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赠人百合,手有余香

2021-12-06湖南省农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湖南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龙山县种球小龙

余小龙出生于龙山县农车镇塔泥村,自幼家境贫寒。因患有先天性血管瘤,从出生到17岁,他一直饱受疾病折磨。虽然命运与他开了天大的玩笑,但他却从未屈服,怀揣梦想,像百合一样尽情“绽放”,惊艳他人,且“花香四溢”。

2008年高中辍学后,余小龙孤身前往昆明求职、生活。昆明是花卉之都,余小龙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一家百合种球进口公司负责百合种球贸易管理。工作期间,他发现许多国外百合种球公司都从他的家乡龙山县购买百合种子,用来研发新的百合品种,而我国需要百合新品种还必须从国外引进。他想着为什么不自己生产百合,从而改变这一现状呢?

2010年,余小龙辞职回乡创业,带着仅有的5万元,投身于百合种植与研究事业。为了节省成本,余小龙一切都亲力亲为,开垦、购种、栽植,20岁的他并没有接触过农业种植,只能从头学起。他跑遍龙山县的百合种植基地拜师学艺,没日没夜地学习百合种植经验。白天种百合,夜晚学技术,他恨不得将自己分成两半。天道酬勤,第1年,余小龙就收获了1200多千克百合,但他没有着急售卖,而是将这些百合全部留种,到来年扩大种植规模。2012年他的百合种植面积扩大至4公顷,当年他赚了100多万元。2013年,他将百合种植面积扩大到13公顷,却因次年龙山百合市场饱和,百合无人收购,血本无归,亏损300余万元。

余小龙看着百合在地里腐烂,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背负的外债逼迫他只能继续前行。他痛定思痛,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随后他又前往云南昆明,在一家专做百合的公司学习技术,数月外出学习让他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而后他再次踏上创业之路。

通过分析市场行情,他发现龙山县虽是“百合之乡”,但百合种植品种单一、产品单一,而且没有人做百合花卉产业。于是余小龙决定“引领潮流”,开始发展百合花卉产业。在当地政府及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他起早贪黑,整日奔波于百合种植基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百合花卉产业终于获得成功。

获得成功后,余小龙并没有安于现状,他又想着如何延伸产业链,继续把产业做大做强。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首先从种子源头做起。2014年他建立了百合种子资源库,在国内外搜集百合野生品种、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和育种材料等种质资源400多个,用于新品种研发。在不懈努力下,既可食用也可观赏的百合新品种终于诞生,生长周期也从1年缩短至5个月,余小龙从当地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事业重新进入上升期。

除此之外,余小龙还积极开展花卉旅游产业,从单纯的百合鲜花售卖拓展到打造集鲜花培育与观赏旅游于一体的开放式体验空间,世界百合博物馆由此而生。2015年,余小龙成立了龙山县印家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建立了长期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龙山百合育种、新品种开发及百合产品的深加工。

在做好百合种植、研发,公司稳定发展,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余小龙没有忘记邻里乡亲,更没有忘记和自己一样身患疾病的残困人群。2015年,他创办了龙山龙雨百合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选取条件适宜的乡、镇、村组建基地。合作社为农户发放工资,免费提供种子、农药和肥料等资源,农户只需按照流程实施即可,百合成熟后再按保底价回收,充分保障贫困农户利益,降低种植风险。目前,余小龙共带动贫困户42户就业,其中残疾人13人,每667平方米每年可获得收入2980元。

2020年,余小龙被授予“湖南省十佳农民”称号。未来,他计划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拓宽发展渠道,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与他们共沐百合花香。

猜你喜欢

龙山县种球小龙
忽地笑种球分级及开花特性研究
湖南省龙山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百合
花开了吗
精准扶贫下龙山县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
龙山县优质稻湘晚籼17号栽培示范
可怕的绿怪蛙
让“数”“形”结合更畅通
风中的祈祷词
小龙星