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进口”让我国固废产业破茧“迭”变
2021-12-06本刊编辑部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悠扬动人的旋律,涤荡在幸福和美好的岁月长河中,也荡漾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通过40余年的励精图治、砥砺奋进,我国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原材料市场逐渐稳定、制造业逐步升级,每一寸土地都春雷滚滚、春潮涌动、欣欣向荣、万象更新,渲染着改革开放历史画卷的绚烂多彩。
忆往昔,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物资极度匮乏。当时,国内工商业快速发展,原材料严重不足,为了积累原始资本和快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家不得已采取了“从境外进口成本低廉的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举措来解决资源不足的困局,缓解工业发展原料不足的状况。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进口固废作为工业生产原材料,给我国工商业发展带来了很多再生资源,但几十年来加工的巨大体量的进口固废也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除直接污染外,进口固废还通过水、大气和土壤等媒介污染环境。
为了减少进口固废对我国环境的污染与破坏,2017年我国发布《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3年多来,该方案细化的50项重点任务,均已按计划完成或持续推进。从数据来看,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全国固体废物进口量分别为4227万吨、2263万吨和1348万吨,与改革前2016年的4655万吨相比,分别减少9.2%、51.4%和71%。截至2020年11月15日,2020年全国固体废物进口总量为718万吨,同比减少41%。但,这远远不够。
近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我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一石激起千层浪,“零进口”让我国固废进口成为历史的同时也让固废产业发展成为“十四五”开局热议话题之一。
“零进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环保之门,也关闭了一扇资源之门,它是一把双刃剑。“零进口”之下怎样解决我国原材料不足问题,考验着国内固废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水平。完善健全国内固废回收体系,提升固废处理、处置能力,我国固废产业资源化处理模式必须破茧“迭”变,由原来以国内自有固废处理为辅进口固废处理为主的产业生态体系迭变为主要处理国内自有固废资源的产业发展模式,并与国内垃圾分类、垃圾焚烧以及现代化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多个领域协同共生,在“零进口”下共赢固废产业发展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