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

2021-12-06任彦慧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心叶吡虫啉蚜虫

任彦慧

(阜平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河北 阜平 073200)

1 玉米蚜虫为害特点

玉米蚜虫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腻虫。在玉米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玉米蚜虫多群集于叶片背面、心叶,边吸取植株汁液边排泄“蜜露”,可产生黑色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和授粉,降低粒重,导致减产。同时还能传播病毒病,造成更大损失。由于蚜虫大量吸取汁液,引起叶片发黄或发红,导致植株生长营养不良,严重时植株枯死。

2 玉米蚜虫的发生规律

玉米蚜虫在禾本科作物及杂草的心叶里越冬,翌年气温条件适宜就迁移到玉米上。抽雄前蚜虫在玉米叶片背面为害、繁殖,虫口密度升高以后,逐渐向玉米上部蔓延。抽雄后扩散在雄穗和上部叶鞘及雌穗苞叶内为害。扬花期蚜量猛增,在玉米上部叶片和雄花上群集为害。如果条件适宜,为害可持续到玉米成熟,植株衰老后,气温干燥凉爽,蚜虫量急剧下降,最后产生有翅蚜,迁飞至其它寄主越冬。而暴风雨对蚜虫有较大控制作用,杂草较重的田块玉米蚜虫为害严重。

3 防治方法

按照“见虫就防、早防早治”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

3.1 药剂拌种。玉米播种前,选择抗病优良品种,按照种子量的0.2%~0.3%,使用40%辛硫磷、60%吡虫啉、48%毒死蜱拌种,形成第1次包衣,减少蚜虫的为害;玉米种子快要生根发芽时,再喷洒1次吡虫啉,形成第2次包衣,病虫害防治效果达90%以上。

3.2 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消灭玉米蚜虫的滋生基地。不仅种植之前要清除杂草,出苗后还应经常除草,保证通风,清除病虫繁殖场所。玉米收获后,及时对田间的秸秆、枯枝、落叶、杂草进行彻底清理,移出田外进行集中焚烧或深埋,并对土壤进行30cm左右的深翻晒墒,减少早期虫源。

3.3 药物防治。喷施药物时一定不要嫌费事,选择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喷药最好选择在晴天早晨或者傍晚,注意药剂的用量,以免产生药害。同时注意交替使用药物,避免长期单一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重点喷施作物叶背、嫩叶、嫩芽、嫩梢等处。打药时以叶尖滴水为佳,保证喷雾细致均匀、不重不漏,危害严重时,可间隔7~10d后再喷施1次。苗期和抽雄初期是防治玉米蚜虫的关键时期,田间发现蚜虫时:①喷雾,每亩用3%啶虫脒或10%吡虫啉15~20g,兑水50kg喷雾。②在根区或心叶施药,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100~150 ml,拌10~15kg细沙土,在植株根区周围开沟埋施。或15%毒死蜱颗粒剂300~500g/亩,按1∶30~40比例拌细沙土均匀撒于心叶内。

3.4 物理防治

3.4.1 利用防虫网防治蚜虫。在玉米地的周边搭设防虫网,预防外部蚜虫侵入。

3.4.2 利用银灰膜防治蚜虫。采用在田间铺设银色薄膜或在周围悬挂银灰色薄膜条等方式,来驱逐田地周边蚜虫的侵入。

3.4.3 悬挂黄色黏油板防治蚜虫。在田间悬挂黄色黏油板诱杀成虫。黄油板的设置高度以与作物顶端齐平或略高为佳,每亩悬挂20~30块(板大少放、板小多放)。注意黄色黏油板需要经常涂刷,等到面板粘满蚜虫便重新涂刷,或者每隔7~10d重新涂刷一遍油。

猜你喜欢

心叶吡虫啉蚜虫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蚜虫婆婆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虫啉杀蟑饵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十月,黎明不懂夜的痛(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