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

2021-12-06吉林省生物研究所路晓玉郭秋媛贾若婷任睿嘉

河北农机 2021年4期
关键词:吉林省劳动力农民工

吉林省生物研究所 路晓玉 郭秋媛 贾若婷 任睿嘉

关键字:劳动力转移;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1 研究背景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按照国家和吉林省关于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为引领;以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为依托,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为重点;以改善农民收入结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不断营造就业创业良好发展环境,实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均等化,形成就业创业服务质量更高、市场运行更加良好、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发展新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保障。

2 文献综述

目前有关劳动力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劳动力结构变化对中国农业和制造业的影响。劳动力结构变化主要分为年龄结构变化、素质结构变化以及性别结构变化。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在其他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所以并不应该被当作一种严重的问题,而仅仅是一种现象,应该正确看待处理;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对我国农业技术的效率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但是这种老龄化并未对我国农村劳动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2)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在不断增加,并且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业经济总体来说是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的,继续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的劳动生产效率与生产水平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时,要注意兼顾对劳动力的专业培训。既可以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又可以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要注意让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完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消除劳动力上的城乡差别,这样可以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释放农业生产上的压力,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3)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直接促进了制造业结构的升级,并且这种上升趋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保持,企业需要凭借劳动力价格优势转变为依靠技术资本型生产的方式,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政府需要为企业缓解压力,降税减负,降低企业因为技术创新而增加的负担,为技术创新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培养,提升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3.1 自然资源条件

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气候严寒,农作物生产遵循一年一季的形式,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来说,劳动生产时间较为短暂,且大多集中于五月份到十月份。调查显示,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后,平均每人每公顷的农业生产劳动时间为45 天左右这意味着每年每人大概有8~10 个月的时间不用从事农业劳动,农民可以利用剩余的劳动时间进城务工或者是从事其他的生产。但同时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大多数不愿意放弃收入相对稳定和有保障的土地经营收入,因此,会造成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彻底的情况出现。

3.2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可选择的范围较广,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广,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吉林省的城市化水平较高;二是吉林省农业转向产业化的步伐较快,农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的可能性较高;三是吉林省农业产品经济活跃,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前景更为宽广。除此之外,随着农业发展的逐渐现代化,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农业生产逐渐细化,使得农村的劳动力逐渐由农业基础生产转移到其他方向,这也会使吉林省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活跃农村商品经济,使吉林省农村劳动力生产和转移有更为广阔的背景和空间。

3.3 农村转移人口数量稳定增加

2015 年1 月,吉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将吉林省人口落户手续进一步简化,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环境更为宽松,有助于农村人口流向城市。2016 年末,吉林省总人口为2733.03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29.6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97%,比2015 年末提高了66%,乡村人口1203.35 万人,比2015 年末减少了27.05 万人。近年来,吉林省人口外流情况愈发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吉林省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既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所需的动力,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时又促进了吉林省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

3.4 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

从劳动力文化水平来看,2016 年,吉林省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当中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10.7%,高中文化水平的占11.9%,初中文化水平的占59.3%,小学文化水平的占17.4%,而未上过学的占0.7%。2016 年全国农民工平均文化水平为: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9.4%,高中文化水平的占17%,初中文化水平的占59.4%,小学文化水平的占13.2%,未上过学的占1%。相较于全国农民工的平均文化水平来说,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

4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

4.1 年龄大、文化水平低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劳动力数量多、年龄大、文化水平较低,转移就业难度很大。与此同时,由于现阶段我国还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量的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但由于其缺少专业技能,只能从事底端市场的工作,在高端市场求职和工作的几率微乎其微。

4.2 健康水平下降

根据2016 年《吉林省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监测报告》的数据显示,吉林省农民工健康水平普遍来说有所下降。吉林省外出务工农民工中,有87.2%的外出务工农民工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良好,与2015 年相比减少了5%;体质较差的占9.3%,与2015 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6%;身体有残疾的农民工占0.3%,慢性病的农民工占2.7%,有较为严重病情的农民工占0.5%。

4.3 户籍改革效果不明显

2015 年1 月,吉林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城区人口规模为划分标准,分类制定户口迁移政策。但是,具体实施的效果还不明显。比如,在城区人口100 万至500 万的长春市和吉林市,需要提供房产所有权证明(含租房证明)、劳动合同(或单位录用证明)、两年以上社保缴费证明,可以申请本地户口。进城务工的农村部分人口在办理申请的中间环节会遇到不同种类的问题,导致申请户口缓慢。

4.4 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的培训经费严重不足,一些地区对农村劳动力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的难度较大,同时培训的技能不够全面。特别是对县级及以下部门的培训,由于经费匮乏,很可能难以开展工作。对于农村的职业培训来说,农村的培训设备老化、陈旧,学校老师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师数量不够,而软件和硬件的改造都需要大量的经费,可能会造成培训效果不好。

5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解决措施

5.1 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引导

加强就业创业政策的引导和宣传。在吉林省农村各级人力资源市场中免费发放就业指南等宣传品,同时一些农民工可以从事的岗位进行免费的就业指导,引导农民工通过正规渠道合理选择职业,对就业创业政策进行合理宣传。同时创业宣传手册的印制、发放应深入到村镇、农村已实现全面脱贫,同时发挥乡村工作站的带头作用,登门入户式发放就业宣传册,使每一位就业创业农民工有便捷的渠道获得有效的政策信息。

5.2 开展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

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多个渠道收集各个岗位的相关信息,创新性地在农村展开各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增强活动的有效性,同时要做好相关工作岗位的就业咨询,设立专门的咨询台,提供相关的就业指引、技术培训、合同签订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就业咨询服务。大力弘扬线上服务,综合运用互联网等多种手段推送相关服务就业信息。

5.3 提升农民转移就业能力

对于农村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要尤为重视,增加农业的相关技术培训。统筹城乡培训资源,以就业人才市场为导向,以培育适应市场和自主就业性较强的人才为目标,开发出一批适应当地农村劳动力的专业课程,着力打造有特色、有温度、有创新的特色农业技术培训项目。积极指导和组织当地劳动力就业,提高知识技能,同时对参与培训的职工给予一定的补贴,对于表现优秀的学员,给出相应的奖励政策,激发学员学习的内生动力。

5.4 重实效,多措并举搭平台

各乡镇应充分发挥劳务中介门路广、信息足、行动快的优势,综合互联网平台,运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新形式多渠道解决农民工转移就业的问题,建立一个可以资源共享、公平竞争、良性循环的就业平台,多渠道收集相关岗位信息,为农民工进行岗位匹配,同时配合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对农民工进行就业指导,为农民工的就业确定合理的薪酬和工作条件。

5.5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相应的用工机制,确保农村剩余劳动生产力可以迅速且不间断地转移到城镇中。同时,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就业,提高乡镇的经济实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鼓励当地政府给予农民工子女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协调优秀教师资源,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教学质量差距。同时对房地产的价格要合理控制,通过政府控制和市场调节,对房地产价格实施理性调控。

猜你喜欢

吉林省劳动力农民工
登泰山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反腐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