的脑海里、心里,这将比我们想出各种“规定”“强制性”措施等“帮扶”学生学习、提高政治觉悟更有用。

在新媒体时代,超强的“交互式”沟通,给予了高校辅导员机遇和挑战。各种网络文化层出不穷,良莠不齐。高校辅导员要汲取网络文化营养,增强实效性,通过接触了解网络新媒体的热点、槽点,结合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创作原汁原味的作品,发挥“隐形”教育。同时,要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结合新媒体平台,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网络文化创作中,掌握网络发声主动权,尤其是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确保意识形态不出问题。另外,结合“朋辈教育”模式,收集整理大学校园中真实发生的故事情节,通过艺术手法在新媒体平台上阐述和表达,教育和感染更多的同学,即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建立长效团队

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指导学生骨干建立长效服务团队,引导学生在网络新媒体上正确表达自己,传递阳光、正能量的信息,同时符合网络主旋律,与学校、学院的文化宣传工作等融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大二女生的手绘“军训手账”,即是对军训生活最好的纪念;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把“科技小屋”带到新疆克拉玛依,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建立E-lab线上实验室,等等,以上均表明了学生在新媒体上的热情与活力。通过校园生活的浸染,即艺术创造源泉的熏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辅导员老师指导下,创造出更多原汁原味的作品,不断感染和影响同学们的状态,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提升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不仅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提高辅导员本身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和理论提升,更是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力促进。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功能

在行动上让学生独立自强。通过新媒体工具创新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4]让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中变得更加独立自强。“社会上的巨婴”一方面是源于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这个社会的培养机制,太过于包容。人人都知道溺爱的后果,但真正实行的时候,总是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不少学生对于学校的各类通知充耳不闻,对于老师的教诲置若罔闻,仅寄希望于班长或辅导员的耳提面命。为此,高校要逐渐构建“自助式”成长成才服务机制,比如各大高校的自主服务平台,学生事务中心大厅等,催动大学生的内生动力,提高参与度。通过让学生切身体会,感知各项事务办理的流程进度,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组织协调能力。

在实践上让学生“知行合一”。充分利用专业知识或学生兴趣爱好,合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辅导员老师可以提出各种学生工作事务、党团和班级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和职业规划等的难题,通过设立大学生课余研究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实践探索等各种项目,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包括数据搜集、抓取、大数据分析、数据建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知识流程自动化、美化设计、医药安全、国际交流、社会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知识,提高学生管理的精度,同时也让学生在项目研究应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双向促进,合力共赢。

在思想上不断感染和激发学生。一是在新媒体平台上,不断推出辅导员老师的原创网络文化,利用新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网络话语权以感染学生。二是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创作,激发热情,打开学生精神世界大门,把专业学习趣事、大学生活感悟等一一表达,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价值引领、文化传承、思想浸润等育人功能,讲好校园青春故事,传递网络正能量。三是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培养优秀的学生代表,学生骨干,以此类推,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通过优秀学生群体的带动作用,感染和激发更多的学生在思想上积极上进,努力进取,不断向优秀的组织靠拢,见贤思齐,成为同样优秀的人。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能力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不仅要体现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上,也要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更进一步。所谓“雁过留痕,风过留声”,辅导员日常工作接触的人和事数不胜数,各种各样的案例层出不穷,但传统的记录无法直观比较。通过新媒体平台,对高频发生事件,对可跟踪事件,对共性事件等汇总分析,可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或者针对某一事件的发生预判,留下详细的思考过程及处理经验等,不断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分享。新媒体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应用到新的老师,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点滴积累,微末创新,都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由此量变,通过数据分析,案例总结分享,实践探索出新媒体时代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发掘“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领路人。

猜你喜欢

辅导员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